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燕,吳燕燕
(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 太倉 215400)
手術室為外科醫生通過手術搶救患者的場所,但手術治療容易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與接受非手術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所面臨的治療風險更大,而與非手術治療的醫護人員相比,手術治療醫護人員面臨的挑戰也明顯較高[1-2]。手術工作流程中的風險因素是導致患者痛苦增加、手術失敗、甚至死亡等不良手術后果的主要原因;這就需要手術室安全管理人員對手術流程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而降低患者在各個流程中的風險,從而使患者手術順利進行,優化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價值,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3-4]。本研究旨在研究流程風險評估實施后對手術室安全管理的影響,并以實施前的安全管理情況為對照,結果分析如下。
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為我院手術室安全管理人員,女性12人,男性18人;年齡在24至49歲之間,平均年齡(34.26±3.62)歲;工作年齡在1年至18年之間,平均工作年齡為(6.72±2.08)年;中專學歷4人,大專學歷13人,本科學歷3人。
手術流程風險評估方法具體如下:(1)成立安全管理小組:成立由手術室質量管理人員組成的安全管理小組,由相關負責人定期開展座談會、講座,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使每位成員掌握識別各種手術相關風險的能力,并深入學習各種手術風險事件的應對方法,從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員對各種差錯或者意外事件的應對能力[5]。(2)完善安全管理規范:小組成員共同收集以往手術流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共同探討以往所采取的應對方法中的可取之處以及不足之處,并提出整改性解決方法,并評估所提出的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從而完善手術室安全管理的規范。(3)落實安全管理監督機制:手術治療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為減少安全管理疏漏事件的發生,醫院應制定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標準,管理人員按照制度以及標準要求進行風險評估,加強對手術室風險的監督,對日常工作進行量化以及評估,對工作人員進行嚴格考核,給予相應的獎懲處理。(4)強化基礎性手術室安全管理:手術風險有時會因為器械衛生問題、患者手術體位不當、相關醫療儀器運行障礙等因素而發生。因此,安全管理人員應提高基礎管理水平,在手術前對手術室的一切用品進行嚴格檢查,保證體征監測儀、麻醉機等設備可正常運行;確保手術器械清潔以及消毒合格,相關手術藥物準備充分,且藥物仍在有效期內;待完成質檢后方可進行手術,從而減少或者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6]。
(1)護士長用手術室安全管理質量評估表評估手術流程風險評估開展前以及開展后的安全管理質量,共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安全管理質量越好。
(2)對比流程風險評估實施前以及實施后100例患者的手術相關風險事件(操作不當、手術切口感染、意外傷害、術中用品準備失誤等)的發生情況。
(3)對比實施前后100例患者對醫護服務的滿意度,用患者滿意度調查表[7]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患者對手術室環境、手術治療效果、手術室醫護人員的態度等滿意程度,共100分,按得分情況分為不滿意(60分以下)、基本滿意(60至79分)、滿意(80至89分)以及非常滿意(90分及以上),以非常滿意、滿意以及基本滿意率為滿意度。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 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流程風險評估前,30名手術室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評分為(80.18±3.16)分,實施后評分為(90.35±2.24)分,實施前與實施后的評分對比,P=0.00,t=5.40,前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見表1,實施手術流程風險評估前,100例手術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1.00%,實施流程風險評估后發生率為3.00%,前后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實施手術室流程風險評估前和實施后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根據表2所示,實施手術流程風險評估前,100例手術治療患者對醫護服務的滿意度為87.00%,實施后滿意度為96.00%,前后滿意度差異較大,P<0.05。

表2 實施手術流程風險評估前、后患者對醫護服務的滿意度對比[n(%)]
手術治療是一種風險性相對較高的治療方法,在緩解患者病痛的同時可能會使患者發生其他危險情況,從而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由于以往的手術室安全管理中側重對手術風險的處理,而疏于對各個手術流程中的風險的評估以及防范,安全管理質量不夠理想;加之手術患者易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而發生各種風險事件,從而導致手術療效難以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8-9]。為提升手術室安全管理質量,降低手術風險,滿足患者的手術治療要求,我院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實施手術流程風險評估。本次研究中,經過對比分析,發現實施流程風險評估后手術室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評分比實施前明顯提高,P<0.05;而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3.00%<11.00%),P<0.05;且患者對醫護服務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實施前(96.00%<87.00%),P<0.05。這一結果可能與我院手術室安全管理人員對手術治療流程中的風險進行評估有關。我院成立手術室安全管理小組,強化基礎性手術室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規范,并落實安全管理監督機制,注重提升管理人員對手術各流程中的風險的評估能力以及風險防范能力,從而優化安全管理質量,預防手術相關風險事件,患者對醫護服務質量的滿意程度也隨之得以提升[10]。
綜上,對手術流程進行風險評估,不但可以提高手術室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還可以使各種手術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從而優化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提升患者對醫護服務效果的滿意程度,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