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純
多媒體在教學中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實現創造性學習的目標,使教學信息雙向化,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調查,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入手,得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設計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了一些分析,最后提出小學語文多媒體課件設計與使用的對策。
以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為切入點,重點分析當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和對策,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更多、更廣的領域得以更廣泛的應用。我們的語文課堂也由最初的“三個一”到幻燈,一直到現在的多媒體教學,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相較于其他教學媒介,多媒體教學更具有省時高效、音形并茂、生動有趣等特點,多媒體教學已逐步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普受歡迎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的導入,賦予了傳統教育新的內涵。下面是我的一些切身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創造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運用多媒體,從學生的視、聽入手,創設情境導入,誘發情趣,把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結合起來。被選編入教材的課文,無不是佳篇名作,很多文章更是兼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意向美為一體。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通過相應的“情景創設”,可以把文章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意向美等完美地呈現于學生面前。例如,在教《海底世界》導入新課時,我先播放有關海底世界的影片。學生們“踏著海浪、伴著海鷗、挽著海風”,情不自禁地被帶入到“海底世界”中來,身臨其境地感受海底世界的美麗與神奇,看完了視頻后,學生們一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積極動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以常用的教學方式——一塊黑板、一支筆、一本書,很難突破課文的重難點,而以多媒體的形式,結合圖片、聲音、動畫甚至是視頻,對于重難點的把握與講解就顯得輕松了許多。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更直接、更直觀地將某些事物的運動過程形象地、連續地展示出來,還能將一些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音像形象化、具體化,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并加深了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更引導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對所學內容得到充分新奇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識,因而就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如,我在教學《地圖上的發現》時,學生很難想象地球是怎樣由一個整塊游離成現在的五大洲、四大洋的,于是,我運用多媒體,做了一個板塊運動效果圖,把地球板塊運動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不需我太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并且通過學生自己點擊電腦的形式,查看各個大洲生活的動物情況。在教學課文重點內容的同時,滲透了文章的能力培養:學會認真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同時也檢查了學生電腦的運用情況。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全面的觀察能力,因此寫作能力較差。所以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訓練。如《日月潭》一課,我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畫,了解日月潭名字的來源,而不是直接讓學生讀文中名字來源的段落,這樣,學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到位。長期堅持這樣的引導學習,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生活經驗、實踐知識的相對匱乏,遇到問題時,如果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小學生的思維往往以感性認識為基礎,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不完整現象。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多媒體為媒介,豐富課外知識的積極導入,會啟開學生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如課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一篇用邏輯推理來探討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文章。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厘清螳螂、蟬和黃雀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學時,巧用多媒體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工具之一,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價值,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總之,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很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
【作者單位:桂林市樟木小學 ?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