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珂寧
【摘要】目前,美麗鄉村建設已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以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為導向,針對現代社會發展衍生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將科學發展作為建設主導,融人生態文明理念,以此構建生態工程,推進鄉村經濟發展。本文對生態文明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研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生態文明;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生態優化
農村的發展建設必須要與生態文明共同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是長遠的,所以必須要下定決心將生態文明建設的阻礙進行破除,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這樣才可以更有效地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為美麗中國的建設提供基礎。
1、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1.1 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
國家生態工程建設自然離不開農村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發展在很大程度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生態格局。因此在注重農村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進程。由此可見,美麗鄉村建設純屬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
1.2 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經之路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最佳載體就是建設美麗鄉村。從本質上來講美麗鄉村建設就是在農村建設節約、友好型社會,從而能在農村確立一個良好的節約資源、促進環保的生態建設發展方式。眼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發展迅速,因此在農村資源利用方面消耗過于嚴重,環境一度惡化,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轉變和升級,是農村經濟實現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1.3 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任務眾多,目標遠大,其中包括人民生活富裕、經濟發展進步、鄉風文明樸素、村容整潔、管理方式民主等。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才能更好的完成這些任務,實現這些目標。這樣才能全面推進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
2、生態文明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的措施研究
2.1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升生態自覺
新時期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要立足于社會化、大眾化、規范化與系統化,針對不同的社會主體采取不同的環境宣傳教育,著力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形成“人人愛護環境,人人珍惜自然”的社會氛圍。鄉鎮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對其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意義重大。通過宣傳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讓他們認清農村污染現狀和趨勢,明確企業的環境責任,提高他們的生態意識,自覺地轉變企業發展模式。針對農民群體,由于其受教育水平較低,需進行大眾化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要突出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整個農村的文明程度。
2.2 發展特色文化
文化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力量源泉。美麗鄉村的建設者生態理念的培訓,職業農民技術的培育,鄉村文明的傳承等都離不開農村文化的發展。要不斷地滿足美麗鄉村建設者的文化需求,增強生態文明自覺、強化建設主體意識,打造鮮明的鄉土文化,形成鄉土文化的傳承體系,使鄉村元素成為推動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力。
2.3改善農村生態面貌
我國農村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逐漸富裕起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的生態環境有所破壞,一些農田灌溉水源受到污染,土地重金屬超標等問題亟需解決。美麗鄉村建設既要實現村容整潔,又要推行綠色產業的發展,從發展生態經濟入手,增加有機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范圍,使保護生態環境和獲得經濟收益合二為一,增加農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生態環保產業的推廣和種植,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農民的生態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環境,避免過度消費和鋪張浪費,避免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的行為,促進農村廁所的規范化,修建統一的垃圾處理站,減少對化肥農業的過度依賴,發展生態農業,改善農村生態面貌。
2.4重生態經濟建設
制定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策略,將市場機制和生態文明理念進行整合;選用現代化科技、經濟建設措施,力求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演變,以此貫徹落實鄉村生態經濟建設的標準;大力推進“青山”、“綠水”與“農趣”等鄉村特色活動,即利用現代文明和鄉村特色協調融合的趨勢,將美麗鄉村構建為“生態城”,尋求鄉村旅游經濟和休閑經濟的發展鏈條;全面推進生態經濟發展,優化鄉村傳統產業模式,創建和諧環境和高效經濟的生態產業,以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清潔生產,用于經濟循環建設,使其能夠在最大層面上解決現有資源和環境污染的矛盾問題。
2.5制定鄉村建設生態機制
美麗鄉村的建設,應在政府管理人員、決策人員的層面,全面落實且執行生態文明理念下鄉村資源管理體系,并以“生態為政”的美麗鄉村建設主導思想,制定高效化、廉潔化和綠色化行政管理機制,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政府”的重要意義。如美麗鄉村生態建設考評機制的完善是以城市綠色GDP制度為基準,將傳統經濟考核向綜合考核轉變,不僅可用于鄉村建設經濟增長趨勢的考量,還是社會發展的核心途徑。
2.6完善鄉村補償機制
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如排污收費;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對環境污染治理制度和生態恢復制度予以根本性整合及優化;加大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優化補償和價值機制,以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更新與恢復為界定點,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生態資源的再利用。
2.7制定生態保障體系
針對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應以生態保障體系制定為前提,即完善制定且落實環境評價體系,如生態資源開發環節的環境影響問題;構建鄉村建設規劃目標,以執行“聽證會”的方式,對重大項目進行決策;將鄉村環保事項納入重點范疇,貫徹落實鄉村建設反饋機制;完善生態資源開發和利用許可機制,真正意義上將其運用到美麗鄉村建設領域;重新構建政府人員和社會公眾道德觀念培養制度,用以實現生態教育;推進農民生態活動評價工作,以強化自我管理和相互約束的方式,將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融人到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
2.8生態產業
生態產業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動力??沙掷m發展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為基礎,要求人與自然要協調共生,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需要互相協調,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過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立足科技農業,注意產業調整,促進生產發展,優化農作物品種結構,提高農產品產量和整體的品質,生產綠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等生態農產品;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打造“產業美”。因此,以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引領生態產業的發展,能夠為生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總之,我們要積極地利用生態文明理念來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讓生態文明理念能夠造福子孫后代,為中國的美好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鄉村[J].智庫時代,2018(47).
[2]張啟志.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美麗鄉村建設[J].農業工程,2017(06).
[3]楊洪茂.美麗鄉村建設要走生態文明之路[J].居舍,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