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廈門衛視
移動視頻直播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移動終端平臺發展起來的新型網絡直播形式,此種信息的生產方式與新聞生產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融媒體時代下,各種類型的新聞生產方式實現了相互交融的互通式發展,對于新聞生產領域的工作人員而言,要積極地利用融媒體下的各種技術形式,重點打造移動視頻直播版塊,推動新時期移動視頻直播與新聞生產的有機融合。
新聞直播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此環節的要求不僅是對于新聞從業者專業素養的要求,同時也是對直播特征與技術了解水平的要求[1]。但是當前,大部分的從業者新媒體意識與直播能力仍顯現出配合分工不合理以及選材敏感度不足的問題。
移動視頻直播與其他媒體形式一樣,均是依靠內容取勝,內容的設置是否合理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問題,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新聞制作的質量。從用戶使用調查以及當前新聞移動視頻直播媒體內容制作進行比對發現,新聞媒體的直播內容、形式和時間段均與用戶的需求和操作習慣不匹配,且存在嚴重滯后性問題。
針對部分社會突發事件的直播中,移動視頻直播采用了拍攝工具為個人手機,不同手機品牌、型號、處理速度和像素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性,如果并不能形成統一的技術管理標準,則導致視頻的質量具有較大的隨機性。比如,某電視新聞媒體為地方記者站統一配備了某品牌的手機,手機拍攝像素較高,但是該手機不能實現新聞與直播軟件兼容,導致了直播期間無法穩定聚焦,直播畫面受到了嚴重影響。
移動視頻直播是融媒體時代發展下的新型產物,將此種模式應用到新聞生產與傳播的領域,極大地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統新聞直播方式、時間和場所均為固定模式,且直播完成后無法及時地進行回放。移動視頻直播擺脫了傳統直播形式的弊端,受眾群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直播觀看、實時互動以及直播回放,靈活性強且不受到地點的限制。在直播期間,用戶可以在互動社區中與新聞直播方、其他觀眾們一起進行互動,增強了新聞參與感[2]。
差異化的發展戰略主要指的是在企業產品要素、生產和服務等方面制定出的與其他企業具有差別性特征的營銷戰略,此種戰略的合理應用能夠實現誘導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目的。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生產方面也有明顯的優勢特征,利用差異化戰略能夠精準確立媒體的品牌形象定位。融媒體環境中,用戶和觀眾可以被視為是消費者群體,媒體生產的新聞內容為產品,利用差異化戰略可以從眾多的移動視頻直播中脫穎而出,奠定品牌發展的基石,擁有用戶黏度更高的受眾群體[3]。在進行品牌定位中,新聞生產領域的工作人員要明確自己生產的新聞內容的獨特性以及傳播價值。以我國央視新聞移動視頻直播為例,在進行創新發展中,央視新聞要體現出獨特的品牌定位。盡管移動視頻直播為網絡發展的產物,但是央視新聞作為傳統新聞媒體的領軍品牌,要在融媒體環境下,合理利用移動視頻直播形式,打造出央視新聞權威形象。2017年文化部加強了對網絡表演市場的專項整治,集中關閉了10 家網絡直播平臺。在魚龍混雜的媒體環境下,央視新媒體新聞更要堅定自己的發展立場,新聞生產要求真求實,以強大的新聞團隊為基礎,囊括世界性的獨特新聞資源優勢,根據產品差異化特性,實現品牌創新建設與發展。
當前,移動視頻直播發展勢頭正猛,且行業內部競爭不斷加大,此種環境下,不免存在一些為了博眼球、在短期內吸引受眾注意力而粗制濫造的產品,該種發展模式并不利于實現移動視頻直播的可持續發展。與其他領域相比,新聞媒體的新聞內容生產能力較高,對于媒體從業人員而言,要始終堅持貫徹落實“內容優先”的發展理念,并將此作為行業可持續化發展的根基。因此,新聞競爭的核心在于內容的競爭,優質內容的生產成為了提高新聞媒體發展水平和擴大影響力的動力。以《新京報》為例,在開展了“我們視頻”之后,《新京報》持續性地輸出了大量優質的內容,逐步擴大了品牌在同行業內部的影響力。據調查顯示,截止到2017年,《新京報》中“我們視頻”直播場次接近600 場,短視頻的發布數量超過了7000條,成為了年度新聞領域創新學會的重點研究案例,同時也獲得了年度影響力媒體、中國應用新聞十大創新案例等多項殊榮。
跨屏互動技術是融媒體時代下,將電視屏幕和手機屏幕相互連接并實現交流互動的一種方法,此種方式彌補了傳統電視節目僅能單向傳播的不足之處,實現了電視新聞節目的雙向互動。比如,在電視新聞節目直播期間,手機用戶可以利用手機“掃一掃”的方式,直接參與到電視節目直播交流中,打破了新聞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空間局限。除此之外,另外一種跨屏互動交流方式是將電視屏幕和手機屏幕中的內容進行相互補充,此種方法可以解決電視內容受到時長限制等原因而產生一些現場畫面無法通過電視平臺播出的問題。使用移動視頻直播方式,可以實現平行事件伴隨播出,這一方法經常被應用到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與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移動視頻直播的跨屏互動當中。例如,2016年,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特別節目《候鳥遷徙》,在我國廣東省廣州市的長隆野生動物園內建立了移動視頻直播間。直播間邀請了動物學專家接受主持人訪談,并與現場記者組建的“追鳥小分隊”進行了直播互動連線?,F場的記者主要介紹了各路候鳥的遷徙情況以及路線,同時為央視新聞的微博平臺進行了視頻直播預告。在視頻直播中,記者詳細介紹實際情況,并站在觀眾立場上向專家們提出了專業的問題,專家們在直播間進行了現場解答,實現跨屏互動。
除了上述方法外,融媒體下的新聞生產創新方法還可以通過拓展產業創造價值的方式實現。目前,我國的移動視頻直播主要是新聞與社交相互融合的模式,此種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實現了直播形式的可持續化發展,但是實際的盈利模式過于單一。大部分的媒體僅借助移動視頻直播進行傳播,在此過程中,新聞的收益主要是依靠平臺廣告收入。因此,對于新聞媒體工作者而言,若想通過移動視頻直播的方式實現新聞媒體的長足穩定發展,不僅要獲取觀眾的關注度,而且還要持續探索受眾群體對于移動視頻直播以及其他內容形式的需求,不斷打造優質內容,開拓產業價值的創造路徑,在確保優質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附加功能與內容的開發。比如,從內容層面上進行分析,可以制作出高品質內容吸引消費者付費訂閱;從發布形式上進行分析,可以聯合更加專業的直播平臺,建立更穩定的受眾關系網,以此擴大優質新聞內容的輻射范圍。綜合運用此類方法,有利于完善新聞產業鏈,真正實現新聞移動視頻直播消費產品,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將新聞生產和移動視頻直播形式相互結合,為傳統的新聞媒體領域帶來了顛覆式的變革。經過優化創新之后,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形式與內容能夠帶給受眾群體具有參與感的沉浸式體驗。融媒體背景下的移動視頻直播模式為新聞生產領域的發展帶來了轉型創新的機遇,新聞媒體要以更加包容和開放性的心態,迎接新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前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