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淵
摘 要:為了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各高校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以Q學院為例,從訓練計劃的立項數量與分布看,創新創業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從內涵與定位看,還存在兩大問題,即項目科技含量低、實施載體的定位模糊。對此,可以從關系層面、創業項目層面、創新項目層面、師資層面尋找改進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訓練;創業實踐;創業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2-0065-04
引言
創新日益成為全球化潮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加強創新戰略部署,自主創新也成為各國發展的共識。在此背景下,我國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升到戰略層面,在高等學校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奠定扎實基礎。2010 年5 月,教育部頒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首次使用“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概念,并定義其為“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為了使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目的是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有了這個計劃,各高校紛紛開展實施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活動,并進行立項。項目一般分為國家級、省級、校級三個層次。從立項項目的多維度分析,可側面反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本文以Q學院為例作一探討。
一、從數量與分布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Q學院是福建沿海的一所公立二本高校,學院由師范??茖W校升級而來,經過18年的積累與發展,目前有文學與傳播學院、體育學院等16個二級學院。通過近三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的考察,該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從數量上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號),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創新訓練項目是本科生個人或團隊在導師指導下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準備和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成果(學術)交流等工作;創業訓練項目是本科生團隊,在導師指導下每個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扮演一個或多個具體的角色,擔當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模擬企業運行、參加企業實踐、撰寫創業報告等工作;創業實踐項目是學生團隊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下采用前期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新性實驗)的成果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性產品或者服務,以此為基礎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從表1可看出,2016—2018三年Q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立項總數分別為98項、141項、169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創業實踐和創業訓練項目也逐年上升。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學生和老師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潮流中。
其次,從分布看,16個二級學院都獲得相應的立項數量。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一般都認為,其本質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素質教育,其核心內涵是以構建培養拔尖創新創業人才為指向的現代高等教育模式為目的,引導學校師生不斷更新和升華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強化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因此,若認為創業是管理學科或工科應該做的事,與自己學科無關,或者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簡單地開幾門創業課、開展幾場創新創業活動或者比賽,與專業教學無關,那么這些觀點一定都是錯誤的。從表2看,Q學院2018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的169個項目,16個二級學院均有一定數量的分布,說明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向各學科、各專業教學滲透,不再游離于專業教育、知識教育之外。
二、從內涵與定位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
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如何評估其質量還沒相關文獻。本文把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歸為一類,把創新訓練為一類,分別從內涵和定位評估。
首先,以內涵評估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采用的標準是產業價值鏈環節。一般來說,隨著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圍繞某一產品或服務的研發、設計、生產、測試、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已經可以被碎片化,可以分別由不同區域的不同企業完成,形成一條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產業價值鏈。由此,產業價值鏈也分為上游的研發設計環節、中游的生產制造環節和下游的品牌營銷環節。三個環節的科技含量不一樣。上游一般需投入更多的技術,因此屬于技術密集型環節。該環節的地位也如河流的源頭,具有最高的戰略地位,影響著整條價值鏈的水平及控制著中下游環節的各個市場主體??疾熳罱摹爸信d事件”,由于中興通訊公司幾乎沒有掌握產業價值鏈上游的核心技術,所以當美國商務部于4月15日以中興違法向伊朗出口貨物為由,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且期限7年時,中興陷入停產的危機中。中興事件暴露了我國各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產業價值鏈在技術創新的軟肋,也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啟示:應該有更多的項目、更多的學生專注于技術創新,才能實現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因此,從內涵看項目的質量,一個外在標準是看該項目處于價值鏈的哪個環節。一般來說,處于研發環節的創業項目科技含量高,內涵也高。但是,從表3看,2016—2018年Q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立項的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大多數居于下游的銷售環節,其中更多的是一些個人商業性的、技術含量不高的、雷同的項目,如“藍胖子休閑書吧”、“千紀攝影工作室”、“致青春校友工作室”等,屬于上游設計研發的項目分別只有3、3、4項,比例都不足1/4,甚至不到10%。這對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并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可見,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其中之一是高校(主要指如“Q學院”這樣的二本高校)與大學生往往熱衷于投資少、見效快、科技含量低的項目,但這樣的項目普遍生命力弱,市場前景淡,發展空間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只能在邊緣市場的夾縫中尋求生存。
其次,以定位評估創新訓練項目,采用的標準是研究類型。研究類型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三類?;A研究沒有特定商業目的,以創新探索知識為目標;應用研究是運用基礎研究成果和有關知識為創造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提供技術基礎的研究活動;開發研究是利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和現有知識為生產新產品、新材料或完成新工程任務而進行的技術研究活動。目前,為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以及鍛煉大學生創新能力開闊大學生視野,各高校除了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外,還有“大學生科研基金”、“開放實驗(室)項目”等舉措。那么,從研究類型看,依表4(表中“其他”一欄中的項目實際上應歸為創業訓練項目,如“印象校園文印社”、“桐記雜貨鋪”等),2016—2018年立項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屬于基礎研究的創新訓練項目占的比例均50%左右,有的甚至看不出產業化前景,如“基于時空大數據的大學生校園行為分析”、“我國利率走廊問題研究”等。再考察Q學院“開放實驗項目”和“大學生科研基金”的項目分類,也是以基礎研究居多。表5顯示的是2015、2017年開放實驗項目立項的構成,基礎研究項目所占比例65%和55%;表6顯示的是2016、2017年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結項的類型,屬于基礎研究項目的比例同樣50%以上,不少項目如“我國社會保障問題的理論思考(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閩南語分布特征以及區域差異研究(2017開放實驗項目)”與創新訓練項目在研究類型上并無二致。定位模糊自然會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
可見,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其中之二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路徑或載體還有待探索與優化,進一步看,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之一,但是兩者之間如何實現完美的統一還須探索。
三、幾點建議
應該說,自創新創業教育提出后,在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進入人才培養方案、促進科研提升教學等方面都取得不少進展,但是在如何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還有一些措施可以提升。
1.關系層面,正確理解創新創業本質,處理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首先,“創新”、“創業”兩者之間不存在線性的邏輯關系,即創新不一定帶來創業(如基礎理論創新等),創業不一定是創新(如傳統產業的低端創業等),只有基于創新的創業才使創新創業產生有機聯系,因此,當把“創新創業”作為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詞組理解時應設定為是“基于創新的創業”。[2]其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同樣擔負著大學教育的使命。“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塑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币簿褪钦f,理想的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然后在普遍文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專業的精深教育和訓練[3]。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雖然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擬訓練平臺之一,也必須從立項之時能體現這兩大本質。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立項需要正確處理通識、專業和職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切忌脫離人的培養而單純引導或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防止創新創業教育被推向職業主義泥坑,防止大學淪為各種低層次技能的訓練場。
2.創業項目層面,立足于創新基礎上的創業項目,鼓勵大學生申報研發項目并在立項上有所傾斜。雖然創新從內容上看有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的劃分,但正如河流的源頭所起的作用一樣,技術創新是各種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沒有技術創新,其他創新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在研發設計等環節有創新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創業,才能構建自主的、不會被“卡脖子”的價值鏈。高校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綜合載體,是創新創業的重要源泉。由此也決定了高校創新應該是知識、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創新,高校的創業也應該是知識、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創業。而且,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出是為了國家崛起、民族復興和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目標,高校應該多方位引導大學生申報的創業實踐和創業訓練項目要專注于在價值鏈上游的研發環節,引導大學生立意高遠,秉持技術創新的創新創業理念。否則,創新創業若著重于投資少、見效快、科技含量低的價值鏈下游項目,則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生命力也弱,市場前景也小,只能在邊緣市場的夾縫中尋求生存。
3.創新項目層面,立足于能轉化為創業的創新項目,引導大學生集中于創意領域的申報,以與“大學生科研基金”和“開放性實驗項目”形成各自合理的定位。從知識、技術的創新到創業,其演進路徑通常是“創意→工程化→產品化→產業化”。“創意”即具有創造性的思想,是對來自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的某一領域或某一問題而提出的具有創造性、新穎性的解決想法,如關于奧運會開幕式的想法、關于3D打印機的想法、關于一款軟件新編程的想法等等。1912年,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現代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勞動力和資本,而是創意,創意的關鍵在于知識信息的生產力、傳播和使用?!边@一觀點在今天已隨著創意經濟的浪潮席卷全球而成為普遍共識。可見,創意是高校創新創業的起點、源頭,是創業的首要的決定性的因素,若從研究類型看,屬于應用研究或開發研究,只有讓創新項目更多專注于創意領域,讓“大學生科研基金”和“開放性實驗項目”集中于基礎研究領域,才能形成其各自合理的定位,同時與創業項目形成互補的效應。
4.師資層面,迎難而上,多元化建設高素質交叉型的創新創業教育導師隊伍。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中存在的問題與Q學院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力量薄弱有關。師資是教育的關鍵。創新創業涉及的知識面廣、領域寬,這特性決定了創新創業導師不僅需要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還需要管理學、營銷學、財務管理、心理學等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背景。但是Q學院的創新創業導師都是臨時被申報項目的學生邀請才成為導師,他們平時的工作重心是所任專業課程的教學與科研,所以他們雖有專業知識但創新創業學科知識還相對欠缺。因此,需要建設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專兼職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導師隊伍,通過不同渠道搭建合格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師資平臺。一是各二級學院都應建設一個5—8人的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團隊,主要負責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及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如“互聯網+創業大賽”、行業性質的創業大賽等,也要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二是在學校層面要整合內部師資,對校內師資進行理論素養和實踐操作的培訓,如組織創新創業導師外出學習、交流,學習創新創業教育成熟的國家或地區的先進經驗,參與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業產業園的實踐,等等[4]。
參考文獻:
[1]? 王焰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5,(4):4-7.
[2]? 王丹中.起點·節點·重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與路徑[J].職教論壇,2015,(33):27-30.
[3]? 黃英杰.中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哲學之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6,(1):74-79.
[4]? 黃興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機制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