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
【摘要】首先,本文將區塊鏈與電子檔案進行對比分析,論述區塊鏈與電子檔案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并依此說明區塊鏈技術運用在電子檔案管理中是完全可行的。其次,對區塊鏈的特征進行簡述。然后,根據這些特征對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優勢進行闡述。最后,以會計檔案、科技檔案、民生檔案三類檔案為例,對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區塊鏈;電子檔案管理;中心式管理模式;去中心化
一、區塊鏈與電子檔案
關于區塊鏈的定義,在學界眾說紛紜,還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有學者認為,所謂“區塊鏈是指利用數學和技術手段記錄數據信息,對達到指定大小的數據進行打包形成區塊并鏈接進入往期區塊形成統一數據鏈的數據記錄方式”。也有人認為:“區塊鏈是由區塊有序鏈接起來形成的一種數據結構,其中區塊是指數據的集合,相關信息和記錄都包括在里面,是形成區塊鏈的基本單元。”還有人認為:“區塊鏈是指一串使用密碼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過去十分鐘內所有比特幣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偽性并生成下一個區塊。”
筆者根據上述不同學者對于區塊鏈所做的不同的定義,將區塊鏈定義進行歸納與簡化,認為區塊鏈是一種利用特定方式儲存在計算機磁盤等設備中的數據信息,而電子檔案在某種意義上,也屬于數據信息,因此筆者認為區塊鏈與電子檔案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于電子檔案的管理中。
二、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開放性特征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擁有著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征。筆者認為其中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及開放性三大特征有助于電子檔案的管理。
(一)信息不可篡改特征。信息不可篡改性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重要特征。將信息分布存儲在區塊鏈中的各個節點里,只有當大部分節點達成“共識”才能形成一個新的區塊,這樣一來,當節點數目足夠大的時候,想要篡改區塊鏈中的信息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利用區塊鏈技術存儲的信息就具有不可篡改性。
(二)去中心化特征。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特征。將中心節點去除,弱化中心控制,使得每個節點都擁有高度自主權。這樣一來,所有節點之間的影響通過網絡形成了非線性因果關系,即當一個節點發生改變的時候,其余的節點并不會隨之改變。因此,當其中一個或多個節點發生故障的時候,其余節點還是可以正常運行,等故障節點修復后就可以再次加入網絡繼續工作,從而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三)開放性。區塊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其中儲存的數據均可查詢。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公鑰、私鑰來對其進行加密,限制數據的訪問權限,使得數據在可控范圍內進行共享。
三、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優勢
筆者根據以上三大特征對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優勢進行詳細表述:
(一)信息不可篡改與防止刪改優勢。在中心式管理模式中,除了檔案保管機構之外,其余機構并不參與保管過程,這樣一來,我們就無法對檔案進行有效的監管,而監管不力就可能會導致檔案被篡改或者刪除。針對這一問題,目前我們使用專業的計算機技術將電子檔案生成為只讀文件(在生成之后就不能對其進行修改),以此來保證電子檔案的原始性。而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布式節點進行數據交互、驗證、存儲的技術方案。其實質就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無需相互擔保信任或第三方(所謂的“中心”)核發信用證書,采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加密算法創設的節點普遍通過即為成立的節點信任機制。也就是說,在區塊鏈技術下,想要對電子檔案進行修改就需要得到區塊鏈中大部分節點的“認可”,這樣一來,當區塊鏈中的節點數量越多時,想要修改其中的數據就越困難,其就越能夠保證電子檔案的原始性。對比發現,相較于原先的方法而言,區塊鏈技術無需另外的專業計算機技術就可以保證電子檔案不被修改和刪除,這樣一來就節省了很多的保管費用。
(二)去中心化與安全存貯優勢。中心式管理模式中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隱患,即對中心節點的過分依賴,而這種依賴極可能會成為中心式管理模式的一個致命弱點。在中心式管理模式下,檔案只存儲在相應的檔案保管機構內,我們只有通過檔案保管機構才能夠獲取到檔案。這樣一來,當檔案保管機構發生突發事件、重大變故或自然災害的時候,由此機構保管的檔案就可能會遭到破壞甚至是消失。因此,對于采用中心式管理模式的檔案管理系統來說,中心節點的安全是保證整個系統正常運作的關鍵所在,我們要盡可能避免中心點故障的發生。當我們采用中心式管理模式來管理紙質檔案的時候,中心點故障一般是由地震、火災等因素引起的,為了避免此類中心點故障帶來的麻煩,一般采用異地保管機制,即將檔案復制保存在另一個地方,當檔案保管機構出現意外時,還可以從另一個地方獲得這些檔案,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中心點故障的問題。而我們在采用中心式管理模式來管理電子檔案的時候,除了突發事件、重大變故或自然災害能引起中心點故障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為因素也可能會導致中心點故障,那就是非法入侵。而這個因素對紙質檔案的影響較小,這是因為紙質檔案的載體比較特殊,在對其進行非法入侵的時候會受到檔案保存地點的限制。但是電子檔案儲存在一個電子設備中,只需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對這些電子檔案進行破壞,而不受保存地點的限制。因此,我們在采用中心式管理模式來管理電子檔案的時候,發生中心點故障的可能性就要比紙質檔案大,我們也就需要建立更加強大的保護機制來確保中心節點的安全,但是這種保護機制不僅需要基本的技術支持還需要特定的監控系統來對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這樣一來,就會給檔案保管帶來巨大的開銷。而區塊鏈技術則是將檔案儲存由原來的中心式變成了分布式,實現了去中心化,在每個節點中都保存一份完整的檔案,當一個節點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不會影響到其余節點的正常工作,通過其他的節點依然可以獲取到完整的電子檔案,從而保證了電子檔案的存貯安全。
(三)開放性與促進共享優勢。隨著公民檔案利用意識和檔案管理部門服務意識的不斷提高,檔案已經從原來的“重藏不重用”向“重藏更重用”轉型,而要想要提高檔案的利用率,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從而實現共享,達到對檔案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雖然相較于紙質檔案來說,電子檔案在開放性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目前我國檔案管理實行的是“集中統一、條塊結合”的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雖然使得各級檔案管理部門行政劃分明確,但其過分強調隸屬關系,在此關系的限制之下各檔案管理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共享機制,給電子檔案的開放共享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為了解決電子檔案共享問題,就需要對之前的電子檔案進行整合,建立一個統一的共享平臺,將所有的電子檔案放在上面。但各個檔案保管機構原先使用的系統所采用的技術標準可能不一致,那樣的話,要想整合這些電子檔案就非常棘手。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區塊鏈系統是開放的,通過該系統可以對這些電子檔案進行查詢,并且通過私鑰、公鑰可以限制用戶的訪問權限,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得電子檔案在一定范圍之內進行開放。
四、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為電子檔案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筆者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中的應用是無可替代的,接下來筆者分別對區塊鏈在會計檔案、科技檔案、民生檔案這三類檔案中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一)防止會計檔案惡意刪改。會計檔案是記錄和反映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發生情況的重要史料和證據,又與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會計檔案最重要的就是其原始性,要保證其不被惡意刪改。在區塊鏈技術的規則之下,會計檔案可以實現分布式儲存,即由會計檔案行政主管部門、會計檔案管理部門和會計檔案保管機構,甚至會計檔案生成機構等組成一個“記賬網絡”,該網絡中的每個節點(即機構)均可以獲得一份唯一且真實的會計檔案副本,但是這些會計檔案并不是完全公開透明的,所有機構都需要通過一套公鑰、私鑰和簽名才可以對相關會計檔案進行訪問,從而保證了會計檔案的保密性。除此之外,當有某一節點對會計檔案進行刪除修改,該刪改便會立馬反映在全網每個節點的賬本中,要想對信息進行刪除修改要得到該網中大部分節點的同意,因此任何節點單獨提出的刪除修改請求并不會對原始的會計檔案有任何影響,這樣一來便大大保障了會計檔案不被刪除修改。
(二)保障科技檔案安全儲存。《檔案工作基本術語》(DA/T-2000)將科技檔案定義為反映科學技術研究、生產、基本建設等活動的檔案。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檔案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譬如,在2017年,湖北省興山縣天星供電有限公司在對建陽坪電站進行增效擴容技術改造的時候,有效利用當初保存的相關科技檔案,省去重新對電站進行勘測設計、重新收集水文資料的工作,節約了大約200萬元。由于科技檔案的價值較高,檔案管理部門非常重視科技檔案的管理,尤其是科技檔案安全儲存的問題,這是因為科技檔案是記錄科技活動的,而科技活動極其復雜,甚至于包含了一些原始數據,因此科技檔案是難以再生的,一旦被毀壞便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筆者認為科技檔案的安全儲存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安全:一是信息安全。科技檔案涉及到很多的保密信息,這些信息絕對不可以泄露,因此要保證這些信息只在允許范圍內進行傳播。二是存在安全。即保證科技檔案不被損壞,或損壞后可以修復。在區塊鏈技術之下,這兩大安全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第一,要想訪問科技檔案則需要公鑰、私鑰和簽名,因此可以保障科技檔案的信息安全。第二,區塊鏈技術使得科技檔案分布式儲存,也就是說所有節點都對科技檔案進行了“備份”,即使一個節點發生故障而丟失科技檔案,其他節點也可使用“副本”對其進行修復,這樣就可以保障科技檔案的安全。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在科技檔案的應用前景令人期待。
(三)促進民生檔案有效共享。民生檔案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涉及眾多信息,而這些信息又涉及許多機構部門,但目前為止,在這些機構部門中民生檔案并沒有實現有效的共享,這樣一來就大大阻礙了民生檔案的利用。利用區塊鏈技術,我們可以讓這些相關機構部門組成一個“共享網絡”,并通過公鑰、私鑰來對電子民生檔案進行加密,這樣一來即保證了民生檔案的開放性,又保證了民生檔案只在允許范圍內進行開放,極大地保障了公民的隱私。
【參考文獻】
[1]駱慧勇.區塊鏈技術原理與應用價值[J].金融縱橫,2016 (07):33-37+76.
[2]張寧,王毅,康重慶,程將南,賀大瑋.能源互聯網中的區塊鏈技術:研究框架與典型應用初探[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6(15):4011-4023.
[3]益言.區塊鏈的發展現狀、銀行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分析[J].金融會計,2016(04):46-50.
[4]唐塔普斯科特,亞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區塊鏈革命——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
[5]楊紅本.檔案管理理論與實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