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玲武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歷史賦予職業教育空前的責任。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建設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水平教師隊伍迫在眉睫。教職工的人事檔案是記載著教師個人經歷、政治思想、品德作風、工作表現、業務能力、業績成果等內容的重要文件材料,創新高職教師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打破既定管理模式,有利于協同提升高職教師隊伍培養與建設的效果和質量。
(一)充分利用檔案信息可以優化學校選拔與聘用人才的方案。僅僅通過筆試、面試等簡單方式去測評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結果往往比較片面,難以全面體現個人綜合素質,學校無法實現人才的最優化配置。人事檔案如實記錄著一個人的求學經歷、工作履歷、獎懲情況、業績成果、政治面貌、家庭成員情況及社會關系等一系列關鍵信息,學校在選人用人時可通過其人事檔案對其個人有一個定性的了解和判斷,可以大幅度提升人崗匹配的準確率。
(二)教職工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協同推進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教師人事檔案是高職院校豐富且寶貴的人才管理檔案素材,給予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教職工人事檔案收集了教師的履歷、自傳、考核鑒定、學歷學位、職稱科研、政審、黨團、獎勵處分、任免、工資等十大類材料,并且實行動態管理,學校會定期將教職工新形成的人事材料補充進檔案中,也就是說人事檔案是教職工學習及工作歷程的真實記錄冊,如實反應了教師科研、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學校通過對教師人事檔案材料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可以診斷出學校現有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校根據需求調整人才引進計劃及教師培養方案,提升高職院校教師隊伍質量,有力促進學校職業教育改革。其次,通過對不同年份的教工人事檔案信息統計與比對,人事部門可以掌握統計年份教師培訓工作推進的效果,結果分析可以指導下一步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部署,協同學校職業教育改革。再者,在大力推進教師發展工作中,學校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教師人事檔案信息,動態分析教師發展可行性路線,提出教師個人發展的精準培養方案,突出個人優勢,為促進學校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優質的教師隊伍。
當前,職業教育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希望通過5到10年的時間,大力提高我國職業教育質量,辦成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全面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在這樣的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及新高度,與教師隊伍建設密切相關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挑戰。為了適應新時期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求,高職院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須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向科學化、個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化管理模式轉變。
(一)結合高職院校教師特色,拓寬人事檔案材料收集范圍。根據現有的檔案管理制度,高職院校的教職工人事檔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十大類,分別是履歷材料、自傳材料、鑒定考察材料、學歷職稱材料、政審材料、黨團材料、處分材料、工資任免等材料、參考材料等,對于職業特色比較明顯的高職教師群體來說,傳統的十大類材料內容比較偏面且缺乏高職教師個性,這樣的人事檔案不能全面并準確地反映教師個體信息,不能實現見檔如見人的效果。因此,高職院校人事檔案管理應結合高職教育及高職教師的特點,在現有基礎上拓寬教職工人事檔案材料的收集類型、豐富檔案信息,構建更有效的人事檔案內容。高職教師需增加收集的主要材料有,一是教學成果、科研項目及成果、著作、主持或參與課題情況等;二是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情況、教學能力測評及職業技術考核情況等;三是教師發展規劃方案及各類培訓結果評價等。
(二)改革傳統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方式。形成高職院校教職工人事檔案材料的部門繁多,傳統一般是由各形成部門或個人定期將有關材料收集報送至人事檔案管理部門,由于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人事檔案管理業務不熟或者因本職工作繁重而對檔案材料收集不重視,經常會把該歸檔的材料報送不及時或收集不齊全,至使歸檔材料不完整的現象,不利于檔案的規范化管理與信息有效利用。如果讓有限的檔案管理員去逐一督促及跟進,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會非常低,不利于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須突破傳統的檔案材料收集方式,充分有效利用高校運行的各類系統,比如科研系統、繼續教育系統、績效考核系統等,利用現代化技術抓取全校教職工的全面信息,篩選出應入檔的材料信息,檔案管理部門根據篩選信息列出每位教職工應收集的檔案材料目錄,這避免了材料收集不齊的弊端。
(三)大力推進高職院校人事檔案信息化。主要是人事檔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比較高,相對于文書檔案管理,人事檔案的信息化發展明顯滯后,目前仍處于注重“藏”的階段。高職院校管理中,仍然對人事檔案管理不夠重視,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這是明顯與新時代高職院校發展需求不匹配的,教師人事檔案信息的利用程度也會因此大打折扣,不利于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因此,推進高職院校人事檔案信息化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組成。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適應高職院校發展的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實施制度,配套足夠的資金與人力資源。二是配置合適的信息化設備,利用好現代技術,完成現存紙質檔案的全面數字化。三是開發滿足學校需求的人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便于檔案材料的收集與管理及數據的分析與利用。
(四)實現人事檔案管理智慧化,深度挖掘利用檔案信息。一是在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事檔案的管理應從重“藏”走向重“利用”。人事檔案承載的信息量龐大、分散而復雜,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分析以及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協同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與效率。二是要推進人事檔案信息管理的智慧化程度,實現全國高校教師檔案信息聯網,適度共享教師學習培訓、教學成果、科研成果等,管理系統可以在更全面的數據源基礎上得到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優勢與不足的情況,可以通過與優秀院校的教師檔案信息比對與分析,制定教師發展的培養方案與策略。三是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動態深入挖掘高職院校人事檔案信息,分析現有人才信息,給合學校發展需求預測未來人才需求趨勢,向高職院管理者推送學校教師結構存在問題及引進需求,甚至可以在長期的高職院教師隊伍管理與發展中起到預警作用。
緊跟時代需求,高職院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創新舉措永遠在路上,但在不斷應用新科學技術的發展中,更應注重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