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熹 天津廣播電視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全媒體時代悄然來臨,可供人們查找、獲取信息的渠道,與過去相比更加多元化,能夠對信息進行傳遞的媒介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新媒體的出現,使傳統媒體轉型成為必然,這是因為新媒體擁有更快的傳播速度,受眾的準入門檻更低,覆蓋面也有所擴大,實現受眾分化的可能性隨之提升,下文便以受眾分化為切入點,對傳統媒體的轉型展開了系統、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
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開始意識到自我意識和判斷能力的重要性,身處不同環境中的受眾,無論是需求還是自我判斷,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受眾在進行信息選擇時,出現了更多的可能,受眾分化隨之產生。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加快了技術革新的速度,觀念和外部力量的變化,導致受眾觀念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受眾對信息內容、傳播方式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在觀念、需求方面大致相同的受眾,聚合成為受眾群體,上文中提及的受眾分離、聚合的過程,就是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受眾分化”,需要注意一點,受眾分化所指的并不只是受眾個體的分離,還包括聚合,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
受眾分化出現的時間較早,給媒體帶來的影響始終存在,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加快了新媒體崛起的速度,受眾分化對媒體發展具有的重要性,開始為人們所熟知,對傳統媒體來說,受眾分化帶來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分別是突出互動性、影響創收、指明轉型方向、凸顯個性化發展的意義。
1.重點突出互動性
多元化受眾的出現,是受眾分化的必然結果。不同受眾群體對信息的需求,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媒體對受眾需求加以了解的難度隨之提高,只有全面、深入地對受眾需求加以了解,才能創作出符合受眾審美的節目。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動平臺開始在媒體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這為受眾和節目的互動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綜上,受眾分化會使傳統媒體對互動的意義具有更加準確的認知,在互動方面投入的時間、精力也會有所增加。
2.給媒體創收帶來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導致受眾的準入門檻大幅降低,年齡、知識、職業等因素,制約受眾的力度越來越小,多元化成為受眾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受眾差異隨之出現,受眾群體的構成,既包括高學歷、高能力的受眾,也包括缺少審美情趣、文化水平較低的受眾,受眾分化的形成,因此而成為必然,受眾在對媒體進行選擇時,往往會考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這便是導致受眾分流出現的主要原因。受眾分流給媒體創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部分廣告主由盲目依附傳統媒體轉化為有選擇性地對廣告進行投放,新媒體的地位逐漸提高。
3.指明媒體轉型的方向
站在受眾分化的角度,對傳統媒體轉型和發展的方式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較為清晰的結論。媒介的功能是為受眾提供服務,換句話說,如果受眾發生變化,媒介的服務方向也會發生變化,受眾分化使傳統媒體開始意識到,個性化對受眾的重要性,基于此,個性化自然成為媒體轉型的主要方向,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自身個性化進行發展的方式,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基礎上,應對新媒體帶來的威脅[2]。
4.凸顯了個性化發展的意義
受眾分化導致受眾變得更加多元化,仍舊沿用單一的內容、技術、形式和手段,會加快傳統媒體被社會淘汰的速度,全媒體時代,可供受眾選擇的媒介形式越來越多,正是因為這樣,受眾對信息內容提出的要求才變得更加嚴格。對自我表達具有的需求,促使受眾將新媒體作為第一選擇,這是因為多數傳統媒體都存在模式固化的問題,對受眾分化的認知尚不明確,導致受眾提出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基于此,要想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傳統媒體應對個性化發展引起足夠的重視。
圍繞著傳統媒體轉型展開的討論,可以提煉出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是交由國家經營,第二種是樹立精準意識,第三種是融合新媒體,實現共同發展。上述觀念各有利弊,僅僅憑借某一種觀點,難以保證傳統每日成功轉型,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媒體應通過個性化發展的方式,應對受眾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從受眾分化的角度來說,傳統媒體的轉型,需要對下文中提及的內容進行著重考慮。
1.樹立品牌意識
研究表明,受眾對傳統媒體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更加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方面,由此可知,處于轉型關鍵期的傳統媒體,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個性化內容的創作方面,但是可供媒介應用的資源有限,面對受眾所提出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傳統媒體應樹立品牌意識,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自身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創辦一個或兩個可以使受眾需求得到滿足的精品節目,借用精品節目的力量,帶動媒體發展,再將精品節目打造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持續發展的目標自然能夠實現。
2.注重差異發展
新媒體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勢頭,轉型成為傳統媒體的必經之路,要想成功轉型,傳統媒體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切記不可盲目跟風,這是因為不同媒體的歷史條件、所面臨的現實狀態,均具有明顯的差異,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身現有的受眾群體和潛在的受眾群體,在此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的發展,才能避免走入誤區的情況出現,受眾提出的個性化需求,自然可以得到滿足,新媒體帶來的威脅也會有所減弱[3]。
3.融入多元化、碎片化思維
新媒體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傳播速度快,另一個是將信息碎片化,使信息更具有針對性。基于此,傳統媒體也應當對碎片化思維加以應用,這是因為碎片化思維不僅符合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更對受眾的分化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受眾分化使受眾需求的種類與過去相比明顯增加,傳統媒體不僅需要對內容進行多元化發展,還需要適當增加表現形式,在沿用聲音、畫面等常規表現形式的基礎上,融入VR技術及其他新興技術,保證這些技術都可以為信息內容的呈現提供服務。
4.對受眾群體進行挖掘及培育
在轉型的過程中,傳統媒體應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對受眾群體進行分析的方面,通過電話、微博等互動平臺,和受眾展開交流,了解受眾的喜好、需求和知識水平,在此基礎上,對受眾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且相對穩定的部分進行挖掘、培養,將該群體視為發展自身服務的主要方向。需要注意一點,受眾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傳統媒體需要根據受眾需求,對自身的服務進行及時調整,避免固化的情況出現。無論是對新媒體還是對傳統媒體而言,要想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是對受眾進行挖掘及培育,使受眾成為自身發展的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從受眾分化的角度來看,現階段,傳統媒體仍舊面臨著艱難的挑戰,但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轉型方向已經逐漸清晰,即“個性化發展”,個性化發展是通過對分化后受眾所提出需求加以滿足的方式,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和精準、豐富的內容,在無形中加強了傳統媒體的競爭力。希望上文中討論的內容,能夠在某些方面給相關人員以啟發,保證身處全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仍舊具有無法被替代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