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瑞
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備受關注。但很多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并不顯著,主要是因為家庭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嚴重缺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靠學校一方,家校合作才是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佳選擇。本文將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教育策略進行研究,并從學校、家長及社會三方面對家校合作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階段中的基礎教育。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育不完全,對于事物的認知沒有一個較為成熟的判斷,必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而心理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教育,需要在多方面多因素的配合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其中家庭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參與能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改善并促進親子關系。
之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是由學校獨挑大梁,家庭的參與有限,而素質教育下的心理教育一定離不開家庭的參與。因為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思想心理人格等方面。長期以來,我國小學的心理教育經常是與道德教育混在一起開展,受以上兩點因素的影響,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不理想?;诖?,我們提出以下策略:
一、家長方面
首先,家長須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一直以來,家長將教育視為學生在學校進行的活動,把家庭和學校的功能和性質片面化、絕對化,割裂了二者的統一性和聯系性。父母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關心子女教育,但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上,與學校的交流合作也僅限于這一方面。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么忽視,要么置之不理。所以要搞好家校合作首先要對家長進行教育,讓他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在小學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性,讓每位家長懂得家庭的結構、氣氛及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
其次,家長要學習小學生心理教育知識。家長是否具備進行心理教育輔導的知識和能力,直接決定了能否主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指導或者充分配合學校心理教育,這就需要家長主動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及能力,比如多讀一些有關心理教育的書籍、多向有經驗的學生家長請教學習等等。
另外,家長還要積極配合學校,經常與孩子老師聯系,及時溝通,時刻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F在很多家長工作忙碌,很少關注孩子,更有甚者,完全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托管中心,造成孩子跟父母接觸時間極少。忙碌不是忽視孩子的理由,家長應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引導孩子。
二、學校方面
首先,鼓勵并幫助家長學習小學生心理教育知識。一些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對教育孩子缺乏專業知識,學校應在這方面發揮優勢,幫助他們成長。比如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能密切聯系實際情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向家長推薦針對性較強的書籍,如有條件還可以發放有關學習資料,請優秀學生家長講述經驗等等。
其次,加強家校合作的計劃性、連貫性。就目前看來,家校合作的主要形有兩種,即家長會和電話溝通。家校溝通形式單一,缺乏家校合作的整體計劃。往往是有了事情、有了需要甚至出現了問題才想起開家長會,家校交流缺乏連貫性、系統性。即使開家長會,方式也比較單一。基于以上問題,家校合作是很難達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這一目的的。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可以:
第一,增強家長會的互動性。在開家長會之前,老師和家長都要做好充分準備。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和老師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規定每學期至少兩次家長會,讓家長會真正成為家長與學校、家長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橋梁。
第二,多進行一些家訪。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家訪名單,把家訪當作提高自身修養、提升自己教育能力的一種方式。家訪要有針對性,主要針對生病的學生、行為不良的學生、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家庭有變故的學生、家校聯系有困難的學生等等。
第三,充分利用互聯網??赏ㄟ^互聯網建立QQ群,為家長和老師聯系交流建立一個平臺,探討家校教育的方法技巧。教師還可以把一些成功案例分享給家長,增強家長的信心。
另外,學??梢栽O立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讓學生心理出現問題之后有處可訴。如有條件還可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其內容包括智商鑒定的分數、非智力因素的測查、氣質類型的調查、人格障礙的調查等。這些情況都可以檔案的形式保存,以備將來資料查找、方案研究及對學生進行幫助教育之用。
三、社會方面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單靠學?;蛘呒彝?,還需要社會的協助,比如建立專門的協調組織作為第三方機構,以協調家校合作的方向和步伐,提升家校合作的質量。
總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方面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的配合、社會的協調。教師和家長應增強合作教育意識,并構建有效的教育協調機構,使家校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加牢固,不斷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東阿縣實驗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