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吉林省總工會《勞動新聞》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新媒體依托數字信息技術,其新聞信息傳遞的速度已經實現實時化,無論是文字、圖片、聲音或視頻,受眾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所需的資訊,時空的距離不斷縮小;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是單向的,如報紙、期刊,受眾只能在特定時間段接受傳統媒體提供的信息發布,而不能進行有效的反饋。但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在網絡媒介下,人與人之間、媒體之間、個人與媒體之間,都可以進行互動,實現信息的交流與傳遞;在新媒體時代,由于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發布者,使得新聞傳播的內容和途徑更加豐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也對受眾的信息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報紙作為傳統的媒體,從采訪、編輯、審查、排版到印刷等等,需要經歷眾多環節,具有一定的出版周期和出版頻率。因此面對突發新聞,報紙這種媒體形式很難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其在時效性上無法與微博、微信、網絡新聞平臺等數字媒體進行競爭;其次受篇幅和版面限制,報紙新聞多以文字為主,無法提供更加豐富的圖片,在可視性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同時不同報紙受自身性質、讀者對象、辦報宗旨的局限,在新聞編輯內容的選擇上頗受限制,造成欄目相對固化,新聞內容缺乏新意,對受眾缺乏吸引力,很難在更廣的范圍內傳播,影響力受限。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具有海量、時效性強等特點,報紙新聞編輯作為新聞事件的策劃、組織和報道者,需要在海量的新聞素材中進行挑選和甄別,為廣大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產品。而傳統的新聞編輯模式,其流程和工作體系過于繁瑣,同時單純以文字為主的消息或專題形式的傳統新聞產品,以無法引起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興趣,因此對編輯工作的創新已勢在必行,在新技術手段和新生產方式的引導下,不斷開發更加新穎的新聞產品,讓讀者重拾對報紙的閱讀興趣;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新聞信息,報紙作為傳統的主流媒體,承擔著輿論引導的作用。基于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新聞編輯必須以更加敏銳的目光和政治修養,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向廣大受眾傳播正能量。因此,只有提升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與時俱進,實現報紙這一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
作為報紙新聞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必須改變以往相對固化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流程,面對數字時代新聞傳播受眾閱讀需求的改變,傳統紙質媒體的一些落后于時代的編輯思想和理念,必須隨著媒介的變化而改變,才能對新聞線索進行精準選擇,最大限度的挖掘新聞產品的價值。首先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時效性,報紙新聞編輯應當樹立起全歷史、全受眾、全天候和全過程的網絡新聞編輯思想。雖然報紙新聞具有一次性發布的特點,其更新和傳播的速度無法與網絡媒體相比,但在全天候編輯理念的指導下,報紙新聞編輯能夠更加完整和全面的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新聞線索,有別于網絡媒體的碎片化報道,為讀者提供更加準確、詳實的新聞報道;同時,傳統的編輯流程和工作體系必須被打破,在新聞的選擇、標題確定、內容編輯和審核等環節,在不違反新聞出版紀律的基礎上,應當更加開放和多元化,以不斷貼近時代和人民生活,扭轉受眾對報紙類出版物內容嚴肅、僵化的印象,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的現實需求。
一是做新聞編輯的“多面手”,報紙新聞編輯往往只負責單一的版面,其負責的新聞內容通常只涉及文化、體育或社會新聞等專題中的一類。同時,新聞編輯一般只從事文字內容的編撰,而圖片的處理和制作則需要美術編輯的幫助。而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當具備網絡環境下對新聞信息的搜索和挖掘能力,以及文字報道、圖片甚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整合能力,才能實現新聞價值的最大化,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新聞產品。二是要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新聞編輯不能只滿足于熟練運用簡單的文字處理或圖片處理軟件,更要在當下的互聯網多媒體交互平臺上,掌握更多的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以及QQ、微信、微博、搜索引擎等信息發布、傳遞和搜索的網絡工具。報紙新聞編輯只有具備跨媒體技術的編輯能力,才能提高編輯效率,而依托數字技術,從新聞采集、文字編輯到信息的傳輸等各個環節,應用最先進的網絡技術,能夠更加高效的完成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