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東
(吉林廣播電視臺,吉林 長春 132000)
隨著各類新興信息媒介的普及,傳統的電視新聞媒介受到了影響和沖擊,因此,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必須注重提升自身的新聞采編能力,以此來確保電視新聞欄目的制作質量和制作效果。
所謂的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是指電視新聞記者通過采訪、編輯等一系列活動實現對新聞事件的呈現,也就是電視新聞類作品的生成工作。考慮到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所涵蓋的內容相對較多,因此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在制作電視新聞類作品的過程當中,必須深入群眾之中,以便能夠了解新聞節目受眾的所思所想和真實情感,以便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對電視新聞作品時代特質的凸顯,進而打造出高質量、高收視率的電視新聞欄目。
所謂的電視新聞內容,是指電視新聞欄目所應當傳遞給受眾對象的相關信息。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在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的過程當中,必須給予新聞受眾對象的訴求以足夠的重視,進而能夠在此基礎之上以電視新聞欄目受眾對象的關注點為切入點,實現對相關問題的精準把握和有效篩選。同時,電視新聞記者應當確保所制作的電視新聞內容具備公允性、客觀性,并將其作為引導正確輿論的媒介,讓正能量得到弘揚。
在步入信息時代之后,伴隨著各類信息技術媒介的紛至沓來,社會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變得越來越多。特別是當前社會公眾對于互聯網媒介以及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介表現出十分倚重的態度,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電視新聞的傳播空間。不過根據相關調研數據能夠看出,盡管各類現代信息技術媒介能夠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高效傳播和擴散,不過與之而來的一個問題便是,在這些信息技術媒介實現了使用者群體擴大以及受眾對象群體擴大的過程當中,所暴露出的信息失真等各類問題不一而足。作為電視新聞欄目而言,其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認同,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新聞報道的權威性,這也是能夠確保電視新聞欄目能夠在各類現代信息技術媒介的輪番沖擊之下依然屹立不倒的主因所在。由此可以說,電視新聞記者必須注重對自身采編能力的全面提升,這樣將會使電視新聞欄目的收視率得到保障,進而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同和信賴。從受眾對象的角度來看,基于確保受眾對象能夠獲取優質的新聞信息,則電視新聞記者應當通過扎實的采編工作,使電視新聞欄目的內容彰顯足夠的客觀性和公允性。
結合自身的電視新聞記者從業經驗,筆者認為,現今一個時期,在電視新聞采編領域存在下述現象:
為了能夠盡快成長為出色的電視新聞記者,則必須確保自身擁有敏銳的新聞洞察力、豐富的工作閱歷以及實踐經驗,如此才能夠實現對關鍵新聞的遴選和掌控,洞悉其中所蘊含的新聞價值。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相對于常年從事新聞記者工作的記者而言,新入職或者是入職時間較短的新聞記者,往往因為欠缺工作經驗以及實踐歷練,因而不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對于新聞價值的鑒別能力也亟須打磨。如此一來,其在從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當中會暴露出明顯的短板。
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其應當能夠系統且熟練地運用新聞理論,實現對新聞采編工作的有效完成。不過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部分電視臺在進行新聞記者招錄與遴選的過程當中,未能將之作為重要的遴選標準,由此使得這些新進的新聞記者在日常的新聞采編工作當中欠缺足夠的新聞還原能力,具體的表現是:部分電視新聞記者刻意地追求收視率,所制作的新聞內容存在標題同內容割裂的情況,由此便導致了新聞報道的失真。
當一名新聞記者步入職場之后,如若其在入職從業的初始階段未能接受系統的培訓,則會影響到其個人成長速度和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從電視新聞行業的特質來看,其表現出顯著的導向性特質,這就意味著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必須確保自己制作的電視新聞欄目能夠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導向作用。在當前全球一體化時代的背景之下,各類域外思潮和價值觀相繼傳入我國,難免會讓社會公眾的傳統價值觀體系受到影響。考慮到這一情況,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具備高度的使命意識,積極凸顯新聞欄目的正確價值觀導向性作用,這也是新聞記者所必須承擔和擔當的社會責任。具體而言,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之中,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貫徹到采編工作的每一個節點之中,以此來發揮電視新聞的政治導向作用,讓社會公眾因此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浸染和熏陶。
考慮到采編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涵蓋了新聞采訪與新聞編輯制作的內容,有鑒于此,電視新聞記者應當在工作當中積極創新,如在新聞采訪的過程當中,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把握好時效性原則,并實現對采訪技巧地高效運用;電視新聞記者應當按照采訪主題,去接觸和采訪不同的人群,以此來確保新聞內容的全面性以及公允性;在制作新聞欄目的過程當中,新聞記者應當通過對動畫技術以及背景音樂的合理遴選,以此來提升新聞內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電視臺應當意識到,新聞記者具備何種程度的綜合素養,將直接關系到記者能否具備卓越的新聞采編能力。有鑒于此,電視臺應當面向新聞記者組織各類培訓活動和主題講座,也可以召開內部同行交流會,以便實現優秀工作經驗的分享。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為了確保電視臺所組織的培訓活動能夠真正達到預期的成效,則必須在組織培訓活動之前,通過問卷調查和對話訪談的方式,了解新聞記者真正的培訓訴求,這樣方才能夠讓培訓活動不至于淪為形式和過場。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自身而言,應當深入群眾當中,去了解和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如此方才能夠讓自己制作的電視新聞欄目能夠實現同群眾的關注點形成契合,同時這樣也能夠確保自己所制作的新聞欄目的內容更加飽滿。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樣,以自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傳播媒介的出現和普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形成了對電視新聞傳媒的影響和沖擊,針對這一情況,為了能夠凸顯電視新聞欄目的特色,則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就必須有意識地形成獨具特色的新聞采編風格。唯有如此,才能夠避免新聞同質化的問題出現。因此,電視新聞記者應當秉承創造性思維,去洞悉和發掘新聞的內在價值和意蘊,并采取創新的視角將之制作和表達出來。
作為電視臺媒體而言,是社會公眾實現對新聞時事了解的主要媒介,因此,作為擔負著電視新聞采訪與制作任務的電視新聞記者而言,必須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當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秉承正確的價值理念、注重推動新聞采編工作的不斷創新以及要有意識地形成獨具特色的新聞采編風格,唯有這樣,方才能夠確保所制作的電視新聞欄目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可、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同,并讓電視新聞媒介在同新興新聞媒介的競爭當中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