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艷鵬
【摘要】新時代高校學生信訪有信訪學生主體變化大、信訪手段現代化、渠道多元化、信訪事項專業化具體化等特點;高校信訪應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為本,堅持真誠接待、以理服人,堅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則,堅持問題解決與思想教育結合等工作原則;通過暢通信訪渠道,密切關注、傾聽呼聲,及時反饋、加強督察督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建章立制、增強長效機制等措施提高學生信訪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高校信訪;學生信訪;高校管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基層政權,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信訪工作是解民情、集民智、護民利、聚民心的基礎工作,對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信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高校學生信訪工作是國家信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師生員工的重要橋梁,是保障學生正當權益,維護學校安定團結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學校依法治校、長遠發展的保障性工作。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依法治國。新時代對高校信訪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知行合一、勇于擔當、真抓實干,才能達到新時代賦予信訪工作的新要求。高校信訪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依法治校,切實承擔好新時代賦予信訪工作者的使命與職責。
一、新時代高校學生信訪工作的特征
(一)“95后”學生群體成為信訪的主體。從年齡結構上看,信訪的學生以“95后”甚至“00后”為主,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多處于青春末期和青年初期的交匯階段,他們的思想意識逐漸成熟但還不穩定,進入大學既使他們帶有邁入高等學府的成就感,同時乍一獨立學習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身心發展特點也讓他們呈現出困惑、孤獨、苦悶等特有的情緒情感體驗。另外,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這些學生群體又具備“80后”學生群體所沒有的思想、文化、個性的多元甚至雜亂,他們更自信也更迷茫。新一代大學生所遇到的情況,使他們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和問題需要排解。如果無法排解得不到有效釋放,往往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二)信訪手段現代化、渠道多元化。學生信訪的手段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通信科技的進步呈現出同步的趨勢,2000年以后,隨著通信科技的深刻變革,人類社會通信手段日新月異,由此大學生的信訪手段也日益現代化,從最初的寫信、直接到相關部門反映情況,發展為電話信訪、電子郵箱信訪,直到今天的微博、微信、QQ等網絡通信工具或網絡平臺等更加便捷、更加現代化的溝通方式。信訪手段的現代化也帶來了信訪渠道的多元化,在通信技術還不發達的時代,大學生信訪基本是學生與學校相關部門的一對一的信訪渠道,隨著通信的現代化,逐漸演變為學生與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新聞機構、其他社會機構等一對多的信訪方式。有些學生有信訪問題可能不再局限于走學校的信訪渠道,而是采取別的渠道,諸如直接電話教育主管部門反映,甚至@新聞機構的極端方式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信訪事項專業化具體化。大學生的信訪問題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比如有的學生反映食堂飯菜價高量少,有的學生反映住宿條件差,有的學生反映學院獎學金評比不公平,有的學生反映學校發展的相關問題等等。概括而言,大學生信訪的事項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項,比如學業問題、食宿問題等等。二是學校或學院管理問題,比如學校的某項制度設計、對學校事業發展的意見或建議等等。但是,也應發現新時代大學生的信訪已經由原來反映吃飯住宿、人際關系等基本問題為主,向反映學業發展、學校治理與發展等更加專業、更深層次的問題轉變。一方面表明學校在基本條件提供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反映了學生有更多的理性思維,對學校發展更為關切。
二、新時代高校信訪工作開展原則
(一)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為本。高校學生信訪工作的有效開展,首要原則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為本;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之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接班人。高校學生信訪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起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的目的。在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排除困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成長,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
(二)堅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都應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而不是試圖堵塞言路。學校管理者尤其是信訪管理部門更應該擺出使大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的姿態,讓學生感受到學校能夠傾聽他們的意見,而不是“說了等于沒說”甚至“秋后算賬”,讓學生有話不敢說,將矛盾積壓,最終爆發更大的矛盾。
(三)堅持問題解決與思想教育結合的原則。信訪工作在立德樹人、以學生為本的根本前提之下,要秉承問題解決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與工作方法。來訪的學生反映的問題既有實際存在的客觀困難,也有學生理解偏差造成的誤解。在接待學生的時候,在掌握事情的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如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問題,要積極協助溝通有關部門為其排憂解難;如果是學生誤解而存在的問題,則要注意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客觀認識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溝通交流中引導教育學生學會客觀、全面分析問題。
三、做好學生信訪工作的實施路徑
(一)暢通信訪渠道。暢通信訪渠道是做好高校信訪工作的基礎。為了更加及時準確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信訪部門要暢通信訪渠道,減少過多的中間環節和阻塞學生信訪的各類障礙。同時,傳統的信訪渠道比如校長接待日、校長信箱、紀委郵箱、熱線電話等雖然發揮了了解校請、學情,維護師生權益、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學生信訪渠道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此,在保障原有信訪渠道的基礎上,應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吸收新的通信工具和手段,不斷拓展信訪渠道,以提高信訪工作效率和效果。避免由于渠道不暢或者渠道過少造成矛盾激化或越級上訪的事件發生。
(二)密切關注,傾聽呼聲。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信訪動態:一是要被動關注,即對來訪的學生要真誠接待、積極協調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持續關注所反映問題的解決進展,并進行督察督辦,關注學生對問題處理的后續反應和類似問題的處理情況。二是要積極關注。除了坐等學生上門信訪之外,信訪部門要主動收集學生各類社交平臺尤其是互聯網發布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匯總整理,將問題化解于無形,避免等到問題集中爆發才處理的被動狀態。要善意地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尤其不應有信訪學生都是“刺兒頭”的消極信訪工作思維。要樹立學生通過合理合法的信訪渠道反映問題是幫助學校改進工作,使問題化解于萌芽之中的好方式的科學理念。
(三)建章立制,增強長效機制。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將學生信訪工作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之中,并采取了多種措施,維護學生合法合理權益,保障學生安定與發展。同時,還應看到學生信訪工作還有繼續完善的空間,尤其是需要通過建章立制,增強工作的長效機制。首先要梳理信訪的相關規章制度,根據新時代發展形勢并結合學校實情,建立頂層的信訪工作制度,形成全校信訪工作制度體系,避免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甚至發生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其次要注意加強對信訪專職工作人員的培訓,合格的信訪工作人員要及時掌握國情校情、通曉校史校規、待人接物有章有法。善于將學校的“政令校規”靈活轉換為“群言群語”,循循善誘,當好政策校規宣傳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人民網."平語"近人——習近平談信訪工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720/c1001-29418672.html.
[3]陸毅華,高蘭蘭.新時代高校信訪工作的思考與實踐——以東華大學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18(4):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