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 廣西廣播電視臺
新聞編輯是當下信息爆炸時代環境下真相的堅守者。在新聞領域有一句話,真相流失于眼淚之間。新聞編輯寫作以非虛擬為基礎,因而在構建信息框架時需要保持客觀及理性態度。因此,廣播 新聞編輯的創新不應脫離現實。然而,如單憑平鋪直敘則新聞則難以留住聽眾,因而廣播 新聞編輯可從語言風格、新聞選材上進行創新型研究。本文將從廣播 新聞發展現狀出發對廣播 新聞編輯的創新途徑展開討論。
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的發展,增加了新聞節目發展的難度。近些年,智能手機成為社會群眾了解實事的主要途徑,新聞節目迎合時代需求也進行了網絡轉播,即將新聞節目上傳至各視頻平臺,然而新聞播報的形式及新聞選材仍舊缺乏特性,其節目排稿依舊受固于傳統模式,難以吸引觀眾眼球[1]。在這過程中,觀眾依舊通過各網絡編輯的二次傳播了解社會事實,其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帶上個人感情色彩缺乏客觀性。而就新聞節目的受眾而言,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青年觀眾比例不大。綜上,新聞節目發展在時代發展中如不加快改革步伐,則其生命力會隨時代更迭而漸漸消退。
新聞作為信息的傳遞者,在發展過程中決不能脫離為人民服務的創新觀念。因此,新聞編輯在撰稿及排稿時應當秉承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以人為本,加強自身職業操守,新聞編輯作為幕后工作者,是新聞廣播 的支撐力量,也是新聞播報的風格導向,因而,新聞編輯在尋求創新中,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觀念不動搖,寫出大眾需要及應該看到的,增加新聞播報透明性,從而避免新聞失真。
新聞編輯主要負責新聞稿件的撰寫及篩選,而新聞主持人負責將新聞稿件傳播給大眾。因而在創新過程中,新聞編輯應當加強與新聞主持人的溝通,從而為風格創新奠定基礎。新聞編輯在和新聞主持人溝通的過程中有利于思維拓展,并且能更好的寫出適合新聞主持人播報風格的新聞稿。新聞編輯在尋求自身能力提升時,新聞主持人也能提供不同視角下的發展觀念。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溝通方式,溝通并不是簡單的自我思維表達,而是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了解對方所需。有效的溝通能更好的完善新聞行業發展,能為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在人們印象當中,新聞便是兩個人目視前方面不改色的進行新聞內容的朗讀,在新聞節目結束后,新聞主持人道謝后熟悉的片尾曲響起,字幕上升,新聞節目結束。這種形式從新聞播報初始便開始存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其語言風格幾乎未發生改變,因而難以吸引青年聽眾。也正是因為如此,受限于長時間的思維定式,新聞編輯對新聞風格的改革一直保持謹慎態度。但若想吸引青年聽眾,新聞編輯可適當添加幽默元素[2]。若《新聞直播間》主持人朱廣權憑借其幽默的主持風格吸引了大批的青年粉絲,并憑借打油詩有效提高了節目收視率。
編輯在廣播 新聞部一直處于幕后,其艱辛亦或是人格特點都難以得以展現。因而新聞編輯可創建幕后花絮單元,對新聞撰稿人的撰稿過程進行現場直播,以真實動人。在此過程中,新聞編輯也可通過個人魅力來提升節目效果。區別于明星效應,在這幕后到幕前的轉換過程中,新聞編輯皆為素人,其不在于引流,而在于通過直播新聞編輯的工作狀態來展現當代新聞人的發展現狀,讓聽眾更加了解一個新聞節目的策劃,讓大眾更加了解新聞編輯的專業態度。
在當下時代發展中,為迎合社會群眾要求,一種新型的直播方式吸引了大眾眼球,因此衍生出一種新型職業,即網絡主播。其創新之處在于以直播的方式與觀眾進行實時溝通。這也是我國新聞發展歷程中所缺少的因素,即僅把公眾當做新聞的接受者,而非參與者,新聞播報缺少互動性。當然,如全面復制網絡主播的發展形式顯然是不可行的,新聞編輯在策劃節目時可增加互動模塊,增加觀眾的參與度。
綜上所述,為了全面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新聞編輯應當秉承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勇于突破傳統新聞模式,在保證新聞撰稿專業性的同時適當添加幽默元素提升新聞節目在青年觀眾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新聞編輯在進行節目策劃時,應當注重新聞稿件內容真實度的核實,真實性是新聞節目最強勢的競爭力,不應為迎合時代要求而失去最后一層防守。最后要提的一點,新聞編輯在尋求創新中保持正確的價值引導,要具備專業的理性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