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鍵 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
感恩教育是培養受到資助的貧困大學生的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意識以及責任意識的基礎教育,是一個人完善自身生命和提升個人道德境界的需要。感恩教育讓人更加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輕易否定自己,否定生命。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有意義的,是幸運的,就會更加認真的對待生命,面對生活。對于接受他人更多幫助的當代貧困大學生來說,學會感恩對他們尤其重要。有這樣一些好的機構,好的個人,珍視他們的生命,關心他們的生活,即使對于他們而言,這些貧困的大學生就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當他們竭盡所能的去幫助時其實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報,但他們還是愿意付出時間,付出金錢,付出感情。這樣的一份幫助,一種情感,值得那些接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去感恩,去銘記。除此之外,學會感恩對于那些原本因為家庭貧困,而在同學之中產生自卑心理的大學生而言,是一種嘗試去克服自卑的有效途徑。感恩也能讓他們更加有勇氣有信心去面對他們本就不容易的青春,能夠更加努力的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奮斗。良好的勞動習慣的養成,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種幫助,在潛意識里就明白要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克服困難,實現目標,回饋社會。好的勞動習慣的養成,讓他們脫離靠社會資助,他人同情生活的可悲的寄生蟲思想,脫離一勞永逸等不切實際的錯誤思想。養成了良好勞動習慣的貧困大學生,盡管現在貧困,但也只會是暫時的,因為那些他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的時光會證明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會回報給他們想要的結果。
雖然當今社會已經逐漸步入小康社會,吃不飽,穿不暖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許多大學生的生活也是衣食無憂。但是事實上,高校中貧困大學生仍不在少數。為了緩解這些貧困學生的生活窘狀,國家也建立了相應的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其中包括有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勤工儉學,校內獎助學金,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等多種方式并舉的資助政策體系,與此同時,國家還專門為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搭建了入學的綠色通道,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以來,扶貧力度大大增強,扶貧對象更為精準。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國家對貧困學生的資助金額逐漸增長,資助面積逐漸擴大,基本保障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除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外,許多民間公益組織與機構也對這些貧困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幫助,與此同時,也不乏個人的捐助。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善意力量的幫助,這些貧困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正是這些善意的力量為他們的青春他們的人生撐起了保護傘。是這些偉大力量的幫助,改變了這些貧困學生原有的人生軌跡,讓他們有書可讀,有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有能力通過他們自己的雙手來改變命運。
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心智尚未成熟的發展階段,極其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處于人生青年階段的大學生也比較在意他人的目光,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類似于這些的種種不成熟的行為和想法,極易對貧困的大學生的生活上和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影響。其中許多原本家庭貧困的學生,的確需要向學校申請相應的貧困補助,但是他們由于害怕被嘲笑,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而選擇隱瞞自己貧困的事實,放棄能夠貧困補助的條件,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經濟負擔變得更重,這樣的行為最終也可能斷送他們的求學之路。更有甚者,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開始學會攀比,別人穿名牌,他們也要穿名牌,別人有的東西,他們也一定要得到。這樣的攀比心理導致他們將獲得的貧困補助金完全用于了學習生活以外的地方,背離國家發放助學金培養他們的目的,可能甚至也欺騙了那些幫助他們的相關機構和資助者的感情,更辜負了他們的期待。由于這些貧困大學生原本家庭情況就不太理想,大多數父母都只有微薄的收入,也有不少單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意外早逝的孩子。他們鮮有機會能夠得到正確的,足夠的感恩教育,這使得他們往往缺乏感恩之心,也更容易在原本就艱難的人生路上走彎路。所以高校進行感恩教育的行為刻不容緩,對學生提早進行感恩教育,正確的引導他們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勇敢的面對生活,面對世界。
不少高校仍沒有意識到培養感恩意識的重要性,從學校到老師,都很少對學生的感恩意識是否缺失,是否需要培養感恩意識,如何開展培養感恩意識相關活動,營造感恩氛圍等問題的深入思考與仔細研究。在平常的教學科研活動中也很少提及相關話題,這使得對于不少高校中的大學生而言,感恩意識一詞仍然是陌生的。與此同時,也許有些高校開展了感恩意識培養的相關課程,表面上看起來已經是足夠認真努力的在落實感恩意識教育問題。但事實上,大部分老師并沒有深刻理解到感恩教育的真正內涵,也沒有思考過如何講述能夠讓大學生更加樂意去理解,去學習,去關注,去自主培養感恩意識。這使得大學課堂上的感恩意識教學成立枯燥無趣的填鴨式教學,老師在講臺上背誦著一條條的概念,而學生們則完全沒有聽進去,更不談理解與應用。這樣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感恩教育方式需要得到糾正。
首先,教師要摒棄這種毫無意義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要從學生的內心,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加生動詳盡向學生普及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懷有一個感恩之心的意義與幸福之處,盡力去營造感恩的氛圍與環境,讓大學生們設身處地的去了解,去感知。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貧困大學生感人事跡得宣講,一些感恩視頻的集中觀看,撰寫學習心得,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除了加強感恩意識的培養,將感恩教育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也十分重要。學生在行動中,在自己的努力下,不僅能幫助別人而且也幫助自己。高校可以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利用學校義工站等平臺,開展班級志愿服務與社會志愿服務,進行公益勞動等。貧困大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內勤工儉學來補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費用,在鍛煉自己的能力的同時也能減輕家庭的負擔。與此同時,高校的公益勞動也應該側重于那些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使得他們有機會去回報社會的善良,也能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讓他們能更努力的學習,更坦然的生活。學校還可以通過搭建感恩網絡平臺,加強學生的自我感恩意識,通過調試與協調家庭,學校,社會,網絡,以及學生的自我教育關系,建立感恩教育系統工程。
開展受助貧困大學生的感恩教育,讓感恩意識深植他們心中,塑造這些尚未心智成熟的貧困的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感恩意識淡薄等問題遠離這些貧困生,轉變接受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存在的不知恩,不報恩,忘恩等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感恩教育不僅具有深刻的教育內涵,還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感恩能讓他們更加有勇氣有信心去面對他們本就不容易的青春,能夠更加努力的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奮斗。解決高校貧困生的感恩意識淡薄問題有很多種方法,養成他們良好的勞動習慣就是其中一種,用自己的汗水,自己的雙手去爭取想要的總是沒錯的。但無論是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離不開高校與社會的幫助,畢竟大環境能夠對人們的思想與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