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姿懿
摘 要:隨著法治化社會建設的全面開展和新型媒體技術、傳播技術的進步,我國法治新聞邁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對法治新聞而言,新的發展環境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著新媒體的崛起和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以及新時代言論自由的新問題,探索如何從公眾、法治新聞從業者、法治新聞監管部門三個角度推動我國法治新聞發展,是本文思考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法治新聞;言論自由;新媒體;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4-0217-02
0 引言
自1999年3月依法治國被正式寫入憲法開始,中國進入法制社會建設時期。如今法制社會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就,新的法治化社會建設全面開展,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也象征著我國民眾社會生活向著更加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在我國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向民眾普及法律常識、解讀相關政策法規和司法裁判的法治新聞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法治建設也對法治新聞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法治建設的蓬勃開展,民眾的法治意識提升,法治新聞有了更廣泛的受眾基礎,不斷更新完善的政策文件也為法治新聞創造了更多的新聞要點。但是,我國法治新聞存在諸多缺憾,不僅影響了法治新聞的質量,也對我國法治建設的進一步推進產生負面影響。如部分法制新聞采用刻板嚴肅的風格,引入過多的專業名詞,導致閱讀門檻過高,內容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公眾目光,難以教化基層民眾。又如部分新聞媒體在法治新聞的報道中采用夸大、捏造等方式吸引受眾眼球,使民眾對法律法規和相關社會現象產生誤解,造成極其惡劣的后果。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民主法治建設新時期,國家和民眾法治新聞發展高度關注,新型傳媒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受眾的擴大均為法治新聞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克服弊端,抓住機遇,是新時期法治新聞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1 法治新聞的特點
1.1 法治新聞的內容特點及意義
總體上看,我國各類新聞之間界限較為模糊,法治新聞多指內容與法律法規、法治理念相關的新聞,具有客觀、公正、嚴肅的色彩。法治新聞在我國法治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原因在于優質法治新聞的內容與我國法治建設方向保持一致,能夠做好法律、政策法規的普及宣傳工作。尤其在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大量受到年輕人喜愛的新媒體開始注重對法治新聞的報道,在提升年輕人的法治素養的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2 法治新聞的傳播特點及意義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法治新聞傳播的特點與新舊傳播媒體發展有著緊密聯系。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新媒體法治新聞傳播呈現出互動、融合、嵌入的特征。
所謂互動,即指雙向交互而又循環往復地信息運動過程,這一傳播特征運用于法治新聞中有助于加深受眾對法治新聞信息的理解,讓人們在交流互動中擴大新聞信息含量、甄別篩選信息,以輿論形式監督法治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提高法治新聞質量。
所謂融合,即指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基于多種媒體基礎融合多種媒體表現方式,如將聲像、文字、圖片結合一起,對法治新聞進行全方位的詳細報道。由于多數法治新聞與具體事件有關,結合相關錄像和文字記錄能夠最大程度還原事件真相,點出新聞核心,因此,融合是媒體技術充分發展后法治新聞最適當的傳播方式之一。
所謂嵌入,即指將信息隱蔽地植入到既存信息之中,在既存信息地傳播過程中擴大隱蔽信息的影響。某種程度上講,法治社會建設融合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可以從很多經濟、社會、政治、國際、娛樂的新聞中找到法治信息的影子,以其它類型的新聞內容為外觀,包裹著法治信息進行傳播,也是擴大法治信息傳播廣度的好辦法。
上述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新時代法治新聞傳播特點也與傳統媒體發展有一定關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許多傳統紙質、電視、廣播等媒體謀求轉型,如發展配套的新媒體平臺,如整合新媒體報道給予公眾更全面客觀的解答,或作為新媒體的信息源傳遞法治信息內容。可以說當下我國法治新聞的傳播特點是新舊媒體互相融合,彼此競爭,彼此配合。[1]
2 新時代法治新聞發展現狀及突出問題
2.1 新時代法治新聞發展現狀
如上文所述,新時代我國法治新聞的發展呈現出新舊媒體互相融合的局面,但單純依據媒體形式來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發展現狀還是具有很大區別。我國新媒體法治新聞發展特征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新媒體傳播方式更加靈活,傳播手段極為豐富,能夠突破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的諸多限制,省去排版、印刷、發行等一系列繁瑣程序,方便快捷地傳遞法治新聞信息。相關部門早已對新媒體的出現進行了積極回應。如開通微博,及時與民眾分享相關法制信息,政府開通公眾號,保障法制,新聞傳播渠道暢通等。其二,新媒體受眾群體廣泛,民眾通過較常使用的網絡軟件,直接了解法治新聞,最大限度的擴大法制信息覆蓋面,傳播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其三,新媒體在法治新聞領域的發展意味著大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增多,手段更加豐富,使得民眾能夠公開透明地及時獲取到國家法律政策地最新內容,搭上信息化高速時代的便車,有利于增強公民法制觀念,提高公民法制素養。[2]
同時,我國傳統媒體在法治新聞領域也做出了極大改進。過去,傳統媒體采用的法治新聞報道形式十分單一,如報刊等紙質媒體只能夠通過書面文字傳遞信息,容易給人疲倦無趣之感,這不僅會阻礙法制新聞的傳播,還會加深群眾對法制新聞刻板嚴肅的主觀印象,使群眾與法治新聞間的距離進一步變遠。如今,隨著新媒體不斷發展,許多傳統媒體開始采用與新媒體合作的形式,開設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借助新媒體平臺輔助傳統媒體的法治新聞宣傳,很多法治新聞便采取視頻、短漫等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報道,讓傳統媒體煥發新的活力。[3]
2.2 法治新聞發展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