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超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融媒體中心
融媒體要充分利用不同媒體載體,在人力,內容等方面促進全面整合,實現資源調節,內容兼容,相互促進的新媒體。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傳統民生新聞的新聞生產流程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有效的利用新媒體平臺來創新民生新聞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民生新聞的質量,探索民生新聞的新發展路徑,以迎合民生新聞與新媒體整合與發展的時代潮流。
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民生新聞節目仍然延續著傳統媒體的編輯方式,導致新聞失去了對受眾的吸引力。不僅如此,在新聞內容方面沒有進行修改,傳統的表述方式已經讓受眾產生了視覺疲勞。此外,民生新聞在語言方面也沒有下功夫,語言不夠生動,報道形式過于單一,沒有吸引觀眾的亮點。新聞編輯在編寫新聞事件的時缺乏邏輯性,使新聞內容邏輯性很差,人們不能從新聞內容中發現生活本質。新聞事件的真實恢復程度較低,導致對新聞內容的理解不足。
由于職業道德和新聞工作者素質的差異,采訪的新聞素材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價值不高的新聞,從而嚴重影響了民生新聞的整體價值。例如,在描述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真實生活時,記者在收集新聞時收集了很多瑣碎無用的東西,這使得電視生活新聞不那么有吸引力,民生新聞的價值也在下降。
追求本土化是電視民生新聞最大的特色,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然而,隨著各種先進文化的傳播和社會經濟的進步,記者過于注重新聞的本土化,缺乏對社會和各種事件的全面探索和探索。在這種情況下,受眾無法及時有效地把握新聞主題。尤其是在整合媒體的時代,這樣的新聞無法吸引受眾,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媒體也在蓬勃發展。為了實現長期穩定的生存和發展,傳統媒體必須走融合之路,遵循“利用新媒體優勢”的原則,不斷完善自身。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曾說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擴散。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發揮著完整和互補的作用。它們互相補充,就像人的左臂和右臂一樣。只有充分結合,才能形成有機的、完整的結構。雖然傳統媒體的形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新媒體,但是傳統媒體對新聞概念的傳播和表現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新媒體的發展不會削弱傳統媒體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相反,傳統媒體將充分彰顯其獨特的聲譽,并仍將在主流輿論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電視報道和民生新聞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綜合發展。
作為普通民眾,理解和掌握中國的政策和政策是必要和正確的。很多人都有強烈的愿望。在綜合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應抓住這一點,有效實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然而,基層人民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是不一致的。作為以人民生活為中心的民生新聞,有責任向人民闡釋黨的方針政策。在闡述我國的原則和政策時,記者需要用小詞、小圖片、小文字,才能把大政策有效地融入生活。人民和語言是用來感染普通民眾的,普通民眾逐漸形成了一股產生民生新聞的有效力量。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許多關于民生的電視新聞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小新聞的數量過多,導致民生新聞整體的水平不斷的下降,并且我國民生新聞缺乏報道的價值和新聞硬度。在國民經濟和民生方面,過多的人關注國民經濟方面,沒有把民生新聞作為重點,從而導致民生新聞得不到好的發展。我們應對民生新聞進行理念創新,不應局限于民生的“小”范圍,應該樹立新的民生理念。更好的從國家政策、制度和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質量方面做出真實的反饋。例如,在近年來物價上漲的地方,地方民生電視新聞應將政府穩定物價納入民生新聞的重要報道中,使地方人民能夠及時了解新的發展趨勢,從而積極的促進民生的穩定。
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民生新聞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樣也獲得了發展的機遇。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內容上做到創新并且積極的和其他媒體進行交流,構建出新的民生新聞的發展模式,打造適應受眾需求的民生新聞,從而使民生新聞在融媒體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