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剛 四川省南江縣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的運用使新聞的呈現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廣播電視與電視以及網絡等相比,直觀性并不強,記者在采訪和寫作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為了應對新媒體發展的沖擊,記者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注重素養與能力的提升,對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創新,促進廣播電視獲得更好的發展[1]。
廣播電視臺記者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只有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才能使自身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并且實現認知的不斷提升,同時也能實現對有內涵和價值的新聞進行深入挖掘[2]。記者的采訪能力主要包括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對采訪當事人心理狀況的探究,在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事物本質,獲取相應的新聞素材,在選擇時,進行相應的取舍。廣播電視臺記者如果寫作素養較好,那么就會將新聞內容精準的描述出來,使新聞內容在較短的時間內報道出來,促進新聞傳播速度的提升,提升新聞內容的市場占有力。
和新媒體相比,廣播電視臺有著更為悠久的發展歷史,社會信譽度較好,同時也能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追蹤與報道,因此記者在工作中應該注重優勢的發揮,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做到實事求是、公開公正,在采訪和寫作的過程中,使廣播電視臺的權威性得到發揮,地位得到保證。同時記者也需要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理念,逐漸形成較好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對新聞內容進行認真仔細搜集,促進寫作稿件質量的不斷提升,不但要確保報道內容準確,也需要確保報道內容真實。
對于廣播電視臺記者而言,他們在工作中常常對一些細節內容有所忽視,而這種狀況的出現會對新聞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對細節進行把握,做到細致入微、深度挖掘,這也能使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樹立誠信工作態度,形成較好的工作習慣、職業態度與操守,使其在工作中發展的空間更廣闊,那么在具體工作中記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3]。首先,對新聞報道進行細化,融入新的新聞元素,使新聞具有專業性,也具有真實性。其次,注重立場的明確,站在適合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闡述獨特觀點,這能體現記者專業能力與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從正確以及同人群群眾立場相符合的角度對新聞內容進行報道與分析,進而使人民群眾在閱讀時產生相應共鳴。
為了吸引人民群眾的眼球,新聞報道的內容以及理念應該具有一定獨特性。因此記者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僅僅是對工作內容簡單進行撰寫,將事實陳述出來,而是應該在新聞中將獨特的思想融入,進而使報道的文章內容能達到語氣效果,獲得大眾廣泛認可。視角的新穎和見解的獨特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聞質量的提升,使新聞的整體感染力有所增強。
采訪技巧會對整個采訪過程有重要影響,在實際采訪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問題,采訪技巧的掌握,能夠促進整個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一些廣播電視臺雖然在正式采訪之前已經做了相應準備,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缺乏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進而使采訪的質量與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見,采訪技巧的掌握對記者而言必不可少。而記者在工作中需要對這部分內容不斷進行摸索,對新聞當事人心理進行摸索,走進新聞當事人的內心深處,然會再使用相應技巧,使當事人將新聞內容真實的闡述出來。進而促進記者快速了解新聞發展背景,關心群眾關注內容,傳遞正確社會能量,在采訪中應變自如。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在廣播電視采訪時也需要緊跟時代發展腳步,注重對錄像設備的使用,能夠將視頻綜合運用過來,進而為采訪和寫作的進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但是就現實情況來講,廣播電視行業由于資金與設備的缺乏,記者在工作中難以實現對錄像設備的充分使用,這也使其在工作中的局限性凸顯出來,采編工作的能效受到了限制,對廣播電視的發展產生了阻礙。因此電視臺需要注重對錄像設備的推廣與運用,為記者采訪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提升其工作質量與效率,也使廣播電視事業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總之,記者采訪和寫作能力的提升,能夠使其在工作中獲得更長遠的發展,也能使廣播電視逐漸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記者應該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對大眾心理進行深入研究,進而使報道的新聞內容能夠更形象、生動,和人民群眾更貼近,使廣播電視的發展更適應社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