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輔導員,是高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就業指導、心理健康以及學生黨團建設等方面工作的教師。
目前,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有專職輔導員30人。兼職輔導員31人。發放問卷共計22份。回收有效問卷19份。調查問卷顯示,當前的輔導員隊伍構成主要來自公開人事招聘、教師調崗、教學秘書兼任等;人事招聘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存在主要問題如下: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學工部下達命令、布置工作時,缺乏前瞻性;未能及時形成工作日歷;工作任務下達往往突然,卻非常緊急;下達重復性的工作。二級學院缺乏對日常資料的整理、匯總及存檔;缺乏對學工部相關工作的梳理、整合;缺乏主動作為的“主人翁”意識,常常失之被動、疲于應對。
學生工作部的領導、二級學院書記(副書記)幾乎全部來自教學骨干,擔負教學工作任務的同時,專職輔導員的精力主要用于學院各級各類行政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或真正費心研究工作問題;布置安排、分解任務多,檢查、指導工作少。介于以上因素,學院學生的黨建、團建工作曾一度處于停滯狀態。
以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育部為例,班主任同時兼任輔導員的工作,主抓基礎教育部的國語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負責學生的準軍事化管理、行為習慣養成、跟班早讀晚自習等工作;教師的工作強度更為繁復、對學生有著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但政策扶持、考評機制、獎勵辦法等均未及時跟上實際需要。
學院專職輔導員隊伍存在年輕化趨勢。除1名專職輔導員為47歲,其他教師均分布在26-33歲區間里。根據學院定編不定崗的相關要求,新入職教師往往從別的崗位調整為輔導員崗。提交的有效問卷顯示,僅少數輔導員從事輔導員工作時間超過3年。輔導員頻繁更換的同時,“新舊更迭”間的“傳幫帶”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輔導員沒有參加過崗前培訓或輔導員相關的培訓,缺乏工作經驗和辦法,面對多變的學生情況,處于“常干常新、常干常錯”的狀態。
目前,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管理歸口二級學院,輔導員考評歸口學生工作部。輔導員考評過于注重整體學生對輔導員的主觀評價,會出現誰和學生關系好,誰就考評得分高,不直接和整體學生過多接觸的輔導員考評得分低。同時,對不同人數、不同學院在同一份工作上,沒有量化考核標準。
因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教師頻繁更換,使得輔導員很難在行政職務上獲得提升。
對學院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梳理、細化,形成學生工作周志、月志、年志,對輔導員的常規工作“鋪軌劃線”;對學院學生管理相關工作規章制度、尤其是輔導員相關工作、班主任相關工作、二級學院黨支部正(副)書記、學生工作部正(副)部長、團委正(副)書記的相關工作給予明確界定,對彼此的對接工作,給予一條明確的、可行的途徑。
組織輔導員進行崗前專項培訓,鼓勵輔導員參加其他形式的思政培訓、充分利用“紅色教育資源”、輔導員技能比賽、兄弟院校觀摩、交流學習,提升學院輔導員工作、服務師生的能力。
學院目前有在校生近7000人,學院可以組織搭建學生信息平臺,減輕輔導員手動匯總學生情況的工作壓力,減少反復工作量。將輔導員從瑣碎的數據統計中解放出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進一步摸清輔導員的真實情況,結合學院實際,完善原有考評機制,在合理合規的基礎上,增加人文關照與愛護,讓輔導員工作考評既結合“工作量”,又不完全依賴“工作量”;既參照“工作檔案”,又不完全依照“工作檔案”,注重過程性評價,減少結果性評價。
在學院選優評優工作中,向輔導員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協助、組織、鼓勵專兼職輔導員及時總結、沉淀、提煉好的經驗、作法,形成論文集,在宣傳弘揚、交流提升的過程中,為專兼職輔導員職務晉升保駕護航。
輔導員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精英與骨干,是學院正常運轉的重要一環。只有提升學院輔導員的“滿意感”、“獲得感”、“幸福感”,才能真正做到“栓心留人”,才有利于學院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