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迎菊
【摘要】本文從人員組建、團隊運作、跟蹤管理三個方面,介紹組建團隊的方法。
【關鍵詞】社區團隊;組建;管理
為更好地貫徹江蘇綜合醫改試點方案,我們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服務質量和實施效果為導向,結合醫院實際,勇于創新,2016年7月通過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整合人力資源,組建社區團隊,轉變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工作的效能,切實增強了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實施的感受度和獲得感?,F將我們組建團隊的方法詳述如下,以饗大家。
一、基本情況
公共衛生服務作為政府的“民生”工程,我院為2個街道4個社區的5萬多名居民提供13大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組建社區團隊之前,公共衛生工作都是由醫務人員利用下午半天兼職做,每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根據各科室特點由相應的人或科室兼職,如健康教育由醫務人員兼職、衛生協管由各科室人員兼職,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由醫務科兼職,預防接種由治療室護士輪轉,兒童、孕產婦健康管理由總院輪轉醫生兼職開展。由于無專人負責,分工粗獷,職責不明,因兼職人員的流動性、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等因素,造成公衛工作開展缺乏連續性,甚至有的項目無人問津,如慢病管理、精神結核管理及中醫藥管理皆未開展,居民健康檔案無人進行更新和維護,導致公共衛生工作年年考核不達標。
二、團隊運作
我們以公共衛生項目服務質量和實施效果為導向,以改寫該工作年年考核不達標的歷史、實現工作質的飛躍為目標,通過學習調研-人員組建-跟蹤管理的模式組建社區團隊。
(一)人員組建。我們于2016年3月份選派2名人員到公共衛生工作做得比較好的淮東、淮西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為期3個月的學習調研,再根據自身實際,確定組建社區團隊人員的結構和數量。于當年7月份初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2名醫生,對內進行人力資源整合,分別從藥房、治療室、醫療科抽調人員組建3個社區團隊,每個團隊4人,其中1名醫生、其余為護理和藥劑人員,并建立由分管院領導、院辦職能部門負責人、護士長、團隊長、服務項目組長及其團隊成員組成的組織架構,為公共衛生工作扎實有序高效地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團隊成員進行集中培訓20天,邀請區衛計委人員來院對團隊人員進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題培訓及院內進行崗位職責、服務流程、規范、考核方案及團隊文化的培訓,參加衛生主管部門舉辦的培訓,到其它中心學習交流,讓他們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要做到,從而使他們盡快轉變角色,有的放矢,積極主動高效地開展公共衛生工作。同時通過內購和外援配置了婦科綜合診斷床胎兒監護儀、圍產保健儀便攜式彩超診斷儀、血糖儀、心電圖儀、血凝儀、超聲骨質分析儀等設備,為團隊開展公衛工作提供設備支撐。
(二)建章立制。為使組建的團隊能夠有序高效運行,我們將13大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細化分工,明確具體目標任務、績效考核標準和具體責任人,擬定并討論通過了《團隊人員崗位職責》《公衛基本項目服務流程》《公衛基本項目服務規范》《公衛工作運行方案和績效考核方案》等等,使公衛各項工作做到行為有規范,目標有任務,考核有標準,充分調動團隊人員的積極性。他們積極動腦筋,想辦法,創新性開展工作。通過建立宣傳—吸引—再宣傳的模式,創新宣傳方式,提高居民知曉率。如建立社區信息群,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深入社區、郵局、居民小區等場所開展駐點服務,與嬰兒洗澡中心合作,開展媽咪課堂,聯合電視臺“連心橋”欄目,依托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健康教育系列講座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國家公衛惠民政策,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增強廣大居民主動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意識及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通過與衛崗牛奶商家合作,開展義診宣傳,破解居民健檔難題;通過開展“慢病俱樂部”,提高慢病健檔率。實現了團隊運行開門紅的局面,僅8月份一個月完成的工作量相當于2015全年的工作量。
(三)跟蹤管理。為確保組建后的團隊能夠駛入有序高效科學的運行軌道,我們對組建后團隊的運行采取扶上馬送一程的方式:一是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營造良好的院內外發展環境。對內績效分配予以傾鈄,要求全員一盤棋,各科室無條件全力配合團隊做好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開展;對外由分管院領導帶領社區負責人、團隊長走訪4個轄區居委會,聯絡感情,加強交流,建立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為他們鋪平道路,掃除障礙。二是在業務上予以指導,以深入小區開展駐點服務、人群密集場所開展義診活動為抓手,大力開展宣傳攻勢,提升影響力。以老年人體檢和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開展。三是每月由分管院領導主持例會,總結工作,對標找差,研判數據,制定計劃。同時,要求管理者經常深入團隊,了解情況,及時解決團隊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為團隊的高效運行保駕護航,讓團隊成員集中精力開展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四是定期進行團隊自查和互查,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亮點和問題。對亮點進行宣傳推廣,對問題吸取教訓,限期整改,跟蹤復查。五是每月對公共衛生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進行考核兌現,并予以公示,形成了“比、學、趕、幫”的工作熱潮,有力促進公共衛生工作質量的提升。六是定期開展員工感興趣的文化活動。如舉辦踏青、演講比賽、禮儀培訓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開拓健康向上的網上文化活動,讓他們在多形式的寓教于樂中,舒緩情緒、增長知識、放飛心情、洗滌心靈。
三、取得的成效
我們通過前期的充分準備和運行后的跟蹤管理,使組建后的社區團隊能夠有序高效地運行,公衛服務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6年8月份組建團隊,5個月建立健康檔案1153份,老年人體檢1136人次,新建高血壓檔案301份,新建精神病檔案273份,0-6歲兒童管理1188人次,慢病管理1164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03%、520%、840%、4450%、306%、46.23%;中醫藥體質辨識、糖尿病檔案、兒童DDST及兒童中醫藥保健等服務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分別開展了178人次、135份、450例、334人次。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受到了區衛計委表揚,在2016年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中成績優秀,公衛工作得到了考核組的充分肯定,公衛拔付經費大幅度增長。
四、體會
團隊的建設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工程,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團隊是提高工作效能的根本保證。因此,在團隊組建之前就要明確組建團隊的目的和愿景,團隊成員才能有明確方向感和使命感。團隊在組建時要本著制度先行、文化同行、培訓是關鍵的原則進行團隊組建。首先要建章立制,要有明確的崗位說明書、工作流程、服務規范,目標任務,考核細則,團隊精神等等,讓他們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要做到。其次,加強培訓,只有通過培訓才能將制度、規范、精神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團隊運行中要秉持制度是根、文化是魂的人性化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管理模式也必須適應不斷發展的需要,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種適應發展的以人為本的新的管理理念,它是在醫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前提下,運用感情、心理、個人品質和才能等影響力而進行的管理。它是團隊高效健康運行和的重要保證。同時,運行之始就要通過嚴格考核,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嚴格按規范做事。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團隊凝聚力,激發奉獻熱情,為全面提高公衛服務數量和質量提供強大的精神源泉。
【參考文獻】
[1]劉琪.護士長人性化管理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藥,2007,1 (3):90-91.
[2]邱偉,張國力.淺析醫院管理中的執行力與人性化[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