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翠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人民醫院,四川 攀枝花 617200)
手術室是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也是醫院重要的技術部門之一[1]。手術室的護理直接影響手術患者的健康狀況。隨著現代手術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手術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室護理的要求不斷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理論、護理模式、護理觀念及手術操作等方面也均有極大改善[2],但護理期間人文關懷仍是不可缺少的護理項目之一。總結并歸納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2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我院進行手術且符合手術適應癥者;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依從性和配合度均較高者;④本人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者;②術前1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或接受過其他治療者;③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者;④凝血功能障礙者。將72例手術患者以計算機表法分為兩組,關懷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其中關懷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32~68歲,平均(57.16±1.58)歲;對照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34~67歲,平均(57.13±1.52)歲。兩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P值均大于0.05,數據從統計結果,不具有意義,具有比較價值。
對照組使用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室環境、麻醉醫生、主刀醫生資歷、經驗等情況,使患者了解手術及主刀醫生的相關信息,建立對醫生的信賴關系;②手術室器械管理:術前再次檢查手術室衛生及手術用品,保持手術室常規溫度和濕度符合患者病情;②術中護理:術中對各項生理指標進行科學的動態監測,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告知醫生及時采取措施;③術后護理:術后主動協助醫生正確安放病人體位,如需要縫合,可協助醫生進行縫合操作;對患者各項生理指標進行監測,防止異常狀況發生。
關懷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人文關懷理念,包括①患者術前一般心理狀況較差,易出現不安,恐懼等不良情緒,應針對相應疾病,以及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其接受能力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和手術治療安全性、可行性與必要性的宣教;②術中主動協助醫生,備好手術刀、縫合針等手術器械,以最高的質量最快的速度完成手術;有些患者手術期間麻醉狀態無法發聲,但能聽到聲音,因此避免在手術室談論病情,并在術中鼓勵病人;③術后向家屬交代術后護理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針對術后可能發生的感染、并發癥以及引流管的護理等內容,給予病人全方面的康復指導,做好預防工作。
兩組患者均持續護理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率、血壓和不良情況發生率,不良情況統計大出血,灼傷和術后感染三項。
采用SPSS17.0處理數據,心率、血壓采用(±s)表示,行t檢驗;不良情況發生率采用%表示,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前,兩組心率、血壓均無顯著差異(P>0.05);手術后,兩組心率、血壓情況明顯比術前更穩定,且研究組遠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心率和血壓的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前后心率和血壓的比較(±s)
注:與手術前比較,a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研究組手術前 89.23±12.11 112.52±37.33 88.82.84±28.67手術后 70.32±9.63a 127.13±21.49 78.32±8.06對照組手術前 89.21±12.13 112.54±37.36 89.27±27.62手術后 86.21±10.10ab 147.97±22.51 85.07±7.98
關懷組出現灼傷和術后感染各1例,對照組出現大出血2例,灼傷3例,術后感染4例。關懷組不良情況發生率為5.56%(2/3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0%(9/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患者家屬和社會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手術室護理模式單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人文性不足,患者依從性也相對較低。結合人文關懷里面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調控,安慰患者,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有重要意義。
此項試驗中,手術后,兩組心率、血壓情況明顯比術前更穩定,且研究組遠優于對照組;關懷組不良情況發生率為5.56%(2/3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0%(9/36)。表明在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結合人文關懷理念,有助于患者的康復,與李可艷等[3]人的研究內容相符。
綜上所述,在對手術是患者進行護理時,結合人文關懷理念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項體征,提高患者健康狀態,降低手術前后不良情況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