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丹
【摘 要】 傾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訊息的關鍵,是學習的基礎。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更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今后的學習乃至人生發展造成障礙。幼兒教師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在組織孩子進行集體教育活動時,有的幼兒在玩小東西,有的交頭接耳:老師提問時,有的孩子不知如何開口,有的孩子答非所問,更多的時候是嘰嘰喳喳爭著發言;老師講話時,話還沒有說完,有的幼兒就插進話來,打斷老師的話,把話題扯得遠遠的……。想一想,這些孩子在聽老師說話嗎?其實,這關系到幼兒的傾聽習慣問題。在此,我想簡明地談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關鍵詞】 培養? 幼兒? 傾聽? 習慣? 發展? 語言? 能力
一、“興趣”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關鍵
幼兒的年齡小,他們往往對其感興趣的故事、兒歌等會百聽不厭,對其感興趣的游戲百玩不厭,但如果讓他們聽一些他們覺得沒興趣的故事、玩一些他們覺得無聊的游戲,他們就會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針對這個特點,教師應該組織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如幼兒都喜愛小動物和卡通人物,我們可以用小動物和卡通人物做教具,邊講邊演示,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再如幼兒也非常愛玩游戲,我們可以玩一些游戲來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如:傳話、按指示行動、聽聲做動作等游戲;還有幼兒也非常喜歡夸張的語言和動作,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富有童趣,還應配上相應動作和表情等,使幼兒樂于傾聽。總之,幼兒感興趣能激發他們傾聽的欲望。
二、注重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傾聽習慣的培養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日積月累才能形成的。因此我十分注重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傾聽習慣的培養。例如:每日的點名就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良好機會。在點名時我要求幼兒仔細聽,比比誰的耳朵靈,能一次就聽清自己的姓名。開始時是有規律地點名,然后把點名冊上的學號顛亂了點名:今天從第一個跳躍到最后一個,明天從最后一個跳躍到第一個,后天則是顛亂了無規則地點名。孩子們對這種點名方式很感興趣,每次都會安靜地傾聽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幾次下來,也便在點名時形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
又如: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回答,做到盡量不重復別人的答案。在語言活動“云彩和風兒”中,讓幼兒說一說“云彩像什么”。我給幼兒一些想象的時間,然后用“開火車”的形式一個接一個回答,要回答得和別人不一樣,那么幼兒就必須認真傾聽了。我們還在晨間活動設立談話欄目,例如每個周一或是節假日后,我們固定的的談話主題是“快樂假期”。鼓勵幼兒結合生活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感受、體驗和見聞。
三、“榜樣”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力量
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經常是幼兒模仿的典范,教師的行為隨時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想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首先教師就應該具備良好的傾聽習慣。要善于與幼兒溝通,學會傾聽幼兒的心語。不管幼兒對你說什么,你都應該認真地欣賞。哪怕幼兒給你講一個幼稚的故事或一句重復許多遍的話,你也要耐心地聽完。如果一個教師自己聽幼兒說話時都心不在焉,似聽非聽,那么幼兒對教師說的話也常會充耳不聞。當孩子向教師講述自己的見聞時,老師必須面帶微笑,并用眼神告訴孩子你在認真傾聽;同時還應幫助孩子把話說清楚,讓孩子覺得老師也認同他的講述,為他的講述喝彩。這樣孩子的自信心便慢慢增強了,會越說越棒,同時在老師和同伴講述時他就會像老師那樣認真傾聽對方講話了。
四、“鼓勵”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強化手段
幼兒園的孩子對鼓勵是非常敏感的。當孩子傾聽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老師的表揚、鼓勵和獎勵就是一種行為的強化。鼓勵使他們產生愉快和滿足感,從而幫助其形成良好的習慣。當幼兒上課認真聽講、大膽回答問題時,老師就應及時給予表揚。平時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只要他們有進步,老師就要充分肯定他們,使他們形成良好品質的自我肯定。強化其良好的傾聽行為,激勵幼兒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總之,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不是在單一的活動中訓練而成的,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場景中。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只有通過藝術性的教育方法和耐心細致的引導,才能逐漸培養和訓練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參考文獻
[1] 徐錚.幼兒傾聽現狀的調查與思考.教育導刊,1999(07).
[2] 張瑞芳.傾聽——兒童讀寫的開端.早期教育,2006(11).
[3] 曹莉.試析傾聽中的問題與策略.學前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