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泉
50歲的張女士因腰部酸痛到醫院就診,結果發現兩側腎臟密密麻麻布滿了結石,而且伴有腎積水。醫生從她的腎臟中取出的結石多達百顆。張女士疑惑不已: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結石?
腎結石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通常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機體代謝、尿路結構、尿路感染、年齡、性別、生活習慣、職業、地理環境、氣候等都與腎結石形成有關。某些結石形成與遺傳因素有關,如胱氨酸結石。另外,某些藥物也與結石形成有關,如磺胺類藥物及一些抗病毒藥物等。結石成分因人而異,常見的結石成分有草酸鈣、尿酸、磷酸鎂銨等。
如同“搖元宵”,多因素促成結石多發
結石可以見于一側腎臟,也可發生于雙側腎臟: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多發結石通常比較復雜。一般地說,結石剛開始形成時,在腎臟內形成一個很小的核心,核心慢慢增大并脫落到管腔內;或尿液中成石物質過多,導致其無法溶解在尿液中而形成結石核心。此時,就像往水杯中加糖一樣,加到一定量,糖不再溶化,而是沉積在杯底。尿液淤積在腎臟,缺少流動,成石物質無法有效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就更容易沉淀,形成結石。如果結石塊隨著尿液流動堵塞管道出口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管道出口不暢,就會導致尿液在腎臟管道內淤積,這時稱為腎積水。
結石核心在腎臟管道內活動,就好像搖元宵(湯圓)一樣。我國北方地區做元宵時,先將餡沾上水,然后將其投進盛滿面粉或米粉的盆內,搖動盆子,使其不斷粘上面粉或米粉,逐漸變圓、變大,從而做成元宵,因此稱為“搖元宵”。餡就好比是結石的核心,面粉或者米粉好比是結石的原料,形成結石的原料有很多來源,可通過飲食攝入,也可由人體生產。有時候,細菌也可以“幫忙”,合并尿路感染時,細菌可將尿液分解成形成結石的原料。腎臟內的管道就像搖元宵時的盆,如果同時伴有腎積水,常常會“憋”大管道,使“盆”越來越大。
而人體的日常活動就起到“搖”的作用。結石核心越多,成石原料越多,“盆”越大,加上人體活動,產出的“元宵”越多,就在腎臟管道內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石,嚴重者可達數十個,甚至上百個。
腎結石高發,及時發現至關重要
尿路結石是我國最常見的泌尿系疾病之一,其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南方發病率較高,同一個結石高發區,發病率差別也較大。尿路結石中以腎結石為主,近年來,我國腎結石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它就隱藏在許多人的身體中,多數人因疼痛發作才被發現,疼痛通常比較劇烈,令人難以忍受;有些患者因其他疾病做檢查或體檢時被發現;少數人被確診時腎臟已經受到嚴重破壞,喪失了治療時機。因此,及時發現和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很重要。
較大結石需手術治療
隨著技術的進步,腎結石的治療方法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原則是緩解疼痛、去除結石、保護腎功能。腎多發結石通常比較復雜,常合并管道不暢、代謝異常或尿路感染等多種因素,治療方案的選擇要綜合考量。一般地說,如果結石很小(直徑5毫米以下),患者可以嘗試多喝水,同時服用排石藥物。結石較大時,患者需要采用微創手術去除結石。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輸尿管鏡取石和經皮腎鏡取石,二者各有優缺點,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預防復發,重中之重
腎結石的復發率很高,國外報告半數以上患者10年內會復發,我國結石患者的復發率更高,復發多見于排石治療后2—3年內。如何有效預防復發?
首先,腎結石患者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合適的體型,避免肥胖。
其次,減少成石原料“供應”,減少原料“生產”。腎結石發病率的上升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日常飲食結構的改變有密切關系。影響結石形成的食物成分有蛋白質、脂肪、草酸、某些礦物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日常生活中喝的“湯湯水水”也與結石形成有關;大魚大肉、奶制品及食糖均可增加尿液中的成石物質,促進了結石形成。結石成分不同,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不同:①菠菜、小白菜、韭菜及蒜苗等蔬菜草酸含量較高,草酸鈣結石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②尿酸結石患者要少食魚、肉、海鮮和動物內臟等,有時還需要服用藥物減少結石原料的產生,如降血尿酸藥物。③如果是感染性結石,定期檢查尿液、及時殺滅尿液中的細菌尤為重要。
第三,促進成石原料排出。腎結石患者日常生活中應足量飲水,保證每日尿量2升以上,這樣有助于排出成石原料及細小的結石塊。正如“河道”里水流量大、流速快,就不會造成泥沙淤積一樣。另外,疏通排尿管道,緩解腎積水,縮小結石形成的空間,也有助于減少結石原料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