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新聞中心
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作為電視新聞工作的重要內容,采編內容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收視率和關注度。在新媒體環境下,紙媒行業遭遇了嚴重的打擊,而以網絡化、數字化以及信息化為基礎的新媒體行業迎來了發展機遇。因此,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優化電視新聞采編藝術工作,如何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成為新聞傳播行業發展的關鍵。
由于新媒體環境對新聞采編人員專業能力、工作素養都有新要求,但是當前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有限,對新媒體模式的采編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從而導致采編素材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新聞編輯內容質量不高。基于這樣的現狀,在新媒體新聞行業下,新聞采編人員不僅需要強化自身專業能力,創新新聞采編技術,還應該結合市場需求,對采編內容進行有效加工和編輯,凸顯新聞信息的重點,有效吸引觀眾注意力。然而,在現階段電視新聞采編中,無論是新新媒體工作模式、采編創新工作,都還有待完善和落實,從而導致電視新聞采編發展受到局限,采編工作質量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新聞采編方式陳舊,素材加工不夠創新。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大大小小的新聞事件種類繁多,部分工作人員只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對新聞事件進行傳播,沒有對新聞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拓展,甚至連真實性都沒有核實。此外,還會部分電視新聞采編人員,過度強調新聞信息的內部含義,忽視表面信息傳遞的重要性,文字編輯加工缺乏魅力和吸引力,不僅影響了新聞信息的轉播質量,還阻礙了電視新聞的發展。
與傳統新聞采編工作相比,新媒體環境下的采編工作需要結合市場需求,轉變新聞采編藝術的工作方式,結合新媒體的藝術形態,才能展示出采編藝術的價值魅力,提升新聞信息的關注度。信息化作為新媒體環境下采編藝術特征之一,主要是結合當前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更加快捷、簡單的方式獲取新聞素材,讓電視新聞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傳播方式多樣化發展。這樣的特征不僅強調了新聞工作的時效性,還占據了新聞內容傳播的先機,更加有利于拓寬市場。在這樣的模式下,雖然一定程度拓展了電視新聞傳播渠道,但是卻加大了新聞采編工作的審核、篩選以及判斷的壓力。采編工作人員需要在眾多信息內容中,選取有效新聞內容,還要核實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工作難度進一步增加。
無論是傳統新聞采編工作,還是新媒體環境下的采編工作,都應該首先確保新聞采編內容的質量,確保新聞傳播信息的真實性,才能推進新聞采編工作穩定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采編工作中,可以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培訓活動,對采編人員的專業技能、采編素養進行教育培訓,充分融入新媒體環境的采編技術教育,引導采編人員對采編藝術進行創新改革。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改善電視劇新聞采編工作現狀,提升采編人員隊伍專業能力,還可以提升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和新聞質量。
相比傳統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而言,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采編在時效性、數量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在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應該堅持采編工作原則,對采編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在保障采編內容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對采編信息合理加工,提升新聞內容吸引力。此外,電視新聞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在采編新聞內容,還應該關注新聞事件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確保新聞角度的科學性,堅持正確積極的傳播理念,對新聞采編內容進行優化,保證新聞采編工作健康發展。
為了適應新媒體的環境,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也應該融合新媒體技術特色,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平臺,對新聞素材進行收集和挖掘,實現新聞采編方式的創新發展。在這樣的采編方式下,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新聞內容,為觀眾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新聞信息,提升了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資源共享得以實現。因此,在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采編工作者可以借助信息共享的特征,優化新聞信息評論、新聞收集等工作,讓觀眾參與到新聞節目中,加強新聞工作者與觀眾的互動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轉變觀眾被動接受新聞信息的局面,優化新聞節目的形式,提升觀眾參與節目的積極性,還能夠保障新聞信息采編的質量,構建出與新媒體環境相適應的采編藝術。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藝術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在應用新媒體技術的同時,優化新聞內容的質量,才能保障電視新聞采編穩定發展。同時,通過分析當前電視新聞采編的現狀和特征,制定出強化采編技能、拓展采編內容的內涵等策略,可以改善傳統采編工作的不足,促進新聞采編工作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