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瑩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28-02
船政文化發源于依山傍水的福州馬尾。雖因時代局限,福州馬尾福建船政的輝煌只延續了40多年。但在歷史的彈指揮間,卻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孕育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采眾長、勇于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但是對于船政文化所蘊蓄的藝術教育價值的開發尚未充分挖掘,因此,我們開展了船政文化視閾中幼兒園藝術領域課程改革的行動研究,想通過此課題的研究,探索船政文化背景下支持幼兒多元性藝術表征的有效策略,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在船政主題活動中學會運用不同的方式表征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創造性地表達與表現,提高幼兒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
一、充分挖掘船政文化資源,拓展幼兒園藝術領域課程內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幼兒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藝術作品的素材應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馬尾的船、塔、橋、水上飛機、炮臺、馬江海戰的歷史、馬尾船政文化的淵源以及自然景點、風味小吃、名人、風俗人情等豐富的鄉土資源就在孩子們的身邊,這些資源能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感悟馬尾的過去、今天和明天,是幼兒了解船政文化的有益條件,也是幼兒園藝術領域可以挖掘的課程內容。
在課題開展之前,我園結合船政文化資源開展的藝術領域課程形式單一,大多以美術活動為主,如關于“船”的各種美術活動:繪畫、泥工、手工等等,這樣的活動只是對船政文化淺顯表面的表征,而無法深入地傳承和表現船政文化的傳統文化神韻。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深入研究,我們利用本土資源充分挖掘藝術領域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和拓展藝術活動內容和內涵。如參觀完船政格致園,發現船政格致園里有一幅油畫“在閩江上”, 這幅畫是澳大利亞畫家理查林頓先生用油畫的技巧畫的。理查林頓先生很喜歡中國,他來到馬尾,對閩江港口很感興趣。他每天站在羅星塔下,望著波光粼粼的閩江江面各種船只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的繁忙景象,他就畫了這幅作品,取名叫《在閩江上》。因為他太喜歡這幅畫了,所以他把自己和女兒幻化成船長和夫人的形象畫進畫中。這幅畫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價值,我們就開展了“在閩江上”(大班美術欣賞活動),通過欣賞作品和現在閩江上的繁榮景象,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小組合作表現“在閩江上”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又如在端午節,閩江上又現“劃龍舟”的場景,王慧文老師結合奧爾夫音樂開展了“劃龍舟”韻律活動,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傳統節日習俗的熱鬧氣氛,也體驗了齊心協力劃龍舟的精神內涵。
二、高度重視幼兒感受體驗,嘗試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重視幼兒對藝術教育內容的體驗以及表達,這不僅有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藝術教育內容、感受藝術教育內容所具有的內涵和魅力,而且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促使幼兒產生對藝術學習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各班根據不同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讓幼兒嘗試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如:大一班開展“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幼兒認識了國畫、剪紙等傳統藝術形式后,可以自由用這些傳統藝術形式創作船、塔、橋等;大二班開展“了不起的福建船政”主題活動,幼兒就和在馬尾造船廠上班的家長們,利用各種各樣的廢舊材料自由創作各種各樣的船;大三班開展的是“親親閩江”主題活動,班級根據大班年齡特點開展了“閩江上的船”(大班創意畫)活動,引導幼兒利用一些自然物借形想象,繪制閩江上的船,讓幼兒在快樂玩色拓印中充分想象創作閩江上的船;小二班開展“我是福州人”主題活動,就讓幼兒學唱福州話歌曲,讓幼兒走進馬尾地方文化……
三、合理利用園部條件,設置多元藝術領域課程模式
為了讓幼兒對船政文化有更多元的感受和體驗,我們在課題開展過程中,將幼兒園的節日活動和藝術活動教育結合起來。如在今年元宵節慶祝活動中,我們挖掘節日活動中的核心藝術經驗,提供多元的藝術欣賞、創作的條件和材料,讓幼兒自由、自主地參與活動,幼兒的創造熱情得以激發,表達表現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升。元宵節主題是“稚樂燈會、歡歌元宵”,通過兩個系列活動“紅紅火火鬧元宵”和“元宵花燈喜樂會”來開展,第一個系列活動“紅紅火火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是大班舞龍舞獅(包含:舞龍舞獅、花燈展示、打擊樂表演),接著是全園狗年拉歌活動,后面還安排了小班“中國年走秀”活動和中班“過新年”打擊樂表演,這樣的安排讓每個年段的幼兒都有藝術表現的機會;第二個系列活動“元宵花燈喜樂會”,小年段創設的是民間特色小吃一條街(搓元宵、葛粉包、魚丸、線面、糖畫、吹糖人、棉花糖等);中年段創設的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體驗館(剪紙館、紙傘館、書畫館、泥塑館、草編館);大年段創設的是民俗游戲坊(舞龍舞獅、滾鐵環、抖空竹、踩高蹺、滑旱船);大廳還創設了元宵民俗劇場:閩劇、木偶戲、評書等等,如此豐富多元的節日內容,不僅讓幼兒感受了解了民間文化和民間習俗,而且通過親身體驗,充分感受到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
同時,我們也充分利用園本資源,結合藝術領域教育,為幼兒新開設了每周三上午的“稚樂時光”自主游戲時間,旨在通過創設適合幼兒的多元環境,提供有利于幼兒與周圍環境及混齡同伴積極互動的機會,引發幼兒的游戲和探索欲望,讓幼兒有更多的藝術表現機會。目前,我園開設的“稚樂時光”十九個區中有十個區為藝術類的區域,美術類的有稚樂涂鴉區、稚樂趣味DIY、稚樂花屋、稚樂紙藝皮影坊、稚樂陶藝坊、稚樂織繡坊、稚樂木工坊;音樂表演類的有稚樂舞臺館、稚樂劇團、稚樂樂團,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藝術體驗。
今后,我園課題組成員還將繼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馬尾船政文化優勢,尋找本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源,給幼兒以人文的教育、詩意的教學、藝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