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杰 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文化廣播電視中心站
由于我國農村地域分布的特殊性,構建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如在突發災害發生之后,利用應急廣播可以迅速的通知到每一位公民,引導人民群眾安全的轉移,充分的發揮出農村應急廣播體系的社會價值。
在農村發生公共災害時,應急廣播體系就可以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應急廣播給人民群眾及時的發布災害預警信息,確保人民群眾可以安全的規避自然災害。由于應急廣播體系的時效性強、信息量大、權威性高,因此在出現突發事故時,通過應急廣播可以疏導人民群眾內心的恐慌,最大程度的控制自然災害的影響。
由于應急廣播體系的覆蓋率高,在推廣惠民政策和高新產業時,就可以利用應急廣播對人民群眾進行有效的宣傳,確保人民群眾可以第一時間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保證人民群眾掌握的技術可以進行很好的更新換代,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1]。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若是要促進農村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就需要充分的發揮出應急廣播體系的工作價值。為人民群眾解答一些政策上的疑惑和經濟上的問題,如土地流轉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實,主要是人民群眾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到位,通過應急廣播的權威解說,可以打消農戶的疑慮,促進土地流轉政策的執行力度。在人民群眾當中出現了錯誤言論時,若是不對人民群眾進行及時的引導,非常容易造成較大的影響,通過應急廣播及時的播放相關的新聞資訊,讓人民群眾可以掌握最新的信息,讓謊言與錯誤言論不攻自破,充分的發揮出應急廣播體系的輿論主導影響力。
由于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工作開展的特殊性,在建設的時候需要遵循安全可靠性原則,確保廣播體系在實時的穩定運行。因為自然災害事故具有不確定性,無法預知事故發生的地點與時間。只有保障應急廣播體系全天候的工作,才可以保障在第一時間向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災害預警。
在廣播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可生拉硬拽的套用其他地區的建設方案。因為每一個地區的農村聚集形式不同,且居住的地理環境不同,因此在構建應急廣播體系時,需要充分的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保證廣播體系建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在體系建設中需要遵循規范長效原則,由于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為了確保廣播宣傳工作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需要對廣播建設工作進行規范化的管理,確保相關的技術要求和設備參數都是統一的建設標準。而長效性原則是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做好長期規劃,保障廣播體系可以及時的更新系統,可以長效安全的發揮社會效用[2]。
在農村應急廣播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做好組織管理工作,若是沒有安全有序的組織管理,則將無法發揮出應急廣播體系的工作價值。在進行組織管理控制工作時,需要依據三級聯動的組織原則,確保政府引導、文化工作站參與、鄉鎮協同的管理機制。
在廣播體系管理時,由鄉鎮代表將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反饋到政府機構,政府機構下達相應的工作指示,然后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根據政府部門的指示,編制相關的廣播宣傳內容,最后由鄉鎮干部進行廣播內容的播報。這樣閉環的廣播體系管理下,才可以很好發揮出應急廣播的宣傳工作優勢。
在今后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時,需要合理的拓展應急廣播體系的業務,挖掘應急廣播體系的社會價值。例如在農忙時節可以利用應急廣播,播報關于農產品收割的專業知識,確保安全有序的開展農業豐收工作。
由于我國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各個地區沒有統一的標準,且國家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約束,因此導致了部分地區的應急廣播體系沒有發揮出相應的社會價值。為了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需要國家管理部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村應急廣播體系的管理權責進行明確的界定,充分的發揮出農村應急廣播體系的社會價值[3]。
在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時,可以使得廣播體系與媒體網絡進行一定的結合,使得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可以彌補廣播傳媒的不足,提高國家信息傳播的質量與安全。為了可以充分的發揮出應急廣播體系的優勢,需要從基層選拔技術人才,構建一支專業化的技術團隊,確保應急廣播體系可以安全穩定的運行。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村重大災害預警工作開展時,通過構建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確保各家各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到廣播通知的信息,從而規避自然災害的影響。為了確保應急廣播體系可以發揮出相應的工作價值,需要合理的拓展應急廣播的業務,增加一些現代科技、社會價值觀、教育理念的宣傳,提高基層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