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思雨
摘 要:文章通過對英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發展介紹,梳理了英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運作方式,并從立法、職能以及技術層面提出完善我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舉措。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創設緣由,在于使用者和權利人難以承受傳統“一對一”許可方式所帶來的高額交易成本。為了將權利人原本不能有效行使的分散權利集中,集體管理組織通過提高使用者搜尋與協商的便捷性,減少作品在流轉過程中因繁瑣交易程序而導致的價值損耗,以有效應對著作權產業環境下日趨復雜的多數權利人和多數使用者之間的交易行為。尤其是音樂作品的創作主體復雜,權利歸屬難以界定,再加上數字時代音樂作品的使用主體不斷增多,侵權成本愈發低廉,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盡管我國早在1992年就創設了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音著協),但直到2001年新《著作權法》修訂之后才對著作權制定法進行了認定,再加上隨著社會環境和技術條件的變遷,我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不斷凸顯。一方面,集體管理組織在設立模式上面臨著壟斷現象的困擾,另一方面,本應為權利人代為管理音樂作品、行使權利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卻面臨大量權利人游離在組織之外的尷尬情況,而即便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基本功能是降低大規模許可交易成本,其卻往往因為分配機制的爭議而不斷遭到已入會授權權利人的質疑。
此外,音樂產業在實際操作時也時常難以發揮出自身巨大的經濟和文化潛力。各大網絡音樂服務商憑借強大資本獨家壟斷音樂作品的專有許可版權,造成整個音樂市場混亂不堪,2018年2月國家版權局就該現象積極協調推動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達99%以上。這一舉措短期來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使用者的消費需求,但長久來看卻不利于音樂產業的持續發展,且恰恰反映出我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還未真正從實現作品效用的角度構建集體許可。與之相對的是,英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已經過百余年發展運作,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運作方式。正因為如此,梳解英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運作,對完善我國音樂著作權管理組織具有很好的啟示。
一、英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運作梳解
英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權利人在大規模許可市場發端之初自發設立的適應市場發展的產物,政府并不多加干涉。這就意味著,多個集體管理組織被允許在同一作品領域相互存在,僅在音樂作品領域,英國就存在五大集體管理組織,分別是機械復制權保護協會(MCPS)、表演權協會(PRS)、音樂表演權協會(Pfm)、錄音制品有限公司(PPL)及音樂視頻許可公司(VPL)。其中,Pfm是MCPS和PRS為減少運營成本成立的運營聯盟,通過創建數據庫管理英國國內外數以萬計的音樂作品,而自2013年Pfm被終止后至今主要代表PRS進行運營活動。故此,英國實際上存在的是四大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屬PRS和PPL。
PRS和PPL都是非營利性的公益性組織,前者由出版商代表于1914年成立,主要管理音樂作品的公開表演權、無線廣播權、有線廣播權及在電影中加以使用的權利,代表古典樂、流行樂、爵士樂、影視和廣告中音樂的詞曲作者和出版商收取分配資金。成立于1934年的PPL則向英國各地數以十萬計的企業和機構頒發許可證,播放公開錄制的音樂作品,同時還授權電視和廣播機構播放錄制的音樂作為其節目的一部分,會員主要包括表演者、伴奏者和唱片公司。2017年度PRS和PPL版稅收取分配情況如表1所示,如此大規模的效益離不開PRS和PPL在實際操作中所運用的行之有效的舉措。
(一)集體管理組織合理的版稅收取分配機制
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代表權利人行使音樂作品著作權,最主要的基本活動便是版稅的收取分配,PRS和PPL之所以發展完善,正是在于其版稅收取分配的多元化、精確化、公正化。
1.版稅收取分配多元化
英國集體管理組織針對版稅收取分配機制并未統一立法,PRS和PPL依據各自實際情況分別設置了準確詳盡的版稅標準。版稅收取不僅會根據作品使用場所類型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即便是同一類型的場所,還會依據作品使用途徑、使用范圍的差異而收取不同的價格。版稅分配同樣會依據一系列相關因素進行調整,如播放電臺或電視的頻道,播放的節目數量和聽眾的多少等。這種憑借作品使用頻次和規模差異區分擬定價格標準的方法保證了版稅標準的多元化,確保PRS和PPL始終在市場環境中運作,且每一筆費用涉及哪些方面都被一一詳細地公開列舉在各自官網上。
2.版稅收取分配精確化
集體管理組織從使用人那里獲取作品使用清單,但使用人并非時刻都能提供完整的音樂使用數據,這種情況下,借助技術手段收集音樂數據有助于準確地向會員支付版稅。PRS和PPL在2017年開展了一項數據共享計劃,共同創建了一個以提高錄音和音樂作品識別為目標的原型搜索工具,該工具可在錄音作品和音樂作品之間建立聯系,幫助識別錄音作品。目前有超過250萬的錄音作品和120多萬音樂作品已建立聯系。除此之外,2013年英國建立了“版權集成中心”(Copyright Hub),通過該平臺權利人可以利用跟蹤系統與信息反饋系統監控作品的使用情況,從而使版稅分配機制更加精確。
3.版稅收取分配公正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著作權財產權價值評估存在復雜性,權利人、使用人與集體管理組織之間難免因版稅收取分配產生利益分歧,為此,英國設置了專門的法庭——版權法庭,用來受理有關集體管理組織的設立與監管、授權方案的建立、許可模式的實際操作以及授權許可過程中引起的糾紛等方面,該法庭使版稅收取分配更加公正,也是英國唯一有權審理涉及集體管理組織收費案件的法庭。
(二)集體管理組織完善的文化與社會服務職能
由于音樂行業的不可預測和不穩定性,即便是最有成就的作者,也無法保證創作的不間斷性,這意味著權利人在加入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后,很難單純依靠音樂作品謀生。也就是說,大量的權利人可能因為這一原因而選擇游離在集體管理組織之外,而集體管理組織只有吸納到足夠多的會員,才能充分發揮其降低大規模許可交易成本的基本功能。PRS在意識到這一問題后早在1934年就設立了慈善基金,每年從收取的許可費中抽取0.5%為有緊急需要的作者提供幫助,幾年后這個比例上升到了2%。發展到今天,其救助的范圍甚至拓展到因疾病、意外事故、殘疾或年老而去世的作者家屬。2017年,PRS慈善基金分享了974筆贈款,共計418169英鎊來改善部分權利人的生存狀況。除了為作者們資助救助金以外,它還提供諸如免費專家健康評估、債務管理咨詢、心理健康輔導和職業培訓等形式的幫助,專門幫助作者們探索其他的收入途徑。2000年PRS基金會成立,專門支持和激勵英國新音樂的創作和表演。隨后,PPL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每年向英國的音樂人才投資20萬英鎊,除了幫助有才華的歌手和樂隊提升他們的職業發展,還作為對音樂家旅行費用,簽證和每日津貼的補貼,使他們能夠在重大音樂節日中演出,并帶著音樂作品踏出新的國際領域。
(三)集體管理組織絕不容忍音樂盜版現象
嚴重損害權利人和音樂出版商利益的盜版現象一直是音樂行業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更好地保護音樂作品版權,PRS于2016年設立了反盜版系統(MAPS),可通過在線監測,定位網上未經授權和侵權的內容,許可音樂創作者從未經授權的在線服務和平臺上刪除他們的曲目,該系統還可識別重復侵權者,有效簡化PRS的維權工作。截至目前,MAPS已查找到500萬個侵權網址,刪除超過80%的鏈接,并向非法鏈接PRS曲目的網站發送了13.6萬個下架通知,迫使220個非法網站徹底停止運營,MAPS在遇到非法網站鏈接PRS曲庫時還會通知Google,由此導致Google的搜索頁面已經有超過275000個實時鏈接被刪除。此外,對盜版現象絕不容忍的PRS還和倫敦警察局知識產權犯罪單位(PIPCU)建立了聯合調查合作關系,在2016年就使一利物浦男子因盜版音樂被判入獄12個月。
二、對我國完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啟示
PRS和PPL是英國原創音樂興盛的保障,有利于權利人潛心于音樂創作,從而維護權利人權益、推動版權收益的增長。梳解英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實踐中的運作,本文建議從立法、職能和技術三個層面完善我國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一)立法層面:規避集體管理組織的市場壟斷地位
與英國自發創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不同的是,我國集體管理組織設立乃是政府主導的產物,這種并非由權利人管控的集體管理組織勢必會引起因權利過度集中而導致的壟斷,從而不利于各利益主體的利益平衡。為了規避集體管理組織的市場壟斷地位,可從以下層面進行法律規制。
1.放寬集體管理組織行政準入門檻
我國集體管理組織的唯一立法性設定和壟斷地位造成其難以真正從實現作品效用的角度構建集體許可,甚至在版稅分配上出現與民爭利的現象,英國PRS和PPL2017年用于自身的運營成本占收益的15.6%和17.4%,我國音著協卻曾因收取50%的管理成本而飽受權利人的質疑。放寬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政準入門檻同時允許權利人自發創建,可有效規避著作權主管機關憑借準入門檻不當控制集體管理組織,獲得壟斷地位的組織向權利人收取高額管理費這一行為也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2.設立符合市場供求關系的交易機制
我國對于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版權使用收費標準實行的是行政審批制,這種在立法層面對版稅具體比例的限制,一旦因為相關利益主體一方反對而產生爭議,勢必導致對方不得不接受立法層面上的標準。與之相對的是,英國將設定版稅標準的權利下放給各個組織自行制定,在實際操作層面各利益主體的合理協調有利于各方利益平衡。此外,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實際操作時,由于數據監測的困難,不同權利人的權利作品大多以無差異的版稅標準向使用者發放許可,彼此不同作品的質量、使用頻次和范圍差異被刻意忽視。建立“版稅協商制”以取代現有直接通過立法或政府指導定價的行政審批制度有助于形成符合市場供求關系的著作權交易機制。
3.建立專門的爭議解決機制
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處于市場優勢地位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某一領域只有一家集體管理組織存在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有效的爭議解決機制,那么使用人似乎就只能在接受不合理的收費標準與放棄使用授權之間作出選擇,這對于作品的有效利用以及雙方的利益平衡是非常不利的。以自行協商、仲裁及訴訟三種形式為基本爭議解決途徑的民事糾紛解決機制并不能有效解決我國版稅分配機制中產生的使用費爭議。這是因為關于使用費收取標準的爭議通常產生在許可使用合同的協商訂立過程中,由于此時合同未建立,雙方無實體權力義務關系,而仲裁及訴訟解決的是當事人間特定的實體權力義務關系。這種情況下,建立專門就使用費收取分配爭議進行裁決的解決機構是十分必要的,賦予該機構有權就集體管理組織與使用者、集體管理組織與權利人之間爭議做出有拘束力的裁決,以便能夠及時、有效解決相關糾紛,消除限制產業發展的障礙。
(二)職能層面:確保權利人和集體管理組織的利益平衡
我國音著協發展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多數權利人都游離在組織之外。根據音著協年報,其會員在2016年累計達到8502人版稅收益1.269億元,而同時段PRS吸收會員125000人版稅收益達到6.21億英鎊(合計53.25億元),不論是會員數目還是版稅收益雙方都不在一個量級。音著協的經濟效益不佳是導致部分權利人放棄加入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便成為音著協會員也難以保證可依靠音樂作品謀生。針對上述情況,為最大限度地平衡權利人和集體管理組織的利益訴求應積極完善音著協的會員服務職能,真正從會員角度出發為其謀求發展。
(三)技術層面:解決盜版和數據共享復雜現狀
數字技術的加速迭代更新,導致音樂著作權侵權成本更為低廉,侵權行為更為隱蔽,大多數情況下權利人甚至都不知曉自己的作品遭到了侵權。此時利用技術手段監測可疑侵權行為,可有效幫助權利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數字技術發展造就各音樂平臺崛起,大型音樂平臺為占據市場份額,憑借強勁的經濟實力大量購買音樂作品的專有許可版權,導致音樂市場糾紛不斷。令人尷尬的是,音著協卻無權管轄在線音樂版權,而PRS作為授權機構卻不斷尋找一種許可機制始終采取措施與新的數字平臺合作,是2005年第一個獲得YouTube音樂版權許可的組織,2016年在經過和SoundCloud長達5年的版權交涉后終于爭取到了對方的音樂版權許可,同時還與數字服務提供商簽署多領域協議來簡化會員權利的國際許可。由此,音著協可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建立第三方交易平臺解決具體的版權問題,該平臺采取技術手段監測作品的實際使用情況,權利人通過該平臺向音樂平臺授權非專有許可同時可與使用人進行交易,如此音著協就在權利人、音樂平臺和使用人之間建立了一個良好權利收益渠道。
參考文獻:
1.PRS Benevolent Fund[EB/OL].[2018-06-11].http://www.prsformusicfund.com/.
2.PRS for Music celebrates MAPS first birthday[EB/OL].[2018-06-08].https://www.prsformusic.com/press/2017/prs-for-music-celebrates-maps-first-birthday.
3.李婷,薛建飛.數字化時代版權集體管理制度芻議[J].出版廣角,2017(10):44-46.
4.曹世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版權使用費標準爭議解決機制探討[J].電子知識產權,2009(1):55-57.
(作者單位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