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星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地區文化信息共享中心與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在公共圖書館各項建設管理工作中,地方文獻資源是各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尤其重要。在網絡環境下,該怎樣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完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優化地方文獻資源服務模式,是各級公共圖書館需重點探究的課題。本文重點就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模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網絡環境;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服務模式
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是公共圖書館長期以來的一項系統性工作,在技術的影響與支持下,公共圖書館文地方獻資源結構以及服務模式均發生了顯著變化[1]。本文首先就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的特點與意義進行分析,其次就新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途徑與服務模式進行探索。
1 網絡環境下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特點
地方文獻資源是地方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詳細記載了地方民風民俗、風土人情,是一個地區長期以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創造的結晶,并為人類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提供重要服務。在經過千百年的創造、發展后,各地方均形成了品種豐富、載體多樣的地方文獻資源,這些地方文獻資源不僅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還具備鮮明的地方特色。下面就地方文獻資源特點做詳細分析。
1.1 歷史悠久
我國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歷程,在這漫漫時間長河中,各個地方均創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獻,這些文獻資源在不斷創造與傳承間延續千年之久,是地方社會歷史沿革的原始記錄與歷史見證[2]。因此,歷史悠久是地方文獻資源的一大特點。
1.2 載體類型豐富
我國各地區地方文獻資源具有載體類型豐富的特點,除了口碑文獻資源外,還包括虛擬文獻資源與實體文獻資源。
所謂的口碑文獻資源,指的是以人腦為載體,通過人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保存下來的一種地方文獻資源。口碑文獻資源涉及地方人們的生活、文化以及軍事、科技、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是對地方風土人情、民風民族的最真實的反映[3]。如我國西部地區的口碑文獻資源就十分豐富,迄今為止已經搜集、整理與出版了大量的口碑文獻資源,像《阿詩瑪》、《格薩爾王傳》、《烏古斯傳》等,均蘊藏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價值。
實體文獻資源包括紙質期刊、紙質圖書等,這部分文獻屬于基礎館藏,其以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為基本目的。除卻以紙為載體的書本文獻資源外,壁畫資源、實物資源、音像資源均是實體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虛擬文獻資源指的是通過計算機利用與閱讀的動態性網絡文獻信息資源,主要包括信息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電子文獻是對紙質文獻的一種補充,其以檢索為基本目的,虛擬文獻資源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網絡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讀者能通過互聯網獲得所需知識、信息,并能實現最大范圍的資源共享。
1.3 品種數量多樣
現階段,紙質文獻資源是各級公共圖書館開發建設的主要地方文獻資源形式,但除紙質載體文獻資源之外,各地方還具有大量的圖片、音像視頻、甲骨、巖畫、壁畫、金石碑刻層等實物型文獻資源。
2 公共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作用
地方文獻是了解一個地區經濟、文化、風俗、宗教信仰等信息的窗口,是地方社會歷史沿革的原始記錄與歷史見證,蘊藏著十分厚重與與眾不同的文獻價值,公共圖書館好做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
首先,通過開發建設,能夠將蘊藏與地方文獻資源中的各類地方信息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熟知,避免造成文化資源的浪費。同時,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數據充斥,當人們想要某種信息時,往往需要在海量信息數據中搜尋,費時費力,而公共圖書館建設地方文獻資源的工作,就是將人們從浩瀚的信息海洋、文獻海洋中解救出來,為廣大讀者提供主動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服務。
其次,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地方文獻資源的形式較為多樣,分布于各網,報紙上的文獻資源也相對散亂,不集中,若不能進行及時的收集與整理,可能會造成文獻資源的遺失,同時也不便于讀者閱讀與應用。因此,公共圖書館需立足實際需求,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使文獻資源更加條理化、規范化。
再者,地方文獻資源是人們了解當地文化、生活習慣、民風民俗的、宗教信仰、歷史事件、軍事科技等各項信息的重要窗口,長久以來,地方文獻資源都深受廣大讀者的重視與喜愛,各級公共圖書館若能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也能促進自身文獻服務層次的提升,有助于公共圖書館樹立起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完善自身建設,提升自身服務水平。
3 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途徑分析
3.1 加強文獻資源開發
在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中,文獻資源開發是一項重要內容,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開發工作主要包括物理館藏的數字化與網上文獻的實體化兩大部分。
其中,物理館藏數字化指的是利用現代數據庫技術手段,將印刷型館藏文獻轉化為數字型網絡信息資源的過程。在完成這一轉化過程后,圖書館文獻資源可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實現共享,文獻資源利用效率將得到大幅提升。現階段,常見的數字化處理方式有:文本方式、掃描錄入、掃描與文本結合等方式;而在數字化處理過程中,需重點注意以下幾點內容:1)將圖書館內印刷型文獻資源的摘要、目錄、述評、綜評、索引等二、三次文獻數字化處理,建立起書目數據庫以及其他文獻數據庫,進行這一處理步驟的目的是方便讀者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文獻檢索。2)處理圖書館內特色館藏,目的是保護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文獻,同時滿足讀者遠程獲取文獻的需求,但是在數字化處理過程中,不能侵犯著作權。3)對于圖書館內收藏的古籍善本圖書做數字化處理,在不損壞圖書的前提下,為讀者的閱讀、研究提供方便。
網上文獻實體化指的是分析、解構網上信息,獲得相關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運用一定方法將獲得的內容整合后形成新的文獻產品,達到豐富文獻資源、實現文獻增值的目的。網上文獻實體化屬于一種有針對性、有目的的知識再創造型活動,而進行這一活動的前提就是有網絡與技術的支持,需要在網絡環境下,文獻開發目的才能達到。
3.2 利用網絡環境完善文獻數據庫建設
公共圖書館是收藏、展出地方文獻的主陣地,必須承擔起保護地方文獻的重大責任,應當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技術優勢與資源優勢,做好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工作,開發虛擬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具體而言,地方圖書館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做好紙質地方文獻的整理與數字化處理工作,組織專業工作人員廣泛搜集包括期刊、雜質、圖片、錄音、視頻等各種地方文獻資料,及時整理、妥善保存這些珍貴的地方文獻資料,避免造成信息遺失[5]。2)完成文獻資料的收集工作后,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為讀者檢索提供方便。3)根據文獻資源搜集與保護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地方文獻資資料進行數字化加工,確保文獻資源的文化與學術價值。
3.3 完善網絡文獻資源整合
網絡環境下,網絡文化資源日益豐富,包括地方新聞、地方風景文化等在內的各類文獻信息散見于地方政府網站、地方性論壇以及地方主流媒體網站,這些信息是地方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具有較高的閱讀與收藏價值,地方公共圖書館應做好上述網絡信息的整合與管理工作,組織工作人員廣泛收集各類有用信息,信息收集完后及時加工整理,如根據信息報道內容將信息分類,建立起與之對應的數據庫,做好信息保存工作。同時,對一些價值較高的網絡信息做實體化處理,將虛擬文獻打印成冊,變為紙質文獻后妥善保存,防止信息遺失。
4 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服務模式分析
4.1 開放型服務
開放型服務模式指的是利用網絡,計算機技術,圖書館建立起一種輻射型的開放服務系統,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優勢與地方各個鎮街圖書館(室)建立緊密聯系(圖書館分館),共同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在網絡環境下,該種服務模式具有諸多應用優點,能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讓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所需信息,也有效提高了地方文獻資源的管理與利用效率。現階段,開放式服務模式正逐步被各個地方公共圖書館所使用。如重慶市內,重慶圖書館與區縣圖書館之間、各區縣圖書館與鎮街圖書館(室)建設的總分館制,便是利用網絡設施、計算機設備,建立起了地方圖書館總館與分館緊密連接、資源共建共享的圖書館網絡系統,在該系統內,所有讀者的閱讀、查找以及借閱范圍能得到相應擴大,在方便了讀者閱讀、研究的同時也提升了地方文獻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高。
4.2 主動型服務
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均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在積極、主動為地方文獻資源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閱讀服務,最大限度滿足了讀者的閱讀、研究需求。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圖書館能根據讀者閱讀記錄、檢索記錄,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掌握讀者的閱讀喜愛與閱讀需求,為讀者制定個性化的閱讀書目,即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這一服務模式的轉變,使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得到了極大的增強。目前,各地公共圖書館相繼建立了閱讀網站,在該網站內,讀者能自己辦理續借、預約圖書等業務,簡化了借書流程,為讀者節省了更多的讀書時間;除此之外,讀者也能在網站內瀏覽地方文化新聞、地方熱點時間、了解圖書館圖書變動情況、掌握圖書館相關活動信息,讓讀者可蝸居一方而知曉天下事。
4.3 多樣型服務
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工作效率日益提高,服務功能也更加完善,實現了從傳統的單一化服務到多樣化服務的轉變,即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可為廣大讀者提供多樣化的讀書服務。如,讀者可利用網絡設施、計算機設備,深入挖掘文獻資源信息,獲得更為優質的閱讀體驗。譬如將文獻資源迅速向數字化的多媒體、光盤型與數字型網絡轉移,有效提高聯機檢索、光盤檢索、聯機目錄查詢、網上專題信息服務的效率[6]。此外,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身份也實現了從地方文獻資源的管理者、傳承者到地方文獻資源的提供者、開發者以及創造者的轉換,身份的轉變進一步促進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高。
5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是地區文化信息共享中心與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在公共圖書館各項建設管理工作中,地方文獻資源是各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尤其重要。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網絡設施設備,做好地方文獻資源收集、整理與建設工作,提升文獻資源建設水平。同時,在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也應不斷優化創新服務模式,立足讀者閱讀需求,積極探索實施豐富多樣的服務模式,優化讀者閱讀體驗,提升地方文獻資源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謝輝.網絡環境中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途徑[J].中國民族博覽,2018(02):255-256.
[2]張靜.淺談網絡環境下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7(01):92-93+96.
[3]宋川.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研究——以長春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3(10):58-61.
[4]趙永斌. 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5]謝耀芳.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探討——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共圖書館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1(01):48-51.
[6]陳靜,李堅,劉凱.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網絡環境下長株潭地市級圖書館工作的突破口[J].企業家天地,2007(1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