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軼
張阿姨就診記
張阿姨剛剛退休,今年不到60歲,體力、精力還充沛,孩子也長大了,工作、家庭都不用她操心。張阿姨正打算到處走走、飽覽祖國大好河山,可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惱人的膝關節疼痛又找上了門,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酸痛難忍。張阿姨到醫院就診,X線檢查顯示:骨質增生、關節間隙尚好、膝關節退行性改變。骨科醫生診斷為膝骨關節炎,井開了一些外用的膏藥和口服的消炎鎮痛類藥物。張阿姨用藥幾天后,覺得疼痛雖有所緩解,但仍然影響行動,尤其是上下樓梯時,膝關節不能用力,疼痛明顯。
得知張阿姨的苦惱后,有熱心的朋友向她推薦了小針刀治療,據說效果很不錯。長期飽受膝關節疼痛的張阿姨沒有猶豫,雖然對“小針刀”并不了解,但還是決定嘗試—下。
張阿姨到針推傷科門診就診后,醫生仔細詢問了她的病況,包括X線檢查和既往用藥等情況,隨后囑咐她躺在治療床上。醫生經過一番檢查,在張阿姨膝關節疼痛最明顯處定了幾個治療點。接著,醫生對治療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后,行皮下組織麻醉,然后取了一根此一般針灸針略粗的針(原來這就是“小針刀”)扎進了張阿姨膝關節處的治療點。伴隨著一些酸脹感,張阿姨感覺到“咔嚓咔嚓”的小針刀松解操作聲響。一兩分鐘以后,治療便結束了。
醫生對張阿姨說:“好了,您下來走兩步試試。”張阿姨半信半疑地下地后走了幾步,驚喜地發現,膝關節輕松了許多。醫生又建議她到樓梯間試試看,張阿姨覺得更加不可恩議:上下樓梯時的疼痛感大大減輕,效果真是立竿見影。
張阿姨先后接受了3次小針刀治療。如今,膝關節疼痛已大有改善,走平路沒有任何影響,上下樓梯也此原來好了許多。
其實,張阿姨所患的膝骨關節炎很常見,多見于50歲以上人群。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其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中老年朋友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膝骨關節炎發生的原因是膝關節退化或骨質增生(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骨”傷),以及膝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也相應發生病理改變,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退化(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筋”傷),導致膝關節周圍的力學平衡被打破(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筋骨失衡”),進一步引起膝關節周圍骨質增生和軟組織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出現膝關節反復發作的疼痛和活動不利等癥狀。
小針刀治療是一種介于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中醫特有的微創療法,尤其適合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及骨關節疾病的治療。其治療關鍵在于治療點的確定,慢性筋骨疼痛性疾病一般選擇疼痛最明顯處作為治療點。操作者需要熟悉人體解剖結構,以避開重要的神經及血管。確定好治療點后,醫生可根據病情及部位等選擇合適型號的小針刀,將其刺入機體病變處,對炎性、粘連及變性的筋膜、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筋結、筋歪、筋縮、筋弛等)進行松解、切割和剝離,充分緩解關節囊和周圍軟組織內高壓,消除腫脹,改變關節周圍力線,從而減輕或消除癥狀,阻斷“筋骨失衡”的惡性循環。結合功能鍛煉,小針刀療法可幫助患者達到“骨正筋柔”的新狀態,對防止關節病變的進一步發展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