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麗
(太原市小店區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本文以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產婦為對照組,通過傳統產程標準來進行處理。另外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產婦,通過新產程標準進行收治,所有進行研究的產婦都沒有出現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沒有子宮手術時無胎兒畸形史,對比兩組產婦的相關數據,發現產婦在孕周、年齡、性別、孕產史的諸多方面沒有出現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大于0.05,兩組人員的數據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當中利用傳統的Friedman產程管理標準來進行管理,而觀察組當中通過我國當前新規定的產程標準來進行產程處理。活躍期的標志為宮口擴張六厘米且破膜。另外,宮口擴張達到六厘米之后,若是宮縮正常。宮縮欠佳或者工口停止擴張達到四個小時,宮口停止擴張達到六個小時為標準來進行,判斷是否進行剖宮產。在進行分娩鎮痛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初產婦為四個小時,經產婦為三個小時。如果初產婦的時間超過20小時,經產婦的時間超過14小時,需要將潛伏期的標準延長,然而不作為進行剖宮產的具體標準,如果破膜之后,靜滴縮宮素12到18小時之后才可以認為引產,才能夠認為引產失敗。
首先,對分娩的時候催產素的使用率以及兩組分娩方式進行統計和分析,其次對兩組分娩并發癥出現的情況進行觀察,對兩組妊娠結果進行比較。
通過spss24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的過程中,以t作為檢測單位,如果p小于0.05,則說明所獲取的數據在統計學方面具有意義。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在觀察組當中自然分娩率達到了88%,與對照組的75%相比明顯較高,另外在觀察組當中,只有10%的產婦使用了催產素,和對照組的27.5%相比明顯較低,兩組數據在統計學方面具有意義,p小于0.05。

表1 兩組分娩方式及催產素使用率對比(例,%)
在觀察組當中,產婦產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21%,而對照組當中出現并發癥的概率有17.5%,兩組之間的差距在統計學方面沒有意義,p大于0.05,而在觀察組當中出現新生兒并發癥的概率為5%和對照組的10%相比較低,但是在統計學方面沒有意義,p大于0.05,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2 兩組妊娠結局對比(例,%)
通過相關研究發現,與Friedman全程標準管理產程進行參照對比可以發現,對產科干預的發生率進行了控制,比如說廣泛使用了一些器械和縮宮素進行助產,另外也進一步提高了人工破膜的發生率。也有很多研究者表達出定義正常產程的過程中,需要對剖宮產率進行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加強產程管理,在臨床方面具有相應的意義,新產程標準主要是通過源源不斷的實踐,發現而最終確立的。
觀察組當中主要以新產程標準對產權進行處理,而對照組當中使用的是傳統的方法進行處理,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觀察組在尿潴留、發熱、產褥感染等相關數據方面,和對照組相比稍微偏高,然而通過組間比對,可以發現這些數據在統計學方面不具有意義,p大于0.05,然而為了對母嬰安全進行充分保障,一定要加強胎心監護等工作,并且對鎮痛分娩、導樂分娩等進行配合,讓產婦在產程當中適當進行休息,補充體液,讓產褥感染發生率得到進一步的控制,與此同時,本組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在觀察組當中,自然分娩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另外在剖宮產率方面和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新產程管理標準能夠讓剖宮產率得到進一步的控制,加強自然分娩率,然而新產程標準沒有通過較長時間的推廣,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臨床觀察和實踐。
綜上所述,在產科孕婦分娩的時候一定要使用一些新產程標準,可以讓自然分娩率大幅度提升,讓剖宮產率得到控制,不會讓新生兒并發癥的出現率和妊娠并發癥的出現率提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