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以波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根據大量的實際研究發現,我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模式與以前相比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提升趨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被全面解決,嚴重影響了實際教學的效果。因此,高校應該從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模式入手,運用多元化的手段和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綜合素養進行全面提升,優化教育效果,為我國從嚴治理、建設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對于高校的教學和學習模式而言,與高中、小學的教學、學習模式存在比較大的差異,由于學生與老師共同學習的時間比較少,很多學生不敢或者不愿意直接與輔導員進行交流,一些比較敏感、特殊的話題無法面對面與輔導員溝通,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學習成績難以提升。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可以結合“互聯網+”模式,通過QQ 軟件,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建議,告知輔導員。通過“互聯網+”模式的運用,學生不用擔心自己的真實身份被輔導員知道,不但不會束縛學生的想法和建議,還能夠將學生的想法和建議更加深入的挖掘,從而,在與輔導員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有效解決存在的困惑。由于每個學生具有的特點以及存在困惑具有巨大的差異,因此,在此過程中輔導員需要注意,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同時,要根據每個學生具有的不同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手段,區別對待。比如,當學生通過實名的方式,提出的問題在合理、正常的范圍內,輔導員應該以鼓勵、支持、幫助為主。如果學生通過匿名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不滿情緒、針對輔導員的無理取鬧等,輔導員就應該對其說明道理、幫助學生梳理出一條道路。通過將“互聯網+”模式運用到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還能使輔導員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了解和掌握,保證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進而,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能夠在輔導員的引導和幫助下,有效提升自身綜合政治素養,最終,有效實現在“互聯網+”模式下,優化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模式的目標。
隨著“互聯網+”模式的不斷普及,微信已經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不僅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提供了便利,還能作為知識傳遞的橋梁,有效連接輔導員和學生,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了解相關知識和信息。學生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個體會自動形成一個多媒體平臺,將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微信平臺傳播出去。通過微信平臺的運用,能夠將傳統思政教育中,輔導員和學生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模式徹底改變,使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隔閡以及針對某個關鍵敏感問題難以繼續溝通的尷尬情況有效解決,學生通過微信對話框,能夠與輔導員進行單獨溝通,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輔導員還能有效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容制作成心靈雞湯、圖片、小視頻的形式進行上傳,使學生在輔導員的積極指引以及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長此以往,高校輔導員自身無論是掌握思政教育理論知識的水平還是實踐能力,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還能養成良好的自媒體教育素養,最終,在“互聯網+”模式下,有效實現提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能力[1]。
相比較于傳統思政教育內容傳播的方式,“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內容的傳播模式具有更加生動、多元的特點,與教師講座、圖書、報紙等模式相比較,傳播信息的效率和速度都有著質的飛躍。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明確了解“互聯網+”模式具有的特點,針對自身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提升自身運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能夠在實際的思政教育中靈活、高效的使用各種“互聯網+”技術。與此同時,輔導員在思政教育中運用“互聯網+”技術時,還要對教育內容給予必要的重視,使思政教育內容具有一定的道德性、政治性、科學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具備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2]。這樣,才能保證高校輔導員在“互聯網+”模式下,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能力。
綜上所述,根據以上針對在我國“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模式,進行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明確的了解,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將高校學生具有的思政素養進行提升,對我國未來人才的整體水平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具有的核心意義和重要作用給予必要的重視,通過各種措施的實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