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群
摘 要: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現階段大多數的職業院校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都忽略了工匠精神和思政工作的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不相符合,有才無德成為現階段人才培養模式下十分嚴重的問題。對于這樣的情況,學校在教會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要重視學生職業道德以及工作態度的培養,培育工匠精神。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校要能夠將工匠精神的培養和思政教育工作有效的融合起來,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同時促進其政治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工匠精神;思政工作;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對待工作的態度,這對于現代社會的人才培養工作而言十分的重要,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學校必須要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要讓學生懂得工匠精神對于自身職業生涯的重要意義。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德的重要形式,在當前的教育階段,學校要能夠將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融合起來,這樣會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理解,首先第一個層面,職業教育人員以及職業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以及工作過程中要正確的認識到什么是工匠。工匠與工業文明的發展密切相關,那些能夠熟練的完成一般的手工操作的熟練工人并不能稱之為工匠,只有那些經歷過很長時間工業文明熏陶之后培育出來的整個專業中具有一定高度的熟練的技術人才才可以稱之為工匠。其次,工匠的精神境界的界定比較的獨特,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工作人員首先必須要具備很強的專業性,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能夠做到精益求精,具備十分強烈的專業追求,能夠將這種堅持不懈,勇于追求的精神貫穿到整個職業生涯之中。同時,他們必須具備十分堅定的專業操守,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懂得割舍,面對各種誘惑能夠堅持自身的專業,將專業作為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寄托。最后,要能夠從價值理性與技術理性統一的角度看待工匠精神的內涵,要認識到真正工匠精神指的是人文素養,職業態度以及專業精神的統一,要能夠從人文性,職業性以及專業性三個方面把握工匠精神。
2 思想教育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化人才培養的意義
2.1 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化人才是時代的召喚
我國屬于制造大國,想要切實轉變為制造強國必須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這正是當前階段我國改革創新工作迫切需要的。從另一方面來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現代科技成果的支撐,同樣也離不開眾多能工巧匠的不懈努力,只有相關人員在工作之中不斷的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勇于創新、不斷追求、堅持自身的專業操守才能夠實現一個個的“中國制造”,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對于職業技術人員來說至關重要。
但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中并沒有將工匠精神培育納入到學校的教育目標之中,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時僅僅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鍛煉,沒有向學生傳到追求及時以及完美的目標。且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對于職業教育并不夠重視。大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局限于幫助學生基本或者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之上嚴重影響了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開展。在職業教育之中,如何重拾工匠精神是現階段各高職院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2 高職教育階段是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優秀人才的關鍵時期
高職院校學生剛入學的兩年時間是培養工匠精神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是二十歲左右,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比較活躍,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思政課屬于公共基礎課,也大多在大一大二時期開課,將工匠精神培養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可以向社會輸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人才。我國高職思政教育主要思想道德修養與乏力基礎,以及一些形勢政策等課程的組成,實際的教育教學之中,可以將工匠精神培養融入到這些學科的教學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標是讓廣大學生對于我黨的發展歷程,基本路線方針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讓廣大大學生在未來的就業或者創業之中能夠堅定不移的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升廣大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廣大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堅持自身的發展目標,不懈追求,最終成長為適合國家發展的優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在這期間,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化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優秀技術人才的重要責任,思政教育肩負著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任務,因此,將工匠精神培養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十分有必要。
2.3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現代化優秀人才的主陣地
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積極的引導學校的學生全面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需要結合當前國家制造行業的發展需求,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它是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從業人員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十分密切,體現了工業人員對于職業的態度以及精神理念。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必須要具備積極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在工業過程中必須要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國家制造業的發展。就目前來說,我國正處于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重要階段,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設人員對于國家制造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職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之中,要能夠將培養工匠精神納入到思政教育的目標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的養成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優秀品質,將學校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
3 如何將高職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有效融合
3.1 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到思政教育培養目標之中
以往的思政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往往只是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以及政治素養作為主要的目標,工匠精神培養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條件下,要將工匠培養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目標之中。這就需要學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之中要能夠結合當前階段高職學生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工匠精神培養現狀以及二者的融合目標等,找準切入點,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學計劃,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理論素養提升。同時,激勵學生在學習之中努力鉆研職業技能,促進知行合一教育目標的實現。
3.2 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養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氛圍對于工匠精神培養與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也十分有利。環境氛圍包括就業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學習環境、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好的促進二者的融合,高職院校在實際的工作之中要能夠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從學校層面讓廣大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培養的重要意義,為日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 結束語
工匠精神的培養對于現代職業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人員必須要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在實際的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承擔起塑造、傳承“工匠精神”的重任,將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結合起來,積極地探索符合學生成長發展情況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同時,讓學生對自身從事的行業存在一種敬畏感、使命感、認同感,能夠以嚴謹、認真、負責、專注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工作,最終促進國家工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坤晶.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職教通訊,2016,16:32-35.
[2]閆偉華.談工匠精神培養與中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國培訓,2017,02:211.
[3]張坤晶.論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以工匠精神培養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6,10:78-80.
[4]廖凌燕,葉錦萍.試論高職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有效融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