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傳勝 劉志男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電力能源需求正在不斷增長,配電網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配電網工程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于企業自身還是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針對配電網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配電網;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與日俱增。為更好滿足社會用電需求,打造堅強電網,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安全、可靠、清潔的電能支撐。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配電網的投資力度,中低壓配電網更是電網建設的重點。隨著配電網建設項目的增加,尤其是新一輪配電網改造項目的全面啟動,配電網工程項目數量與日俱增,給配電網工程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加強配電網建設工程有效管理和造價控制,合理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提升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配電網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做好配電網工程造價管理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2 配電網工程造價管理的問題現狀
配電網工程全壽命周期主要分為以下階段: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建設階段和運營維護階段。配電網工程造價管理貫穿于項目全壽命周期,每一個階段存在不同的問題和原因,對造價管理起著不同程度的作用。
2.1 決策階段
配電網決策階段造價管理的主要問題有以下方面:一、規劃立項缺乏通盤考慮和長遠謀劃,個體路徑和規模與整體布局和發展方向脫軌;二、工程項目未進行深度調研和評估,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流于形式,未能根據實際情況準確體現立項需求;三、項目從申報到批復流程不規范、各方職責分工不明確,評審制度不嚴格等。
2.2 設計階段
設計階段的相關費用雖僅占整個工程項目建設費用的 1%,但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卻超過約 75%。設計階段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設計深度不足,設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設計時未選取典型設計或典型方案,設備材料選型不規范,未實地考察選擇合理路徑等;二是技經文件質量不高,技經人員專業能力不強,無法準確使用配電網預算編制規定和相關定額,編制概算時取費錯誤、定額套用或工程量計列不正確、設備材料價格不合理等,造成概算文件的準確性偏差較大。
2.3 建設階段
建設階段的造價管理主要受施工工藝、施工方案和設計變更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自然因素,如土質和水源與踏勘資料不符,天氣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社會因素等。同時,受到地形地貌、周圍環境限制,臨時發現需要跨農田農作物、道路河流等,不得不重新選址、修改路徑或采取不同施工工藝等,都極易導致工程造價超出預算范圍。當出現突發狀況需要變更設計時,施工單位需要撰寫設計變更或現場簽證上報業主,申請工程額外費用。而變更簽證格式不規范、資料不完整、簽批不嚴格等情況屢見不鮮,使得變更的工程量和價款難以確認,工程實際造價難以控制。
2.4 運營維護階段
配電網工程運行周期較長,運行維護費用較高,除去日常維護費用和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搶修費用外,還常存在因頻繁改造導致異常開支現象。主要原因有:一是前期規劃方案不合理,未能結合市政規劃,容易出現“大拆大建”等現象,大筆建設資金付諸東流;二是設計方案不合理,未能因地制宜運用差異化設計;三是采購的物資質量不過關、強度不達標,影響施工質量,運行時常發生故障或物資提前報廢。
3 配電網工程造價管理的應對措施
3.1 決策階段
配電網的規劃是整個項目起始的第一步,應當結合市政規劃做好合理的規劃布局,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統籌考慮。不僅要與上級電網以及周邊區域配電網的發展規劃協調一致,還應致力于優化網架結構,使得網架結構層次分明、簡明合理,同時提高供電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適當考慮裕度和靈活性,降低線損和網改成本,通過經濟效益評估,初步確定投資估算。良好的決策是配電網工程造價管控的先決條件。應組織廣泛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開展詳細的現場踏勘、收資選址,收集用戶實際需求,進行多方案比選。此外,應注意與村民、政府和相關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妥善協調溝通,針對征地補償等敏感性問題簽訂書面協議,從源頭上杜絕項目實施時發生糾紛的隱患。項目管理單位應明確職責分工,認真編寫項目建議書等申報材料,做好項目經濟性評價,評審單位加以嚴格把關,將投資估算確定在合理范圍內。
3.2 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階段應堅持高質高效、經濟適用原則,推行標準化設計,實地走訪,綜合工程所在地地形地質、周圍環境、施工技術水平等因素,確定設計規模和方案。技經人員應熟練掌握最新造價文件規定和預規定額使用方法,按照圖紙認真編制造價文件,從協議庫存中選擇價格適當的設備材料,確保初設概算未超過可研估算。基于此,還須加強培訓,促進設計和技經人員提高業務能力,提升設計圖紙和造價文件的質量;建立設計單位考核機制,從制度上規范和約束設計單位作業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程度。
3.3 建設階段
施工前期準備階段,項目管理人員和實施運行人員應做好技術交底,完成施工技術方案、實施措施、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審查,分析施工過程的重難點,為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妥善準備,避免返工、窩工。配電網施工技術管理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對現場情況加強審查,修正并優化施工方案;二是落實施工組織,提高施工效率;三是嚴格管理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達到高質、高效、安全的施工目標;四是發揮現場監督作用,推行新工藝新技術;五是實行工程質量現場評估制度。通過嚴謹的現場管理手段,保證工程造價按計劃實施,實現工程投資的有效過程控制。當施工方案不得不調整時,做好技術論證并設立過渡方案,將損失最小化,資金利用最大化,確保工程費用未超過批準概算。從嚴控制工程變更,設計變更易對工程造價造成重大影響,原則上盡量減少工程變更。在施工前期應對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查,驗證設計及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發現問題及時彌補,降低工程變更發生概率,以便工程造價管理控制。當必須發生時,應遵照
相關要求和程序上報,執行規范的審批流程,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經濟性。從嚴審查現場簽證,簽證應使用規定的格式,通過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業主單位三方簽字蓋章確認,并保留足夠的佐證材料,供結算審核參考。同時,加強對編制變更簽證相關人員的考核,嚴厲杜絕弄虛作假。
3.4 運營維護階段
為避免運行維護期間發生異常費用,應同時加強前期規劃、設計、采購、施工階段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精益化。項目路徑規劃時做好與市政部門及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工作,妥善留存會議紀要或簽署協議,避免建成投產后因市政原因拆改。設計標準應根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選用防雷、防臺、防污等差異化設計方案,例如海邊地區應加強防腐蝕處理。采購的物資應嚴格遵照設計標準,以質量優先原則合理購入物資,一味追求低價低成本只能導致后期高昂的運維費用和人力物力的浪費。
4 結論
配電網工程造價是個系統的,動態的,全方位的工作,其管理和控制目的不僅是核算工程造價費用方面,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對工程造價過程管理和控制,發現投資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使我們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完善和解決這些問題,有利于配電網企業提高自身項目投資建設糾偏能力,實現事前控制,合理使用資金,動態控制工程造價的思路,讓配電網工程的建設資金落到實處,從而有效地提高配電網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徐德鳳.談電力建設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J].現代管理科學,2003(10).
[2]吉紅梅,蔡淑梅.電力10kV及以下配網工程竣工結算審核[J].中國工程咨詢,2013(10):33-36.
[3]王洪良.基于標準化設計的配電網工程投資控制初探[J].中國勘察設計,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