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韓全惜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大數據環境下,各行各業紛紛將大數據技術作為行業動力,推動大數據應用,挖掘和利用數據中隱藏的價值,意圖奪取信息優勢和競爭優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緊緊抓住大數據技術為其提供的契機,樹立大數據思維方式,運用大數據方法手段,研究和解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而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更好地指導教育工作有效展開,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前瞻性。
“大數據”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已經不再明顯,教育客體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受網絡的影響越來越大。海量的信息通過網絡幾乎沒有甄別的展現在受眾面前,這種信息渠道多元化方式通過數據的狂轟濫炸,正在對教育受眾的心理和行為模式產生極大影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對信息和數據的控制和主導地位也岌岌可危。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終端快速便捷地獲得大量的學習、娛樂資料和各種資訊,但網絡媒介迅速傳播等特性以及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等問題卻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比如,如何審查和篩選有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如何監管自媒體散發的信息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同時,很大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雖然精通思政教育業務知識,但是對大數據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新媒介的運用不熟練。特別是在大數據思維理念上,有的政治工作者往往落后于被教育對象。他們在工作中靠經驗多、靠數據少,隨意的多、規范性的少,受眾遇到的思想困惑他們甚至都沒有經歷過。這些都成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題。更為嚴重的是,西方國家憑借其網絡技術優勢鼓吹西方所謂的普適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妄圖通過網絡平臺牢牢同化世界、掌握大數據時代的“網絡話語權”。各種看似“自由、民主”的網絡信息正在沖擊主流意識形態,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越來越弱。
凡事都有其兩面,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地位在大數據環境下面臨嚴峻考驗的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和方法也迎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創新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大數據帶來的深度挖掘與精準分析能力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所需的各種數據,可以集成教育受眾方方面面的真實信息。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但由于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都具有不確定性、復雜性和動態性,因此傳統上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借助大數據技術,依托網絡和各種移動終端,教育對象的思想和行為可以進行量化形式的轉變,而且,大部分數據都是在受眾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取的真實反映,因此教育主體認知的真實性得到了有效保證。另外,大數據的海量存儲能力使得個人信息的數據化變成可能,尤其是教育對象思想和行為信息的完整性,對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不再是不可企及的。
二是大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和預測能力能“智慧”輔助決策,實現針對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教育的有效性。“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①,這種預測來源于合適的數據模型計算和相關性分析。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會利用線性思維的方式探討造成教育對象思想活動變化的因果關系,試圖通過尋求思想變化的信號找到產生變化的原因。但在大數據時代,過于龐大的信息量讓教育者無從下手。比如,單位里某同志這段時間情緒低落,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經過分析調查找到了原因所在,也是解決了“為什么”問題。而大數據把目標定位在“是什么”,看重讓數據說話。大數據能通過觀察該同志的各種微觀表現,加以數據分析,發現各種相關因素與其情緒低落之間的曲線關系(區別于之前的線性思維),那么認識的中心就會從找原因變成對相似人群工作或生活的預測。
因此,通過將不同時期的思想情況、教育方式及教育效果進行數據量化,再對這些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和變化規律。這樣一來,教育者就可以根據因素和變化之間的規律把握人員思想變化的規律,了解特定環境因素下他們的真實需求并對他們的思想行為作出預測,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正確引導與教育。
毋庸置疑,大數據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必然會給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設計、目標定位、內容架構、實施方法、運行模式等帶來極大改變,如何利用大數據思維與技術,設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數據應用模式,是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著力點。
該應用模式主要是通過分析受眾的網絡行為數據,比如網上點擊、評價、關注度等,為他們適時推送精品教育內容或相關教育資料。在這種模式中,可以把教育內容和受教育者興趣有機結合,用智能化、數據化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確化、個性化和科學化。
智能化推薦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針對所有受教育者的無差異性推薦,如基于教育內容的訪問量、受眾點擊率、點贊、留言、評論等計算教育內容熱度,再根據設置的時間統計某一時間段內熱度超過閾值的教育產品,生成熱門教育內容推薦列表,還可根據科學預測,判斷某段時間內受眾可能需要的教育內容,根據熱度進行有針對性推送。
另一類是基于內容相似度和受眾相似度的個性化推薦,一方面可以根據受眾偏好和教育資源內容特征進行相似度匹配,為受眾提供高于相似度閾值的教育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受眾對教育內容的評價,得到評價矩陣,通過計算受眾之間的相似度識別受眾的最近“鄰居”,為受眾推薦鄰居喜歡的教育資源,實現針對特定受眾的差異化推薦。
受眾的真實思想狀況歷來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通過網絡爬蟲及網站(應用)API 接口等采集受眾上網行為數據,包括訪問地址、瀏覽內容、停留時間、留言點贊等,結合受眾線下產生的思想教育活動記錄,包括談心交流記錄、參加教育活動情況、會議發言心得體會等,利用文本分類、聚類技術、智能過濾技術、自動文摘技術等進行內容分析,就可以對受眾個體及群體進行特征分析生成個體或群體畫像,刻畫出受眾的興趣愛好、學習規律、情感傾向。
比如,通過分析教育受眾的網絡行為軌跡,包括鼠標的懸停時間、網頁的關注區域、最常用網站的類別等,不僅可以根據受眾的思想和行為選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還可以通過數據可視化方式直觀表現受眾的偏好(包括內容和受教育方式等),進而根據這些數據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以受眾喜歡的方式展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好地引領受眾的思想方向。除此之外,對于出現行為、心理異常并經常關注敏感不良話題的受教育對象要開展跟蹤監測,分析與其接觸的其他人員,實時評估可能產生的危險因素,并在合適的時候展開針對性教育。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全新的視野。一方面,充分借鑒大數據相關技術,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能夠有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另一方面,大數據不僅僅只是一種實用性應用性很強的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技術引導的教育思維方法變革,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評價等融入大數據平臺。比如,利用大數據的預測功能,讓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受教育客體的思想狀況,了解應該采取的教育方式,了解該教育方式的效果,進而對這些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得到這些要素之間的聯系和變化規律。教育者根據因素和變化之間的規律就能把握受教育者思想變化的規律,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并對他們的行為作出預測,進而對其進行正確引導與教育。
大數據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分析運用全部數據而不是數據樣本。傳統的思想調查、調研問卷都是通過一小部分受眾的抽樣調查結論來反映整體思想情況,結論雖然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肯定存在著偏差和不準確性。按照大數據思維模式,不僅可以運用網上問卷調查系統,組織盡可能多的受眾參與各類思想問卷調查,通過大數據技術匯總分析調查結果,精確掌握受眾實際思想狀況,還可以通過全方位監測受眾主動在網絡論壇、博客、留言板等發表的信息內容,利用情感傾向性智能分析技術、信息正負面研判技術等感知受眾對相關事件、新聞、熱點話題的態度、情緒、意愿和思想傾向性,為制定教育對策、實施干預措施提供數據參考。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研究大數據技術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模式,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將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從而推動與促進教育受眾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注釋:
①(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楊燕,周 濤譯.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