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的井蓋設計聞名于世,集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于一體,設計的創意性和使用的便民性等各方面都備受推崇。本文通過對日本井蓋文化發展歷史以及特點等的論述,從中看出日本在城市管理細節方面的可貴。
關鍵詞:日本井蓋文化;城市管理;細節
井蓋文化是對與窨井蓋相關的所有文化內容的統稱,包括與之相關的人文、藝術、技術、工藝等內容。井蓋文化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盛行,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一些城市,均有自己獨具特色的井蓋文化。井蓋文化不僅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還可以起到降低井蓋事故發生率的效用。
日本井蓋不論是在藝術設計上,還是制作工藝以及管理制度上都堪稱精益求精,這也是為何日本井蓋風靡于世界的原因。在城市管理中細節體現這座城市的風格,日本人在井蓋這方寸之間煞費苦心,給日本人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還帶來了樂趣,并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日本井蓋文化。
1 日本井蓋文化的起源
井蓋,是日本城市的一張名片。與當下中國各地大同小異的井蓋不同,這種始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井蓋設計,如今因其獨特的設計和精致的做工,已經演變成為一門藝術,并不斷普及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日本東京有一個半官方的“井蓋協會”,是專門負責保護及研究全日本井蓋的機構。根據他們的研究資料,設計并制造這些時尚個性井蓋其實是近現代才有的事。
明治初期,井蓋是木頭制作的格子形狀,到明治17至18年間才開始采用鑄鐵制格子形的井蓋。而現代意義的井蓋是在外國建筑家的幫助下完成的,形狀同現在大多數的井蓋一樣為圓形。這時期的井蓋凹凸型居多,主要是為了雨天防滑,沒有什么審美可言。
1958年,日本將東京都的下水道井蓋作為范例,之后很長時間里各地的井蓋都是千篇一律的刻板造型。昭和52年,沖繩首先采用了魚形花紋的井蓋,隱含了“建設美好生活環境”的愿望,井蓋由此具有了文化內涵。這種作法很快風靡全日本,各地均推出了自己的“個性”井蓋。而第一個制造魚形花紋井蓋的模具工人神山寬盛,則獲得了日本政府授予的“現代名工”稱號。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城市下水道系統和現在中國的情況類似,不僅成本昂貴還毫不起眼,日本政府致力于要改變這一現狀,Yasutake Kameda作為一名日本國家建筑事務所的建筑設計師,為了讓這項龐大的“政府工程”得到廣泛的民眾關注,提出“讓井蓋表面更加視覺化,更加吸引眼球”的想法。他的目的是引起人們對耗資巨大的排污系統的關注。他鼓勵各地自行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井蓋設計,個性井蓋逐漸在全日本流行起來,還出現了很多的“井蓋粉絲團”,他們甚至還成立了自己的組織、網站、論壇。
2 日本井蓋文化的特點
2.1 日本井蓋的藝術性
日本井蓋設計內容題材豐富,有植物、動物、土特產、手工藝品、名勝美景、歷史故事,還有卡通形象、消防隊員等。風景井蓋,如靜岡縣的富士山井蓋與廣島縣的紅葉谷井蓋;土特產井蓋,如北海道函館市的三只墨魚娃娃井蓋;節日井蓋,如古河市的煙火大會井蓋;動漫井蓋,柯南的作者大榮町就自己設計了一個柯南的井蓋,鳥取縣作為“柯南小鎮”柯南的井蓋當然有不少,高知縣還有面包超人井蓋;文化保護井蓋,如長野縣的古風井蓋,刻有被評為古建筑保護群的具有北國風情的街道;紀念意義井蓋,如長崎縣就有以荷蘭人第一次上岸時的情景為圖案的井蓋,是為了紀念日本與荷蘭往來400周年。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很多設計生動、刻畫精致、富有文化內涵的井蓋。這樣的設計,讓路人眼前一亮,讓乏味的路面多姿多彩。
日本井蓋的藝術性并非只一味追求藝術而不顧其他,看似平凡的小井蓋,到處都顯現出細致入微的考量。據說井蓋圖案的設計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一般來說,日本井蓋不可采用真人圖像,畢竟若把偉人或名人踩在腳下也是一種大不敬。同理,雖然名勝古跡常被使用,但國寶級的神社或寺廟卻很少出現。這些也都體現了日本人對于傳統文化和大自然的一種傳承和敬畏。
2.2 日本井蓋的實用性
第一、防滑。以前在日本的梅雨季節,頻頻發生摩托車、自行車在井蓋上滑倒的事故,后來在井蓋的設計上增添了凹凸的圖案,雖然沒有什么設計感,但是起到了防滑的效果。
第二、防噪音。日本以往傳統的井蓋和路面貼合不緊,人踩上井蓋或者車輛壓過井蓋時就會發出難聽的噪音。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井蓋制造商改進了井蓋的結構,將原來的圓柱形改成了圓錐形,又將厚度方向的垂直面改成一定傾斜角度的斜面,從而增強了與路面的吻合度,成功地解決了噪音問題。
第三、向導功能。比如有些井蓋上有菱形的圖案,每個菱形上有不同的地名并指向不同的方向,起到導航的作用。還有些井蓋上面的圖案會告訴你當地的文化特色、小吃、風景名勝等等,簡直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在人群密集處,如車站廣場、商店街、觀光場所等,井蓋的顏色大多鮮艷奪目,有的甚至還裝上了彩色的暗燈,這樣就有了一個人流向導的功能。日本地震頻繁,住宅區附近都設有“緊急避難場所”。有的避難所附近的井蓋上除了用箭頭指示方向外還用鮮艷的顏色來表示距離,如黃色箭頭表示離避難所200米以內,紅色則為100米以內。最近日本的一些井蓋上還裝上了衛星系統。看似平凡的小小井蓋中隱藏著如此豐富多彩的信息,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第四、明確責任主體和用途。日本井蓋的圖案設計在識別井蓋責任主體方面就做到了美學與實用并存,不同的花紋還有利于明確各行政主體的管轄范疇。如市、區、町各級別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蓋上分別以市花、區花、町花區別,一旦需要維修,立刻就能識別責任主體。個人擁有的下水道則會在井蓋上標有“私”字和業主的姓,以示區別。另外,不同形狀的井蓋用途也有區別。比如消防栓的井蓋大多是方形,上面刻有消防隊員的卡通圖案。
2.3 日本井蓋的耐用性
日本對井蓋的材質、厚度強度、設計還有檢驗都有嚴格規定。在日本如今的行業標準要求井蓋必須以高強度的球墨鑄鐵鑄造,厚度在17毫米以上,重量需達到40公斤。在井蓋質量合格的檢驗方面,日本所有的下水道井蓋都要經過日本下水道協會等行業機構的質量驗收,獲得許可后才可以出廠,之后每年還有定期質量檢測,通過這樣的監管機制保證井蓋質量。
2.4 日本井蓋管理的嚴格性
第一、防盜裝置。在井蓋上安裝了自動鎖和防止掉落的網格,有的甚至需要專業的工具才可以打開。
第二、編制管理。日本大多數井蓋由私營的公有事業公司負責維護,在下水道管理系統中,大部分下水道井蓋都有自己的編號。例如東京下水道局依據蓋的類型、識別碼和井蓋修建日期組成了此井蓋的唯一編號。這樣就可以快速的識別這個井蓋的多方面的信息,方便了井蓋的維修與更換。
3 結語
方寸之間也可豐富多彩,小小的井蓋既蘊含了歷史文化又富有現代色彩。日本井蓋在世界上具有其獨特魅力,不管是在平面設計還是工業設計上都位居世界前茅。將藝術融入生活,將井蓋的功能運用到極致,讓其兼具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小小的井蓋體現了日本人注重細節的嚴謹作風。
參考文獻
[1]王金玉,從井蓋看日本城市建設的精致程度[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12期。
[2]任志芳,現代城市井蓋的審美需求—中日井蓋設計之差異[J].藝術科技,2016年第10期。
作者簡介
楊文菊(1978-),女,山東濟南人,文學碩士,山東交通學院外國語學院日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學、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