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凝霜
摘 要: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當前時代是信息化時代,公共圖書館傳統管理已然不適應數字化時代發展需求,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實施創新管理,方可使公共圖書館良性發展。本文從實際角度出發,對公共圖書館現存問題加以闡釋,之后在此基礎上探索數字化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希望為未來公共圖書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
數字化時代發展背景之下,圖書館拓展空間很大,圖書館和大數據二者融合,這是信息時代圖書館轉型過程中的必然走向,圖書館和數字化相互碰撞、相輔相成,新時期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強化數據技術學習力度和應用強度,而后從容面對后續各類困難與挑戰。
1 大數據概念與重要性分析
大數據產于信息時代,是時代快速發展的產物。當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速度極快,科技十分發達且信息交流效率高,民眾溝通交流愈加緊密,生活尤為方便快捷,大數據也應運而生。數字化時代中,信息數據是核心資源之一,所以需要更為正規的數據處理技術,與此同時,也應建立起更為優質的信息處理網絡結構系統,達成對不同信息數據種類高效處理操作。圖書館發展階段,大數據技術應用范圍更加廣泛,這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主要方向。
2 現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研究
當前,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很多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簡單化是主要問題。在進行讀者服務開展時,尚未與讀者需求相互融合起來,所展現的服務模式較為簡單化。閱讀服務之中,圖書館閱讀推廣,僅是單純對圖書館藏書資源實施推廣,還不能很好地與最終閱讀需求結合,推廣效率和質量不高,推廣目標獲取效果不理想,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形式化現象十分明顯。
其次是電子資源閱讀推廣程度低問題。需知,電子資源是信息化時代視域下圖書館核心資源,計算機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發展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館藏方面的資源數字化建設程度不深,展開服務時,電子資源不足,最終服務水平因此受阻。
最后是大數據思想缺失問題。因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思想固化,被傳統體制束縛,多數工作人員均缺少現代化服務意識,服務階段僅是能夠提供較為簡單的圖書服務,主觀能動性嚴重缺失。與此同時,大數據思想對于當前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而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效能,但是多數圖書館工作人員還不能夠轉變和適應這種思維模式,信息數據作用被嚴重忽視,缺乏應有的宣傳推廣力度。
3 數字化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研究
文明傳承于閱讀,再者又興盛于閱讀。閱讀是人們自身的追求,也是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必然需求,民眾閱讀方式日漸變化,使得圖書館職能變更,與此同時,圖書館定位有變。從傳統服務模式的圖書館到現在的現代化新型圖書館,圖書館為閱讀服務提供服務的種類增加、范圍拓寬、內涵延展。當前時代是數字化時代,大眾閱習慣產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公共圖書館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所以務必進行服務創新和運行方式調整,旨在謀求更好更優的發展前景與空間,彰顯巨大效能。
3.1 多樣化服務
多樣化服務主要是圖書館在進行服務提供階段,實施服務形式創新,不斷的去拓寬服務范圍,基于傳統閱讀服務基礎上陸續開展咨詢服務和知識服務等。傳統圖書館服務主要是到館借閱、館藏借閱和限時借閱,讀者要在滿足相應條件后方可接受圖書館服務。未來圖書館服務環節中,信息化服務應是主要內容,通過信息技術要素和計算機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科學使用與融入,提供知識的同時且能助力讀者處理相關問題。
圖書館服務對象自然是讀者,二者緊密關聯。所以說,讀者原有閱讀習慣發生變化,圖書館的服務也要隨之而改變。較為正確的做法是,圖書館需要革新原有定點被動服務模式,慢慢轉變為新型雙向服務模式。讀者需求至上,以此為工作重點要素,從容應對各類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突破圖書館館界瓶頸,獲取更具前景的服務項目。社區服務和定題咨詢等均可推行,建成多功能性圖書館,讀者通過程序獲取人性服務和創新轉變,從根本上提升圖書館資源服務質量,更好更優的去滿足讀者各類需求。
3.2 充裕館藏資源
在數字化時代,信息數據被視為價值性資源,電子文獻必然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圖書館中滋生不同電子文獻資源,為讀者群體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圖書館可借助計算機網絡向用戶提供多類信息服務,將傳統服務和現代服務合二為一,促進圖書館服務多樣化發展。針對此種情況,圖書館要深度強化館藏資源,積極進行資源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建設,及時更新數據庫內相關要素,供給用戶所需。
3.3 大數據高效應用
當前時代,圖書館需要構建具備本館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結構體系,通過大數據技術合理應用,分析和研究讀者需求,主動向讀者進行相關文獻資源推送。還有就是,因為單體圖書館資源相對來說有限,旨在更好更優的進行用戶信息量拓展,達成和其他圖書館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館館聯合,適時統一數據標準和數據規定,之后在此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多樣化信息。
3.4 以文化促教育
進行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強化。當前,全國不同類型圖書館的活動形式日趨多樣化,涵蓋了講座形式和展覽形式以及培訓形式等,社會反響極佳。基層圖書館更應該對文化資源優勢加以利用,隨之舉行相關多樣化讀者活動。如傳承推廣“國學經典”、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打造“書香城市”等讀者實踐活動;還有就是舉辦中小學生故事會、知識競賽等;亦可通過讀書日和傳統節日等開展大眾化猜謎游戲和詩歌朗誦以及名著展覽等活動。這樣一來,便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強化,也會豐富讀者內在的精神文化生活。
3.5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服務,就是將讀者作為主體,為滿足讀者需求和夙愿進行不斷的調整,圖書館要想盡辦法、竭盡所能的向讀者提供所需信息內容,基于此,綜合保障矛盾透徹消除。其中,主要服務為專業服務和個性服務以及實體服務。圖書館需要借助地位和職能等,和資源提供方進行通力合作,而后達成全方位服務和人性化服務,達到人本理念合理融入于現實。從網絡渠道進行書本選購,直至館際之間互相借閱,最后和圖書館共享資源,都要實現最大化的讀者需求滿足。從圖書館角度加以分析,傳統閱讀和數字化閱讀都很關鍵,不能將上述二者加以對立及割裂操作。讀者閱讀習慣不斷變化的今天,身為圖書館,需要在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堅持內外兼容基本原則,讓讀者在圖書館服務方式和錄用服務方式上實現更好的分享,如此一來,方可順應閱讀發展基礎性需求。
3.6 理念創新
圖書館各類工作井然有序開展,要將讀者視為工作重心,強化圖書館建設的同時,穩步強化群眾文化素質,服務質量提升要以讀者為中心。履行工作職能和完成任務階段,一定要始終堅持圖書館文化價值觀,不斷提升社會發展價值,穩固和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力度,圖書館工作創新化發展,積極學習先進的數據收集技術,仔細分析數據,之后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進行服務方案優化。除了上述這些辦法外,圖書館還要設立社會讀者評論制度,在優化評論結構體系的整個過程中,讀者可對圖書館發展現狀給予相應看法。
4 結束語
圖書館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對民眾精神境界提升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數字化時代背景之下,圖書館務必要及時創新發展思想,形成新型發展模式,憑借大數據技術分析讀者們的需求和讀書興趣,促進館藏資源多樣化發展的同時,推動工作人員服務理念創新,最后使得圖書館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雙向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海霞.論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J].祖國,2013(8):62-63.
[2]馮剛.信息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創新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6(33).
[3]國佳.公共圖書館針對老年群體的數字化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5(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