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祥
【摘要】??? 智能化變電站是提高電力管控水準的關鍵渠道與工具。應對智能化變電站運轉的缺陷進行探討,其有安全性、保護設備速率、設施運轉條件差等缺陷。筆者還對改善智能化變電站運轉維護的方略實施了探討,指出除開要關注技術的更新外,還應重視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智能設備??? 技術??? 管理??? 應用
變電站是中國電力體系內的有機構成元素,其對電能供應的平穩性與安全性極為關鍵,所以對變電站實施良好管控與保護是電力管控階段的重要工作。伴隨智能科技的誕生,變電站的管控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一智能化提升變電站管控的精準度,并減少電力管控與供應的成本。在變電站運轉階段,智能化變電站的運轉與保護出現了缺陷,這部分缺陷會制約智能化變電站功能的發揮,并且讓用電的可靠性下降。
一、電力設施智能化的可操作性分析
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的重要工具,是構建于數字化變電站的前提之下。數字化并非智能化,數字化與智能化不能等同。數字化是說技術模式,是以數字模式互換訊息;智能化是說設施的功能,是指網絡監測、參數解析與自動啟動。
設施智能化的關鍵基礎是獲得大批的參數信息化,完成對實時狀態訊息的分享與整合,并搜集更為有效的監督訊息。近些年來,伴隨信息科技、微電子科技、網絡通訊科技的快速進步,訊息的搜集、傳送、處理全數字化的技術業已在國際國內普及運用。國際上針對對應準則的研發與運用起步很早,對應的示范項目在訂立準則階段就開始試行,通過實踐來推動數字化設施的發展;我國在數字化變電站設施方面的研發獲得了一些成效,一部分重要的二次設施生產廠商兼備生產能與智能一次設施與二次設施,并且使用數字輸出的電子式互感設備(EVT)數字化變電站已經建設了超過50個。智能計量技術、傳感與通信技術、可視化顯示和操控技術在項目中的實踐,讓電力設施智能化完成了信息搜集,并供應了實踐的項目經驗作為根據。
另外,電氣設施的工況檢測是智能變電站的關鍵特征。網絡監督科技與故障排除技術是完成電氣設施工況檢測的前提。電氣設施的網絡監督通過實時提取故障的特征訊號,為故障排查奠定基礎。有效的故障判斷就是工況檢測提供了目標與根據。所以,伴隨網絡檢測科技、微處理科技與解析與輔助決策科技的發展,電氣設施把具備本身狀態訊息管控、預判、考評與管控等功能,并且把各種訊息整合后上傳到各電力機構,完成電力系統與其設施的綜合管控與監督。
二、智能化電子設備的安全運轉與維護技術分析
(一)打造專業的技術團隊,提高運轉的安全性。技術使用還要依靠專才,所以要更有效地運轉并保護智能化變電站,必須打造業務能力強的技術團隊。智能化電子設施(IED)的運轉必須讓技術團隊在研發階段參加實際工作,通過在使用階段持續健全才能提高智能化設施的高效性。所以,為了更有效地對智能化變電站實施運轉與保護,必須打造專業的技術團隊。技術團隊并非需要每一個成員的技術都極為精湛,但是要保證隊伍的技能構造可以滿足合并版塊、互感設備、交換設備、繼電保護設備與智能伺服器等設施額運轉與保護需求,只要這部分單元形成故障,能夠第一時間、精準地進行排除。(二)重視軟壓板的管控工作,確保設施運轉安全與速率。在智能化變電站內,軟壓板是重要設備。所以,運轉中不可任意拆卸,否則就會致使設施變得比正常,甚至讓設施遭到損壞。在此階段,必須對下列軟壓板進行謹慎操控——比如,IED功能軟壓板、定值軟壓板、遠程操控軟壓板。對各類檢修工作來講,都必須根據準則操控。唯有如此,方可規避異常的人為操控,保證設施運轉的速率,并且保證運轉中的設施與工人的安全。(三)加強對交換設備管控力度,確保運轉的穩定性。交換設備是智能化設施中的重要設備,在運轉與保護階段需要加強對交換設施的管控力度。比如,以GOOSE交換設備為實例進行說明:其一,應在子網掩碼、接口標識、SCD指令等層面做到謹慎規范,不能隨意篡改、保證其內部環境秩序井然。并且,要留意管控所在的環境的溫濕度,規避交換設施過度潮濕(濕度要控制在40%以內)或氣溫過高(溫度要管控在-25攝氏度-70攝氏度的范圍內)。唯有如此,方可確保運轉環境穩定,進而確保變電站的正常工作。(四)電子設備強大的儲存功能。如果在電子伺服器或交換設備中,可以通過數據處理中心,在當中嵌入智能化的模塊處置。從而讓各類有差異的信息流可以在連線中央處理器后,完成智能化分流,從而演變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子通信工程。而且,智能化與統籌學中的分析數據是殊途同歸的,在當今社會與生產的各行業中,其實人工智能化還并未真正投用,然而很多科技業已非常靠近這樣的水準,而智能化電子設備亦是如此。將分流的各類命令在具體加工處理后,在智能數據化中完成儲存功能,之后完成智能信息分流的終極目標。
結束語:智能設施不但孤立于設施自身的技術狀況與生命周期情況,還要權衡到電網運轉條件的制約;不但要確保設施運轉的可靠性,還要權衡到怎樣讓設施維持高可靠性,延長設施生命周期,提升電網的投資利益。
參? 考? 文? 獻
[1]宋艷,王笑棠,盧武, 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終端設備感知技術現狀分析[J].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2018,(21):53-59.
[2]季旭全,王君臣,趙江地, 等.基于機器人與視覺引導的星載設備智能裝配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18,54(23):63-72.
[3]唐楚雪,陳德明.基于模糊數學和變權理論的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狀態估計[J].電氣自動化,2018,40(6):71-7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