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芳
【摘要】小學生的身體機能尚處于發育的初期階段,應該得到健康規范的引導,促進學生的茁壯成長。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而小學體育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培養小學生的健康意識、體育技能以及身體素質,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備關鍵的能力。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中,滲透體育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引導評價 教師示范 實踐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204-01
一、引導評價,樹立學生正確的健康意識
體育課堂不像其他的科目局限在課堂之內,而它不僅可以在課堂內講述體育知識,還可以在課外進行體育訓練。引導評價的教學方式,同樣不局限于課堂之內與課外,它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意識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師如何進行引導評價?首先教師應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將健康意識貫穿在教學環節之中,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然后再結合課堂之中學生的具體、實際表現,進行靈活的評價,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最后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應該注重點明健康意識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形成對健康意識的正確認識。
例如,教師在講授學生“踢足球”的相關知識內容時,首先在班級中向學生闡述足球的各種理論知識,比如足球的發展史,足球的小故事,還有踢球的技巧等,讓學生對足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足球小故事的評價,引導小學生關注健康足球的知識,避免造成意外傷害。當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足球游戲時,也要向大家著重表明安全第一,當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立即停止運動,最重要的是在踢球的過程中,應該用腳內側踢球,而不是腳尖。小學生還處在對教師“言聽計從”的階段,因此體育教師的引導評價能夠對小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幫助小學生指明健康體育的方向,幫助小學生樹立健康意識。
二、教師示范,培養學生規范的體育技能
發育中的身體更加注重體育技能的規范性。在小學體育的課堂中,學生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體育技能,那么在此過程中,教師親身示范,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體育技能。我們經常會在報道中看到小學生因為運動技能的不規范,而導致身體受到損傷的新聞,因此體育教師更應該重視技能的規范性,做到親力親為,注意動作的規范性以及訓練的強度,為小學生做好表率。教師在進行示范的過程中,應該選取一個恰當的位置,保證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看到規范動作,從而在訓練的過程中避免錯誤的發生。
例如,教師在講授“立定跳遠”的知識時,首先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熱身活動,此時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熱身動作的規范性,比如腳踝的扭動,身體的伸拉活動等,應該讓學生形成規范的熱身習慣,才能夠在接下來的活動中,保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然后教師向學生示范標準的跳遠動作,同時搭配語言的講解,將該項目學習的易錯之處,進行強調講解,比如在立定的時候,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在起跳的時候,腳跟微微抬起,雙臂擺動,將動作重復3次等,同時要注意跳的力度,避免沖力太大導致摔跤等現象。當教師示范完畢之后,由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此時,教師應該不停地穿梭在訓練的隊伍中,及時糾正出現錯誤動作的學生。
三、實踐體驗,增強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
我們都知道想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絕對少不了運動的訓練。在小學階段,適當地讓學生進行體育實踐,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為日常的學習提供健康的支撐。快速生長發育的階段,讓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極強的可塑性,但是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實踐運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訓練的強度,以免出現肌肉疲勞損傷的危害。比如在進行“仰臥起坐”的訓練時,高強度的訓練,勢必會造成學生脊椎的損傷。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以學生的安全為主,切不可出現“揠苗助長”的現象。
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體育就像是一場活動課程,他們渴望并且喜歡在體育實踐體驗中加入一些趣味的游戲,從而實現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可以將體育實踐與游戲的形式相結合,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比如,在實踐“田徑”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力田徑”,將每一隊的學生安排為一男一女的順序進行接力,然后按照完成時間的長短選取優秀組隊,并給予表揚,既讓學生感受到競賽的樂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何樂而不為?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中造就,而是朝朝暮暮的堅持,才能夠形成根植于內心的思想習慣,行動習慣。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只要用心地教導學生,從自身做起,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那么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也會在教師一點一滴的滲透中,形成完整的終身意識,陪伴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保持健康的體魄,樂觀的心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姜英花.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