郭婉君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蓬勃發展和衛視黃金檔播出限制所造成的類型稀缺,涉案劇受到了觀眾、制作方、出品方等多方青睞,成為了網劇制作中的大熱門。以優酷獨播的《白夜追兇》為代表的涉案網劇收到了無數好評。除了該現象級作品外,騰訊視頻制作的《暗黑者》《骨語》、愛奇藝獨播《法醫秦明》在口碑和流量上均取得較好成績;愛奇藝自制的《無證之罪》也呈現出良好的態勢。那么在當前注意力經濟的大環境下,國產涉案網絡劇除了符合補缺定位外,為何能大獲成功?
“涉案劇”一直以來并沒有確切的定義,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曾作出解釋,但目前對于“涉案劇”這一提法已經非常少見,單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劇情內容涉及案件的電視劇。那么“涉案網絡劇”則是同“網絡”聯合,針對網絡特殊屬性制作出來的涉案類電視劇。基于電視劇類型的相關研究,并結合網絡自身的特點,本文所探討的“涉案網劇”有以下特征:一是立足于現實,致力于探討人性與社會;二是涉及案件復雜、暴露一定刑偵知識、情節曲折離奇;三是根植于觀眾心理,積極調動觀眾興趣。
我們在對作品進行審美特征的分析時,很難去超越媒介以及表達方式的局限,對于網劇這樣新的藝術形式,想要闡明該形式獨有的特征,必須要明確其相較于電視劇在審美上有何區別與特點。所以對于涉案網劇的審美特征研究是基于同類型電視劇作品之上的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大眾的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著變化,此時涉案網劇呈現出鮮明的沖突性與復雜性并存的審美特征。
首先,圓形人物形象替代傳統涉案劇中警察的扁平形象。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這兩個概念出自愛德華·摩根·福特斯所編寫的《小說面面觀》[3],書中指出圓形人物指的是人物性格比較豐滿,表達出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反之,扁平人物的刻畫比較單調,具有一元性。在涉案網絡自制劇中,承擔破案的主要人員不再是單一的公安形象,而是具有多重屬性的人物形象。這種人物形象設計上的改變,實則是在探討復雜的人性,同時也在深層次折射著社會問題:為什么這樣業務能力極強的警察只能是顧問、片警呢?因電視承擔著一定輿論宣傳功能,在傳統的涉案劇中這樣的人物形象也就很難出現。
其次,涉案網劇中鮮明的特征是其人物關系的復雜性,這種人物關系更凸顯了涉案網劇在敘事上的戲劇張力,同時也讓主題內涵不再僅限于表層的單一故事,而是去探討社會關系的復雜性。比如,在《白夜追兇》中,滅門案、雨夜殺人案、軍火案這些大案,這種具有戲劇化的人物關系的設置暗示著社會的復雜性,同時也牽扯出許多社會問題。涉案網劇中多重復雜的人物關系是在傳統電視劇中難以實現的,一方面是由于電視作為線性傳播媒介,很難去把握這種復雜的關系;另一方面過度的揭示社會的陰暗面會造成社會的動蕩與不安。
最后,犯罪動機突破傳統涉案電視劇單一動機,牽涉更多犯罪心理學知識。在傳統的涉案劇中犯罪動機無非是單純的情殺、財殺等,只要順著死者周圍的社會關系調查便可找到殺人兇手。而在涉案網劇最常出現的犯罪動機是扭曲的心理造成的反社會性殺人行,使得案件更加撲朔迷離,增加了戲劇效果。電視暴力研究中的模仿假說指出,人們從電視上習得了侵犯行為,然后再去現實世界照樣模仿。[4]考慮到傳統媒體所具有的教化功能,涉案網劇并不被電視所接受。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涉案類網劇呈現出陌生化與奇觀化的審美特征。
首先體現在對陌生領域專業知識的展示。涉案網劇中所展現出的刑偵知識一直是該類型網劇火爆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常規的知識已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奇特的知識以及破案手法更贏得現代受眾的青睞。如《骨語》中“白骨化”的處理。涉案網劇便是利用了觀眾對未知事物的獵奇心理,將刑偵知識進行包裝,讓觀眾在跟進劇情的同時,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內涵。
其次,拍攝奇觀化的細節。提到涉案網劇,首先想到的是血腥暴力的重口味畫面,分尸、爆頭等元素充斥著全片,而這種奇特的畫面細節卻在某種程度上讓人看起來過癮。由于網劇與電視劇不同的審核制度,在表現兇殺現場時可以加入一些逼真的道具,來營造一種真實的感受,帶給觀眾一種奇特的審美體驗。
國產涉案網劇在這兩年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一直保持了居高不下的流量與熱度,但經歷了《暗黑者》《白夜追兇》等多部高質量涉案網劇后,觀眾開始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所以對現階段涉案網劇的審美特征進行研究有助于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創造出更高質量的影視作品。而在當今資本瘋狂涌入的大環境下,回歸內容本身,探索多樣化的故事表達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