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慧 顧斌
摘 要: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經歷了幾次改革之后,在新形勢下迎來了新的變革。目前,各高校正對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后續課程改革的嘗試,希望能通過改革,讓大學英語教學滿足時代需求和學生需求。在改革過程中,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需要發生變化,教師能力需要得到進一步培養。本文以某工科院校為例,著重分析在工科專業為主的大學中,如何轉變教師角色,提升教師能力。
關鍵詞:工科專業;大學英語后續課;教師角色;教師能力
一、 背景分析
教育事業歷來是我國極其重視的事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重視教育,尊師重道,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一直被擺在國家頭等大事的地位上。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議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新華網)。這讓教育工作者心中信念更堅定,同時也感到身上的責任更艱巨。
教師們從事教育事業,除了要對得起國家和社會,更重要的,也要對得起學生,也要讓我們的教育滿足學生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到了目前的形勢下,單純的以基礎知識為主的傳統英語教學已經不能讓學生“吃飽”了。筆者曾在某工科專業為主的高校(以下簡稱N大學)做過問卷調查,在被問到“在通過四級考試以后,你認為英語課是否還有必要開設”時,高達82.72%的同學選擇了“非常有必要”。
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師是非常有意愿去為國家、為學生而改變的。在問卷調查中,N大學92.31%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非常有必要,并且愿意承擔后續課程。但是同時,他們也擔心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很勝任后續課程的開設。
二、 教師角色轉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和渠道逐漸廣泛,課堂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伴隨著互聯網時代對于教育的巨大影響,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因此,教師曾經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被沖淡,“教師要承擔一種更具挑戰性的角色,即學生學習的鼓勵者、啟發者和合作者”(李可貞,2017:174)。
而現代教育技術的蓬勃發展給了教師們很多角色轉換的啟示,也讓教師角色的轉換具備了實施的條件,如慕課和翻轉課堂理念的興起。慕課讓教師由課堂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輔助者,充分發揮了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作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翻轉課堂也讓教師從疲勞的單一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積極思考的能力,課堂變成了教師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學習態度進行糾正的場所,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也應該遵循教師角色轉化的規律和條件。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靈活運用慕課和翻轉課堂的理念,轉變教師角色,牢記教師本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學習效果的監督者。把傳統課堂上傳授的基礎英語知識,放到課下分任務布置給學生進行學習,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課堂上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而后續課程中英語學習的拓展部分則可利用上課時間對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傳授,并利用慕課課程進行關鍵知識點的鞏固和強化。
接受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勢不可擋的觀點,才能幫助大學英語教師弱化傳統課堂上基礎英語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要求已經不是單純靠課堂就可以滿足的。反過來理解,學生的知識要求和視野要求不是僅僅靠課堂能滿足,也同樣促使教師們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
三、 教師能力培養
要進行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和授課,就必須全方位多元化地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能力培養。“大學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是大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教師從事學術工作的支撐點,它幾乎影響著大學教師學術工作的每個方面”(熊華軍、丁艷,2012:84)。可以說,大學英語教師能力能否得到專業化、全方位的提升,關系到大學英語后續課程開設的成敗,也關系到新一輪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敗。
那么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說,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知識結構才能勝任新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和后續課程的開設呢?我們不妨做一個參考。“美國大學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包括學科性知識(subject matter knowledge)、跨學科知識(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實踐性知識(practical knowledge)和條件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熊華軍、丁艷,2012:84)。作為文化學習和知識學習載體的語言學習,更應該要求具備上述知識體系,而教授語言的教師群體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師能力培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專業技能的提升。從英語學科上講,專業技能包括英語語言文學和英語語言學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既包括基礎英語階段的聽、說、讀、寫、譯,還包括與英語文化和英語文學相關的知識,如英語詩歌、英語文學、英語國家文化等。
2. 跨學科能力的提升。不得不說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講,這是最難提升的能力,而且這種跨學科在短時間、深層次上都是難以實現的。讓英語專業出身的大學英語教師去學習工科專業知識,確實是非常困難的。建議可以采取大學內部交流學習的方式,從工科專業邀請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對于大學英語教師進行必要的知識指導。
3. 實踐指導能力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實踐性越來越強,例如:如何寫好英文簡歷、如何進行英文面試、如何寫好留學申請等。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僅能夠教會學生讀課文、背單詞、做閱讀,還要能夠幫助他們處理好英語運用的實際問題。我們在抱怨學生死學英語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思:我們有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去運用英語呢?
4. 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能力始終是大學教師躲不了繞不開的話題。很多高校往往對于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升并不重視,他們更關注英語專業教師的科研成果,因此很多大學英語教師覺得自己的地位被邊緣化。實際上,教和研從來是不可分割的。理論都是從教學中來,又回到教學中去驗證是否正確,脫離了理論的教學,或者是脫離了教學的理論,都是不正確的。
四、 結語
我們的教育事業充滿了希望,迎來了春天。作為教育事業工作者,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我們身上背負的歷史使命也是光榮艱巨而沉重的。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我們不能脫離教學實際空談改革,也不能俯首趕車而不看前路。我們要立足于學校實際,認清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努力全方位提升教師能力,以滿足新形勢下國家對教育的期望,學生對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2]戴曼純,張希春.高校英語教師素質抽樣調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42-46.
[3]郝彩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發展需求調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6):54-56.
[4]李可貞.慕課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角色轉型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174-175.
[5]劉家鳳,鄢章榮.大學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優化——新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培育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2):308-312.
[6]王守仁.在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過程中建設教師隊伍[J].外語界,2012(4):2-5.
[7]夏紀梅.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的難點與出路[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6-8.
[8]熊華軍,丁艷.當前美國大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探微[J].中國高教研究,2012(8):84-88.
作者簡介:
朱曉慧,顧斌,北京市,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