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春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離婚率的提高,單親家庭學生群體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由于單親學生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大多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急需教育轉化。本文就單親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轉化方略。
關鍵詞:單親學生;教育轉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離婚率的提高,單親家庭學生群體有與日俱增的趨勢,由于受家庭因素、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育等的影響,這些單親學生群體大多表現為習慣上懶惰貪玩、性格上桀驁不馴,不僅自己自由散漫,同時也對其他學生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單親學生群體的教育轉化工作一直是學校教育的老大難問題。
1 單親家庭的教育現狀
中國的少兒教育是以家庭為本位的,而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家長)們由于受經歷、文化、學識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其教育理念也是多種多樣的。家庭健全的孩子們可以享受到家長們的呵護與關愛,在家庭教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而那些單親家庭的學生則因父母離異或父母一方亡故造成了單親,無法享受到健全家庭的溫暖和樂趣。
令人擔憂的是,由于單親家庭學生的家長因離異或喪偶而在他們心理上留下了創(chuàng)傷,故而造成了他們性格上的扭曲。他們往往因為婚姻的坎坷或生活的挫折而產生仇視一切、破罐破摔等心理,而這些心理又會左右著人的思想并影響著他們的判斷力,從而形成家長不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他們往往會通過粗暴、溺愛、放任、自私等教育方式傳播給孩子,這就必然地扭曲了孩子的心智,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為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埋下隱患。
2 單親家庭學生性格特點與表現形式
由以上闡述可知,單親學生因父母離異或亡故等原因已經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同時,單親學生還無法得到應有的父愛或母愛,加之一些單親家長缺少必要的教育方法、手段,因而使學生們產生了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孤獨與自卑。在家庭中,單親學生們親情交流受限,缺少家庭溫暖,無法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因而形成了心理上的自卑與性格上的孤獨。在學校里,他們大多不合群,不善甚至刻意地逃避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久之就造成了他們人際關系上的疏遠。這些學生往往閉鎖自己,拒絕他人的幫助或關愛,很少參與集體的活動,很少關心時代的變化,思想呆板、沉默寡言,不愿談及家庭問題,不敢面對現實,寧愿待在自我封閉的空間里獨自傷懷,也不愿走入現實、接受陽光的洗禮。
2)叛逆與暴力。叛逆與暴力的性格也是單親家庭學生中的多發(fā)病,這種性格的養(yǎng)成往往與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關。一般單親家庭中的家長因為不幸的婚姻而使性格變得扭曲,他們缺乏與孩子溝通與交流的耐心,甚至將自身的怨氣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教育也一律以打擊為主。這就使得單親家庭學生自小就養(yǎng)成了暴戾、孤僻、仇恨、叛逆的性格。他們對聽不進的道理、看不慣的現象、做不到的要求一律拒絕接受,與人交往稍不如意就揮拳相向。他們有時“破罐子破摔”、自由散漫,有時崇尚暴力、仇視一切,對同學、老師、家長甚至整個社會都充滿了敵視,這種性格如不改變,其危害之大可以想見。
3)獨尊與驕奢。在一些單親家庭學生中,有的因為缺少了父愛或者母愛而倍受家庭中其他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的呵護,甚至是一味嬌寵溺愛;另一些人卻由于親情的隔閡而缺少管教或不接受管教。由于教育的失當,這些單親學生要么養(yǎng)成好逸惡勞、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惡習,要么養(yǎng)成刁蠻任性、惟我獨尊的心理。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沒有父母親友,眼里沒有老師同學,思想上自私自利、行為上我行我素,不參加公益活動,不遵守校規(guī)班紀,長此以往,其結果可想而知。
4)無助與迷茫。還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失去了父親或母親而產生孤獨、無助的悲涼情緒,他們覺得家中失去了頂梁柱,生活失去了進取心,從而變得內心空虛、前途渺茫,不知自己該向何處去。這類學生往往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落寞,他們往往孤僻無助、不愿交流,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極易形成抑郁類的精神疾病。
3 單親家庭學生教育轉化策略
應該說,單親學生由于特殊原因而過早地經歷了人生的挫折與坎坷,而正是這些不幸才造成了他們性格和心靈的變異。但我們應該清楚,其實他們更想得到呵護、關愛與尊重,更想實現夢想和愿望。而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幫助他們走向健康成長的道路呢?
1)營造愛的氛圍,體驗家的溫暖。一般來說,缺少關愛和溫暖是單親學生感到自卑和孤獨的原因,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更渴望得到呵護,更樂意體驗家的完整和溫馨。而學校班級本身就是一個“大家庭”,只要這個“家庭”表現出充分的友好與和諧,那么,他們的孤獨感就會消失,自卑感就會彌散。這就要求班主任及代課教師要拿出慈母般的愛心和細心,特別關照那些單親學生。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全班學生都主動接近他們,主動交好他們,在和他們成為朋友的同時,真誠地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使他們能夠真切感受到師生的友愛與集體的溫暖。比如,送一個生日禮物、搞一次集體活動等等,久之,他們的孤獨和自卑自然就會煙消云散。
2)學會欣賞鼓勵,搭建展示舞臺。一些具有叛逆性格與獨尊傾向的單親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其實是不正確的家教方式促成的。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fā)現,這些學生身上也有著不同于常人的特質,比如他們講義氣、敢擔當,重誠守信、言出必行等等,而這些特質的存在,正是他們用以對抗和否定家庭及他人加之于自身不良評價的外在表現。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更渴望被認可、被肯定,被展示、被贊譽,只要我們抓住了這些正能量予以肯定和激勵(比如,給予他們一定的班級職務,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等等),那么這些學生是會在美與丑、善與惡、對與錯的對比中分辨是非、找到答案,從而改變自己的。
3)注重道德培養(yǎng)與普法教育,找準人生努力方向。對那些有著驕奢行為和暴力傾向的單親學生而言,法制教育和道德培養(yǎng)是改變其人生觀念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姑且不論他們曾經經歷了什么樣的過去,但我們卻一定要告訴他們怎樣才能走向未來。我們既要對這些學生給予家庭的溫暖,同時也要嚴肅、耐心地指出其缺陷。同時應與德育處、駐校民警等緊密配合,以案說法、以案論紀,用活生生的實例來促其猛醒,從而改變其扭曲的性格和不良的行為,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走向健康發(fā)展之路。
4)建立“二元”教育模式,加強教師與家庭的互動。家庭是學生接觸最早、受影響最深的土壤,單親學生性格養(yǎng)成當然與家庭有著直接的關聯,設若家庭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能與學校教育同頻共振、緊密配合的話,那么,單親學生的教育轉化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老師應通過成立家長學校、交流座談、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互動,要在教育轉化學生之前先改變其家長的觀念,從而求得家長的配合,使家長能夠按學校的指揮行事,這樣學校和家庭“兩元”互動、共同發(fā)力,學生的教育轉化自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事關重大、不容小覷,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擔負起這一重任,用誠心筑起保護的屏障,用愛心壘起溫馨的圍墻,用不懈的努力,來促進單親學生的教育轉化,從而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