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研究對象為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例數200例,采用抽簽分組方式對研究對象200例進行分組,患者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分為觀察組一組(100例患者)、對照組一組(100例患者),分析糖尿病臨床特點后,再實施防治策略和常規措施,將兩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6.01±1.21)mmol/L、餐后2 h血糖(8.01±1.01)mmol/L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后,再實施防治策略,取得顯著效果,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關鍵詞] 兒童;青少年;糖尿病;臨床特點;防治策略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039-02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易對患者發育和身體機能造成影響,而早期防治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該院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及其防治策略進行分析,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200例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例數200例,采用抽簽分組方式對研究對象200例進行分組。
排除標準:智力障礙、神志不清以及臟器功能障礙患者。納入標準:20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
觀察組100例:年齡在6~17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11.21±1.15)歲,患者性別:60例為女性、40例為男性。
對照組100例:年齡在5~17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11.01±1.26)歲,患者性別:61例為女性、39例為男性。
2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等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臨床特點 ?對每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糖尿病臨床特點,同時對每位患者采用兒童普適性核心量表進行評價,評價方式由家屬評價或者兒童自評,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情感、生理、社會、學校等多項內容,生活質量評分使用百分制,分數越高則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給予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表,一共發放200份、回收20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問卷作答時間為30 min[2]。
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主要包括:女性發病率較高,同時家族遺傳史以及獨生子女的糖尿病比例較多,早期糖尿病臨床表現具有隱匿性。
1.2.2 策略 ?對照組100例均使用常規措施。
觀察組100例均使用防治策略。
①對于該類患者除了進行適當運動、調整飲食以及用藥治療外,還需要從患者心理、情緒等多個方面進行防治,其內容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由于青少年和兒童的年齡十分小,對社會、學校的人際處理能力不佳,導致多數患者易發生恐懼、抵觸以及厭倦心理,不僅會加重患者病情,還容易引起心理疾病,對于患者應采用心理護理,加強兒童和青少年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鼓勵患者樹立對疾病治愈的信心,保持人體樂觀心態[3]。
②在飲食方面應根據兒童和青少年的體質量和年齡等情況制定飲食,不僅需要降低患者熱量攝取,還需要保障患者營養供應。在運動指導方面,患者家屬或者醫務人員應鼓勵患者少玩電腦和少看電視,多去戶外進行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應避免運動過量或者空腹運動情況,運動量可由少增多、循序漸進。
③在對于患者藥物治療方面首先進行運動和飲食,若患者兩個月后血糖依然未達標、則可對患者采用胰島素類似物或者胰島素治療,醫務人員應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宣教,告知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易加重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應控制和調節運動、睡眠以及飲食等方面,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根據患者的年齡制定不同教育方式,例如對于兒童可使用游戲方式教育、對于青少年可進行集體授課或者示范進行宣教。
1.3 ?觀察指標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活質量評分。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采取SPSS 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觀察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6.01±1.21)mmol/L、餐后2 h血糖(8.01±1.01)mmol/L低于對照組兒童及青少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和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糖尿病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由于兒童以及青少年身體發育不完全、年齡小,糖尿病易對身體機能造成嚴重影響,使兒童成長發育受到影響。由于遺傳因素或者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糖尿病十分常見,而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十分重要[4]。
青少年、兒童被稱作為未來的棟梁和祖國的花朵,由于多種家庭均為獨生子女,家屬過于溺愛,在飲食等各個方面均滿足其要求,導致多數兒童呈現不同程度肥胖等情況,同時糖尿病不僅僅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也與缺乏運動以及飲食過度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由于糖尿病早期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隱匿性,易導致疾病的誤診和漏診,從而導致治療受到影響,通過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分析后,研究顯示,獨生子女糖尿病發病率較高,同時糖尿病也具有遺傳特性,對于具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患者,應早期實施糖尿病篩查,利于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通過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后,再實施防治策略,從飲食、心理、用藥、健康知識等多個方面進行干預措施后,取得顯著效果,能顯著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糖尿病的認知,利于積極配合糖尿病治療,能促進患者早期康復,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提高青少年和兒童的生活質量[5]。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6.01±1.21)mmol/L、餐后2 h血糖(8.01±1.01)mmol/L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后,再實施防治策略,取得顯著效果,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鄭詩華.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與防治策略[J].海南醫學,2014,25(2):260-262.
[2] ?王湘蓉.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與防治策略[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24):71-73.
[3] ?王彤,肖新華.兒童和青少年單基因糖尿病的臨床診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8(6):324-328.
[4] ?洪楠超,胡承.青少年與兒童糖尿病[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5):468-471.
[5] ?董彥會,王政和,楊忠平,等.中國兒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Meta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1):1676-1679.
(收稿日期: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