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階段持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社會命題之一,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是我國當前社會結構中不可忽略的群體,是我國國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與民族建設事業的重要接班人,而這樣的角色定位實際上就意味著強化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由楊慶山、史瑞杰主編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實踐》(2015年3月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一書緊密圍繞當下“新媒體時代”的具體背景,系統研究了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這一命題,提供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和運行模式,對于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眾所周知,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互聯網已經全面而深刻地滲透到了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意義上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實際上互聯網的持續滲透給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構建基于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全新發展模式的新命題,對這一命題的解答直接關系著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在社會生活中的持續滲透同樣給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命題提出了挑戰,傳統意義的報紙雜志等媒介逐步失去了在影響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層面上的基本功能,而基于互聯網科技條件下的新媒體形式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普遍青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構建教育教學新模式是最為重要的中心工作,相關主體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在互聯網基礎上的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新模式,以形式多樣的新媒體為教育內容的載體,不斷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從而持續提高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引導大學生群體健康成長。由此可見,研究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途徑就成為具有一定緊迫性的命題,這就構成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實踐》一書的成書背景。
該書以現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聚焦點,研究主題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系統闡述和探究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命題,提供了自身的建議和意見,對于優化當前語境下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從整體上而言,該書以“立德樹人”基本理念為出發點,從各高校的具體探索實踐入手,重點介紹和評述了相關的創新理論、工作案例以及特色模式等,全方位展示了近年來各高校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層面上的成果,對于進一步推進工作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實踐》一書的內部結構看,全書在引言基礎上共分為9章。在引言部分作者按照慣例安排了研究背景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研究思路與方法等內容;第一章是一個大學生互聯網使用狀況的調查報告,立足實際,從一線調查數據開始,通過這一章節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從調查目的到調查過程及相應的數據分析等過程,特別是其中第六節“數據分析與結論”中的“大學生瀏覽網絡信息的偏好和關注焦點”“大學生使用網絡論壇的現狀”等內容至關重要,這是本著作中的重要設計,也是下面兩章內容展開的依據;第二章為“大學生瀏覽網絡信息的偏好和關注焦點的研究與實踐”,系統分析了大學生瀏覽網絡信息的狀況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深刻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優化提升大學生對時政信息關注程度的對策,其中提出的搭建綜合網絡平臺、強化對網絡信息發布的有效監管以及充分立足新媒體的獨特優勢以切實強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等系列建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第三章到第九章的內容更多意義上是基于第一章的調查報告,探討了現代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化提升策略,涉及學生心理、情緒宣泄及網絡論壇等核心命題,具備一定的學理創新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當下大學教育管理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命題,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實踐》一書的系統研究值得我們積極學習和持續探索。
(徐金德/碩士,濰坊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