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將走出實驗室的成本制約,成為萬物互聯下的時代紅利
5G能夠為我們帶來什么?現在已有了答案——如果5G真正到來了,大量的機會應該會出現在垂直行業應用,將5G網絡的服務與現有我國工業、制造業、農業結合,形成一個高效的產業鏈。
4G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5G將改變的是整個社會,這已成為共識。在4G時代,人與人的連接基本完成,也因此改變了不少服務行業,而5G將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因此在改變工業方面潛力巨大。作為一項跨時代的移動通信技術,5G將構筑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賦予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智慧社會新發展。
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所說,所有工廠都會因為5G而插上翅膀。2018年底,遼寧率先將5G技術引入工業制造企業。兩個5G試驗產業園落地沈陽和大連,沈陽新松機器人、沈陽機床、華晨寶馬三個廠區已經完成5G基站覆蓋。遼寧的實踐經驗顯示,未來5G可以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可以說,5G對物聯網、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和支撐,使它能夠對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對互聯網擁抱實體經濟產生重要的賦能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傳統制造業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帶來的變化,現在制造業正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這也是以后發展的基本方向。5G商用以后,生產方式會發生革命性變革,傳統制造業如果跟不上這一輪技術變革的話,一些企業和傳統設備就會遭到淘汰。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唯有改革創新才可以緊跟時代步伐。
作為首批“嘗鮮”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企業,新鳳鳴集團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在移動辦公、視頻通訊、數據采集等多個領域開展應用。此外,新鳳鳴還建成了一個集實時數據、大數據及輔助決策和工業APP等于一體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其基于5G網絡的長絲生產車間內,924臺機器不斷“吐”出一卷卷長絲餅,16臺通過5G網絡接到指令的搬運機器人來回跑動,快速有序地把長絲餅搬運到指定位置,而生產場景以8K超高清的影像同步傳輸到該公司的生產調度中心。
4月24日,新鳳鳴集團與中國移動簽約,繼續推動傳統工廠實現5G信息化改造升級,并將5G技術架構設計運用到新工廠的建設中。據業內人士預測,當基于5G技術的工業物聯網體系足夠成熟,企業的管理人員將從工人管理轉向數據開發管理,而對于企業來說,最值錢的可抵押財產將不再是硬件而是數據的所有權與使用權。
隨著5G的普及,工業物聯網將走出實驗室的成本制約,成為萬物互聯下的時代紅利。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創新技術也會釋放更多“效率紅利”,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