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熹 天津廣播電視臺
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互聯網等科學技術興起,信息傳播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媒介,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傳統媒體依然是大眾傳媒中的中流砥柱,在新時代下有著更多的機遇,應該根據新媒體環境的特點做出一系列的改變,走出當前的困境。
在過去幾年中,傳統媒體占據著大眾媒體中的主導地位,大部分的新聞發布都需要依賴傳統媒體,傳統媒體也會引導新聞向理想化的方法發展,進而形成輿論導向,傳統媒體發布新聞的影響力很大。但是隨著近幾年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新媒體開始出現人們的視線中,人們越來越重視新聞的新鮮程度和趣味性。社會的發展進程逐漸加快,人們的閑暇時間開始減少,沒有時間再去閱讀報紙和收看電視新聞,轉而從手機、電腦等新媒介載體獲取想要了解的新聞。微信、微博和頭條等各種手機app都是新媒介環境中的新聞傳播平臺,手機短視頻使人們可以隨時記錄身邊發生的趣事,新聞傳播載體逐漸超著多元化發展[1]。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的競爭力大大變弱,其新聞影響力也開始下降,打破了傳統媒體長期以來壟斷新聞傳播的局面。
在傳統媒體對新聞的傳播過程中,都是單方向的傳播方式,新聞讀者不能根據新聞中的看點提出自己評價性的意見,傳統媒體對輿論的導向能力逐漸變差,這也是新媒體沖擊下必然面對的問題。在以往的新聞報道中,傳統媒體會根據新聞內容和發展形態做出一定的評論、推測和合理引導,讀者的觀點很大程度上會受傳統媒體的影響。但是現如今網絡上人們可交流的平臺越來越多,微博、論壇和貼吧等等都是新聞傳播的渠道,而且其實效性要高于傳統媒體,當新聞第一時間被讀者閱讀后,讀者會形成自己的評判標準,并分享到網絡平臺上。在傳統媒體對新聞進行報道時,讀者的思維會受到主流媒體和專家學者的評價影響,缺少對新聞的反饋空間,導致傳統媒體的讀者用戶大量流失。
由于新媒介只重視新聞的實效性,不會對其包裝潤色,新聞報道的成本會大大降低。然而傳統媒體的運行過程相對復雜困難,新聞報道過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撐。在新媒介的環境下,成本問題越來越影響著傳統媒體,突出了傳統媒體的劣勢。當下傳統媒體的閱讀者逐漸減少,再加上高額的新聞成本,傳統媒體的盈利形式不容樂觀。以傳統媒體中的電視為例,電視臺的正常運行需要上百名的工作人員,此外在采訪、錄制和報道新聞中會用到大量昂貴的設備,軟件和硬件都需要及時更新。而普通的自媒體只需要少量人員對網站進行維護,更不需要其它專業設備。在新媒體的對比之下,傳統媒體的成本劣勢越顯嚴重,盈利自然就會降低。
雖然新媒體在近幾年深受人們的歡迎,給傳統媒體帶來巨大挑戰,但是在實際新聞的報道中也會暴露很大的問題,新媒體對于傳統媒體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媒體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體現在主流媒體中的主導作用[2]。當下各種媒體缺少的不再是新聞,因為新聞信息所處可見,故缺少的是對新聞獨具特色的報道能力。如果某家媒體的新聞報道時效性高,真實性強,具有特具特色的內容,那么這家媒體就能夠占據主流媒體中的一席之地。觀眾讀者已經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新聞格式和內容,所以傳統媒體在新聞報到時應該要有自己的獨家見解和側重內容,而且要求側重內容獨具個性,其它媒體不能模仿抄襲。例如: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節目有著獨家的新聞報道模式,通過調查、追蹤進而隱蔽性采訪報道揭露社會生活中多個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突出新聞的真實性,使觀眾身臨其境參與到其中。《焦點訪談》節目凸顯了在新聞報道中的個性經營,強化節目品牌的特色,深受觀眾所喜愛。
由于傳統媒體注重新聞的真實性,新聞報道的內容主要以實用的信息和簡明動態為主,盡量回避一些有爭議的事實或者背景較為復雜的新聞,而讀者觀眾往往還喜歡閱讀這些新聞。所以傳統媒體應該收集大量的關于此項新聞的材料,判別分辨其真偽,追本溯源挖掘新聞的真相,還原現實生活賦予新聞的生動性。例如:《人民日報》就擅長對復雜新聞的挖掘,以敏銳的眼光闡述新聞中的每個細情,為觀眾還原事情的真相,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在這個發展迅速的社會中,很多新聞的背后都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傳統媒體應該注重對新聞故事背景的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傳統媒體的獨特魅力。在挖掘新聞的背景故事之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專家學者的看法,因為專家學者對新聞有著全面客觀的見解,可以提高傳統媒體的報道水準。
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能在閱讀新聞上花費大量時間,人們對新聞文字的閱讀要求較低,更喜歡看一些新聞圖片,因為圖片的表達形式更為直觀,容易被讀者理解。然而傳統媒體喜歡對新聞文字進行潤色加工,編輯新聞的標準也比較嚴肅。本身工作生活的壓力就比較大,讀者更喜歡閱讀一些富有生機的新聞文字,以此來緩解壓力。新媒體善于將新聞進行加工,使新聞閱讀的趣味性更高,迎合讀者的口味。傳統媒體要借鑒新媒體的優點,對電視、報紙和電臺的新聞進行精心制作,符合新時代下人們對新聞的閱讀要求。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新時代下顯示了強烈的企業競爭,出奇制勝是關鍵的策略。傳統媒體應該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和社會當前的走向,來策劃媒體競爭的戰略手段,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媒體資本結構、人才結構、管理結構和經營結構等問題,策劃的眼光要放長遠。傳統媒體如果想提高媒體競爭力就應該認清競爭的目的,正視傳統媒體的缺點并及時改正,做到后發制人。傳媒媒體可以根據發展需要制定競爭策略,使當前媒體行業的局面逐漸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樣傳統媒體才能恢復到主流媒體中的主導地位[3]。
無論是科學的新聞編輯形式還是有效的管理方法,都需要專業人才進行實施。行業與行業間的競爭經過細化之后其實就是人才間的競爭,創新是提高競爭力有效手段。所以傳統媒體應該重點對人才進行培養,加大人才的選拔力度。在對記者的選拔上,要注重人才的職業道德和人格魅力的考察;在對新聞編輯的選拔上,要注重人才技術創新能力和編輯水平。此外,傳媒媒體要定時對新聞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中著重分析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企業人員的能力提高后,企業的競爭力自然就會提高。
由于企業競爭必然會導致其中一方的損傷,所以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開始合作共存,一起面對和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所以,傳統媒體應該在新媒介的環境中積極尋找合作伙伴,與新媒體合作,吸取新媒體創新的體制,借助互聯網開辟傳統媒體的網絡服務,此外傳統媒體也能發揮出資源優勢與新媒體進行優勢互補。通過合作的方式,二者在新媒體的浪潮中才能穩步前進,有利于推動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
由于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新時代下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在近幾年也逐漸暴露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失去主流媒體中的主導地位。上文根據傳統媒體的發展問題,提出了科學合理的策略,為未來專家學者對新聞媒體發展方向的研究提供經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