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超
在近幾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小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普遍存在興趣不高或者閱讀較為困難的問題。而課外閱讀是學生學好語言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至關重要。《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鞏固學生課內所學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
一、通過故事或問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今的孩子讀書習慣不好,原因之一是興趣欠缺。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師組織一場故事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家長每天陪孩子讀書一小時等活動,為孩子做讀書的榜樣,并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濃郁的書香氛圍。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就會感知到讀書的樂趣,認識到讀書的價值意義,從而喜好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讓學生嘗到讀書的甜頭,他們會自覺主動地尋書而讀,久而久之,他們酷愛讀書、手不釋卷的良好閱讀習慣會逐漸養成。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教師經常選擇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學生們聽。教師聲情并茂,學生耳濡目染,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及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課外書。
二、借教學內容引薦課外讀物,培養閱讀習慣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好讀書、讀書好、多讀書,但很少予以指導,學生讀書處于盲從,難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規矩難成方圓。”所以我們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籍,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一個會讀書學習的人。學生在學到課本中的內容后,有時想進一步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探求欲望很高。這時向學生引薦這方面的課外讀物,會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況且有些課文只是節選部分在課內學習,如能夠讓他們閱讀該全本書,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團,學生會更有興趣。如學到《哪吒鬧海》《開天辟地》等課文后,我推薦學生去閱讀《中外神話故事》;學了《普羅米修斯盜火》,我從圖書室借了《希臘神話故事》,供學生們閱讀;學了古詩,我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注音讀本,引導學生選擇喜歡的背誦幾首。這樣,一線相牽,學生的興趣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盼望著讀,自覺去讀,養成習慣,甚至于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讓學生把課內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寬、延伸,同時又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豐富的人文知識。
三、組織交流展示活動,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學生多數是喜好表現才能的,當在課外閱讀中了解到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識時,如能及時讓他們交流展示自己閱讀的收獲,滿足成功感,他們就會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從而主動地去閱讀,選擇有意思的內容熟記下來,持之以恒,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方法。比如每周組織 “一人一個小故事”“一人一個新知識”演講,讓學生將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奇事趣聞、寓言故事、自然科學知識等講出來,操作簡便易行。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與鼓勵,適當指導。這些做法,為學生表現自己搭建平臺,讓其在成功表現中增強自信,激發全體學生課外主動閱讀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閱讀的效益。
四、開展評比競賽與獎勵,強化學生的閱讀動力
在組織展示活動的基礎上,開展評比競賽,給予學生以適度的精神鼓勵和“物質刺激”,有利于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在穩定的基礎上更加強化。可以通過故事賽、朗誦賽、知識賽等形式評出先進,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臺賽”“智多星選拔賽”,隔周評出幾位故事大王和課外知識智多星,并張榜展示個人形象,送書借閱,為期一周。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標桿效應,評上的學生成就感強烈,樂此不疲;未評上的學生看到方向,自然也想爭取。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差異,適當給予進步評價和獎勵,能大大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孩子自主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養成早期閱讀的良好習慣會終身受益,我們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這一黃金階段,促進他們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孩子們愛上閱讀,發現課外閱讀的奧妙與價值,讓他們有興趣地自主閱讀,將自己置身于課外閱讀的海洋中,去發現,去感受,去學習,去成長!
【作者單位:膠州市香江希望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