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本文基于SWOT分析闡述了檔案館開發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別提出利用外部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的SO策略:檔案館要與其他行業領域開展跨界合作、構建國際檔案文化創意交流平臺、加強數字檔案展覽與新媒體對接等;克服自身劣勢、應對外部挑戰的WT策略:國家要提供政策資金等根本保障,檔案館要從隊伍、渠道等方面健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體系等,從而更好地推進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
【關鍵詞】檔案館;文化創意產品;SWOT分析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文物單位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活動。《意見》雖未明確提及檔案館,但是198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二章第八條早以法律形式確定了檔案館“文化事業機構”屬性。2004年,我國頒布文化創意產業分類中也提到,檔案館是核心類別的“文化藝術”中的“文化保護和文化設施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檔案館作為檔案管理機構,其實與《意見》中的文化文物單位具有相似的文化屬性,因而也可加入到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隊伍中來。本文希望借助SWOT分析的方法,結合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外在機遇、挑戰和內在優劣勢,對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提出建議。
一、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strengths)。第一,檔案館藏資源豐富。檔案人員通過提取檔案特有的檔案素材進行加工和二次創作,生產復制件或者衍生品,才能開發出具有該館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所以檔案館藏是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靈感源泉。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2016年度全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基本情況摘要(二)》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65062.5萬卷、件,數量龐大的館藏資源給創意產品開發拓寬了創作路徑。第二,檔案信息化程度加深。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檔案館順應時代背景及用戶信息利用需求,積極開展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全國副省級以上檔案局館基本完成了物理隔離的局域網、政務網、因特網三個網絡平臺的建設與接入,有些檔案部門還建立了核心數據網等專門網絡平臺,幫助檔案人員快速篩選合適的檔案元素進行開發利用,從而節省開發的時間成本,減輕工作負擔。第三,檔案人文氛圍加重。良好的人文環境使檔案人員可以充分發揮其自身才能,創新工作思路,使公眾可以積極為檔案館建設獻言獻策,為檔案文化創意開發提供沃土。
(二)劣勢分析(weaknesses)。第一,檔案文化創意政策欠缺。檔案文化創意政策不僅是檔案文化創意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檔案文化創意開發應遵循的行動準則。雖然國家文化建設在迅速推進,但是在檔案領域,除了2004年《國務院關于修改〈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決定》明確了檔案館的營利性,以及2016年《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2017年《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為推動文化文物單位創意產品開發指明了方向,并無其他與檔案文化創意開發十分相關的政策文件以及具體操作的規范、指南和法規,使得檔案文創事業發展困于現狀。第二,創意開發資金短缺。對檔案館來說,國家對于檔案文創事業建設劃撥的資金不夠,也沒有創意開發激勵機制。另外,檔案館作為保管檔案提供檔案利用的公益性機構,產出收入的經濟效益沒有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單位好。因此,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難以發展起來。第三,專業人才隊伍匱乏。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需要一支能結合工作實際提煉創意主體、組合創意元素的研發隊伍,現有的檔案人員隊伍結構單一,缺乏與文化創意有關的專業人才,思維不發散,營銷理念不足。
(三)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第一,國家文化建設水平提高。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建設勢頭良好。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071億元增加到30254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檔案部門應借力文化事業的強勁勢頭,緊跟時代潮流新發展。第二,新媒體平臺快速發展。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媒體產生了本質上的飛躍,不斷升級發展為多向的、去專業化、去權威化的新的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媒介,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和廣泛。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通過新媒體平臺“炒作”,“炒熱”檔案文化創意產品,從而使檔案館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反過來這些收入又可以促進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深度開發,形成良性循環。第三,國外檔案文創經驗豐富。國外有許多國家的檔案館開展了具有本國特色的檔案文化創意服務。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檔案館設置了線上商城出售與檔案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法國國家檔案館設立了專門針對檔案教育的教育服務處組織檔案展覽;荷蘭檔案館與其他機構聯合組成“未來形象聯盟”,將視頻、電影、音頻和照片等館藏數字化,并用于教育、創意產業和對廣大民眾的服務中等等。這些經驗有利于我國檔案工作認清國際形勢,為我國檔案文化創意開發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參考作用。
(四)威脅分析(threats)。一方面,大眾消費需求標準更高。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入、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逐漸向個性化、時尚化消費轉變,對購買的需求與對購物樂趣的要求并存。因此,這種消費心理對文化創意產品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文化創意產品的獲取條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出臺了諸如《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文件,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但由于侵權打擊力度不足,我國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所以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好的創意一推出市場,會被大量復制,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山寨”產品多。對于檔案文化創意來說,不利于開發團隊的研發積極性,不利于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長期發展。
二、推進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策略
(一)SO策略:利用外部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第一,與其他行業領域開展跨界合作。在國家文化建設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檔案館可以積極與這些行業合作,突破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局限。同時,檔案館也可以為新聞媒體、文化創意設計單位等其他機構提供豐富的檔案素材,給他們帶來新的商機。第二,構建國際檔案文化創意交流平臺。近年來,國內外檔案會議對檔案文化創意頗為重視,國外如2014年10月國際檔案理事會年會、2016年法國昂熱大學檔案研討會議,國內如2014 年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等會議,都提及了檔案文化創意,但檔案文創只是這些會議主題中的的某一子主題,缺乏專門的國際檔案文創交流平臺。因此,筆者建議搭建一個國際檔案文化創意交流平臺,以專門會議、專門創意委員會或機構,加入國際現有的其他文化單位創意聯盟等形式,分享各國對檔案文化創意的規范及舉措,吸收外國先進經驗。同時,各檔案工作者可以在平臺上提出對檔案文化創意開發的意見和建議,社會大眾也可以在上面通過有償方式分享他們對產品開發的創意和靈感。第三,加強數字檔案展覽與新媒體對接。利用新媒體與數字檔案館對接,除了通過排版美化檔案展覽形式,還可以使檔案展覽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例如“故宮淘寶”文化創意產品走紅正是通過一支名為《穿越故宮來看你》的HTML5,里面歷史書上的“朱棣”皇帝從畫中跳出來戴上墨鏡唱起了rap,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元素,結合時下熱點吸引用戶,引起熱烈傳播。檔案展覽同樣也可以打破“死板”的展覽方式,將幻燈片展示變成動圖或者其他方式,吸引公眾關注,進一步推廣檔案文化創意產品。
(二)WT策略:克服自身劣勢,應對外部挑戰。一方面,從國家層面提供創意產品開發根本保障。第一,完善檔案文化創意政策體系。基于現有的文化產業政策背景,制定與之相合的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政策,規定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基本原則、支持和保障措施等,界定可用于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檔案資源利用范圍。第二,加強檔案文化創意資金扶持。檔案館是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再加上由于檔案文化創意開發成本高,國家沒有財力投入,檔案館也就“無米下鍋”,無法真正開展檔案文化創意開發活動。因此,國家應該通過加大文化創意事業的財政撥款、建立文化事業發展基金發揮其融資作用、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到文化產業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扶持。第三,加大檔案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政府應該加大專門針對檔案文化創意知識產權的侵權打擊制度,明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之后產品的知識產權歸屬者,約束檔案文化創意產品中的“山寨”行為。另一方面,從檔案館層面健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體系。第一,培養和引進專業的創意研發隊伍。檔案館應積極培養和引進專業的創意研發隊伍。這些研發人員不僅要了解本專業知識,還要求對其他藝術、科技、文化等知識面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具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要厘清檔案文化創意產品市場定位,明確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和運營流程。第二,拓寬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營銷渠道。檔案館除了在館內銷售,還可以向國外檔案館及國內其他文化單位學習,利用檔案官網、檔案工作坊和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廣告等多渠道加大營銷力度。并且,通過自主研發或外包建立專門的線上商城和移動APP,利用創意十足的產品、在線游戲、獨特的語言風格等吸引用戶,營銷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第三,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檔案文創服務。針對日趨復雜的大眾消費心理,檔案館應積極采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如數據挖掘算法并結合相關營銷理論對用戶進行市場細分,根據不同市場用戶的基本信息及消費習慣和偏好提供針對性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和用戶體驗。
三、結語
在國家倡導的文化產業大發展的驅使下,我們應利用新的機遇,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應對問題和挑戰,通過開發出廣受大眾喜愛的檔案文化創意產品,讓檔案文化依托產品和服務、新媒體、數字技術等途徑從館內走出館外,滿足公眾豐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更多人認識到檔案的寶貴價值,從而推動檔案事業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懿.知識管理視角下檔案文化創意產業分析[J].蘭臺世界,2017(03):11-15.
[2]王貞.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J].中國檔案,2015(01):70-7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夯實基礎 開拓創新 確保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檔案信息化建設日趨完善[EB/OL].http://www.saac.gov.cn/news/2017-09/08/content_204272.htm,2017-09-08/2018-08-21.
[4]新華社.千帆競發浪潮涌 百舸爭流正逢時——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成就綜述[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605/c64387-29318229.html, 2017-06-05/2018-8-18.
[5]鄧連,陳潔.檔案館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J].蘭臺世界,2017(03):21-26.
[6]譚麗紅.基于文化創意服務的檔案創新利用新趨勢[J].就業與保障,2018(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