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
小學科學是一個綜合性、全面教育的課程,包括身體、智力、思想、情感、態(tài)度等,它具備得天獨厚的德育教育條件。作為事一名合格的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努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充分挖掘學科德育資源同時,及時抓住德育教育契機加強德育滲透,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小學科學課蘊含的德育功能
1.培養(yǎng)愛國主義的奉獻精神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目標與要求。當前,我國科技進步有目共睹,但在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仍有一些差距。要使這種狀況徹底改變,需要學生們從小就要學好科學知識,并將其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在這種思想意識的灌輸下,促進了學生們樹立獻身科學與報效祖國的愛國熱情。
2.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集體觀念
團隊精神是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的法寶。不任哪個單位或團體,都十分重視個人能力水平,同時更加強調(diào)團隊意識。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合作學習是提升小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團隊成員積極承擔并完成個人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齊心協(xié)力圓滿地完成相關工作。
3.培養(yǎng)關注社會的責任意識
在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得到很多科技成果帶來的利好,另一方面因對這些利好的大量使用而產(chǎn)生不良的學習習性。那么,作為科學教師,把握教育契機,選擇、區(qū)分并及時利用好這些科技資源,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起關愛自然、關注社會的責任意識。
4.培養(yǎng)不怕挫折的執(zhí)著品質
擁有執(zhí)著意志品質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只有能夠經(jīng)受住挫折,奮勇爭先,勝不驕、敗不餒,才能為未來人生的道路鋪下堅實的基石。因此,培養(yǎng)吃苦耐勞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對于學生來說,這是進行塑造個性的重要基準。在這方面,小學科學課有周期較長的環(huán)境條件優(yōu)勢,非常利于學生的意志品質的磨煉。
二、科學課中的德育“因子”
1.科學課堂蘊含德育教育因素
課堂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陣地,教師要根據(jù)不同階段、不同班級、不同學生,抓住重點、有條不紊地將課堂科學知識與德育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促進學生逐步養(yǎng)成遵章守制與熱愛集體等優(yōu)秀品質。
2.教學內(nèi)容蘊含德育教育因素
包羅萬象是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主要特點,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條件。由于每個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有所不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每個階段的深刻內(nèi)涵教師要善于挖掘,根據(jù)每個階段不同情況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灌輸。
3.合理方法蘊含德育教育因素
在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出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要善于創(chuàng)新學習組織方法,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實踐活動貫通與糅合起來,并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教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4.偶發(fā)事件蘊含德育教育因素
學生在進行小學科學學習活動時,在學生偶發(fā)行為中時常會流露他們的思想。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思想流露,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處理“共性”的“流露”事件,在對學生進行因勢利導下,或表揚或批評,旨在增強學生判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以實現(xiàn)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三、科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1.為人師表,樹立教師良好的形象
“言傳身教”是每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所要遵守的重要標準,教師要注重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包括不亂扔垃圾做起,讓良好的師德形象在學生心中形成。小學生處于特殊年齡段,他們的心思細膩,模仿能力很強,在潛移默化中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他們把老師當成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因此,教師要發(fā)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指導學生通過科學實踐進而來獲取更多的科學技能與社會知識,促進學生品德修養(yǎng)不斷提升。
2.知行合一,增強學生對道德的認知
德育應當注重實踐化與生活化,要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形式多樣的課堂教育作為基本的載體形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自主地體會與認知,真正理解道德的內(nèi)涵,最終內(nèi)化道德。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教師需有效借助現(xiàn)代的教育方式與信息技術手段,實現(xiàn)學生情感與道德的陶冶,讓德育更加具有說服性的同時,更具感染性與滲透性,從而使實施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3.親歷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
親歷自然是指讓學生有機會與自然展開豐富多彩的交往,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其中。親歷活動主要有調(diào)查活動、探究活動、討論交流活動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的興趣所在。親歷活動能鍛煉觀察、測量、記錄、解剖、對比實驗等探究性技能,而且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自然力量的神奇和生命的堅強與美好,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并逐漸培養(yǎng)起持之以恒、細致入微、尊重事實、勇于負責等寶貴的科學精神品質。
4.平等互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教師尊重學生人格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平等”,平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右馕吨處煵辉賹V?,學生不再盲從?!坝H其師,信其道?!痹趲熒椭C融合的前提下,學生才會愛聽老師的話,愿意接受老師灌輸?shù)乃枷搿M瑫r在師生積極互動的基礎上,學生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自覺性與積極性自然會提升。在師生平等互動的氛圍中,以及從老師的言行中,學生們意識到他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辛勤的付出,只有通過持續(xù)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獲。
總之,在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善于掌握一些典型的德育教材,及時滲透科學課中。滲透德育教育在科學課堂中是一個微妙的過程,應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上海小學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