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

摘 ? ?要: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的路徑。微信以獨有的新媒體傳播特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各地高校積極探索,嘗試通過微信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分析微信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論述掌握微信領域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以及加強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構建微信時代高校思想教育機制的策略。
關鍵詞: 微信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機遇 ? ?挑戰
隨著當今數字化與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微信由于新穎的形式,進入大學校園后迅速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徑。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大學生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不斷激增,微信逐漸融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并深深地影響他們的思想。微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且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要求的。微信的不斷發展,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應對挑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插上“微”翅膀,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1.微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微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大學生的成長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爆棚式發展,年輕的大學生們好奇心強、思想活躍且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以手機通訊和網絡為標志的微信的主要參與者和主要受眾。微信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紅包等豐富便捷的方式,使人際交往活動變得更容易、更輕松,微信已成為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與其他人進行信息傳遞、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微信作為創造、交流和傳播文化的載體,如果利用得當的話將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微信公眾號能夠直接向受眾群體傳播知識,教育范圍廣泛且易于傳播,不局限于學校這樣的社會單元限制。同時,微信提供的教育資源不同于傳統教科書和圖書資料,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不同于傳統的互聯網程序,傳播速度更快且更高效,具有內容豐富、數量龐大、方便攜帶、便于查閱且成本低的特點。所以,微信擁有學校聚合教育的功能,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契合度。最后,微信可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公眾號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借助微信的特色及優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錦上添花”。
本文統計了北京、江蘇、浙江、廣西四個省份的四所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數據,選取2018年5月21日到2018年5月27日這7天的時間段做橫向對比,對比分析高校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見下表)。從共同主體公眾號、活躍粉絲數量、一周發文數量和一周文章最高閱讀量等四項統計數字來看,高校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宣傳的主要途徑。
微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有益于提高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有益于擴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資源;有益于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和空間;有益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現代化。由此可見,微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增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2.利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
2.1微信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
微信作為一個跨平臺的通信工具,被各大高校賦予新的功能,有了突破性發展。微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看似不可調和,卻給高校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固定教育模式,還給新的教育模式帶來了機遇與生機。
首先,微信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彰顯著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微信的介入,可以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傳統的思想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著。而微信的介入,可以讓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教育。諸如校史校訓、學生管理制度、校風學風、校園文化和精神等隱形思想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生的思想中。這種“看不見的教育”讓文字不再枯燥,讓語言不再蒼白,讓教育不再呆板。年輕人用微信維護自己的朋友圈,用微信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微信的介入,可以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得更加迅速、更加廣泛。從個人的點,到朋友圈的面,再到社交整個網,通過這種文化傳播方式,可以讓更多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思想教育方式更容易深入大學生的心靈,讓他們隨時反省自己,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其次,微信隨時隨地分享身邊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隨時隨地更新與傳播。微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用最快的速度傳播著最有用最新的信息。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微信很好地填充了生活中的零碎時間。微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可以讓大學生的點滴零碎時間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一成不變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微信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以往的課堂模式,讓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按照固有的要求規范著自己、束縛著自己。微信的介入可以讓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平等地交流,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教育更加貼心。同時教育者更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更加理解學生的心理,實施有針對性的實時教育。
最后,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促進“三全育人”體系建設?!叭恕斌w系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為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科學教育模式。“三全育人”,是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總稱。微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讓大學生用最簡單的方式接受著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一個又一個學生的信息傳播,把教育帶給每一個人。大學生通過微信潛移默化的教育,在生活中從思想、語言、行為各個方面不斷提高自己,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微信時代下的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模式強強聯合,將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
2.2微信是一把雙刃劍。
微信是把雙刃劍,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風險與挑戰。如何正確認識這些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現實課題。
首先,微信作為一種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帶來的倫理、法律問題對教育工作者是一種挑戰。微信作為當代流行交流平臺,可能導致學生個人信息泄露,也可能給學生帶來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擾。微信時代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信息數據,提高了信息分析難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是一種挑戰。如果不能科學地分析學生信息,判斷不客觀,將會出現錯誤引導,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難以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立法方面的缺失,致使新媒體技術運用過程中缺失監管,同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利用微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定位不夠“快速精準”的問題。通過微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內容,缺乏吸引力。從表1四所高校一周的發文數量、單篇最高閱讀量與點贊數可以看出,部分高校在文章內容、數量及質量上都有待提高。再者,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呈現方式單一。從一周推送內容與呈現方式來看,這四所高校在文章內容的選取上,不僅局限于校內熱點新聞,同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在語言風格上,表達更加貼近學生。但就內容呈現方式而言,目前采用的方式與手段仍舊十分單一化,大多數只是通過圖片附加文字的形式。還應看到,新媒體提供了海量信息,良莠不齊,價值理念和用意有待考究。高校學生在使用新媒體工具自主學習時,通常無法正確辨識信息。由于新媒體高度自由化的特點,可以滿足受眾個性化的需求,容易增強大學生“標新立異”的心理。
最后,微信平臺技術使用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突出。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微信中沒有設置單獨的窗口,也沒有開設相關專題,只是通過日常推送進行偶爾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對微信平臺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利用,簡單的通過回復數字或詞匯不僅無法準確提供學生所需信息,而且很局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具有交互性的微直播課程或微直播活動開展應用得較少。
3.微信時代高校思想教育的機制策略
3.1與時俱進,掌握微信時代思想政治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要準確把握學生思想脈搏,積極回應學生思想關切,幫助學生解疑釋惑,引領學生成長成才。通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和“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讓廣大學生從整體、豐富、聯系的事實感覺到中國共產黨好,感覺到社會主義好,不斷增強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贏得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真心支持,贏得廣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真心擁護。二是牢牢抓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時代主題,捕捉思想政治工作時機因時制宜、應時而動、順時而進。將廣大學生的成才夢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把大學生中國夢教育作為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時代主題。充分激活學生的理想追求,激勵更多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三是適應情勢變化,結合世界新變局、社會新變革,適應廣大學生微信學習生活的新常態,把握廣大學生思想最新動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微信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學習、知識儲備和教育實踐能力,了解微信平臺的功能。把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為學生的成長過程劃分不同的階段,從而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適時調整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大學生用學過的理論知識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對待周圍事物的態度。
3.2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實現“快速精準”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做人的工作,應該以被教育對象即廣大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倡導主體性學習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從大學生自身實際出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學生的成長成才、身心健康發展結合起來。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抓住大學生的思想,通過微信留言互動等方式探討相關話題和熱點討論,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定期組織有獎答題、征文等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投稿,并將優秀作品及時公布到微信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大學生社團組織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在不同社團、不同學校之間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上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3.3做好微信平臺建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置專門平臺窗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信上設立專門的功能菜單欄,并擺在微信平臺的突出位置,設置相關智能回復和菜單功能,提高即時互動性。善于通過微信平臺中小程序功能開展微課堂學習,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上學習機制,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覆蓋。用活“微課”,微課堂具有短小精練、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指向性和針對性強等優點,內容形式豐富多樣,互動性強,可以達到“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鼓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微信平臺這一教育載體,發布教學經驗、教育心得和學術成果等資源,建立即時暢通的、師生之間思想交流的信息通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搭建新型教育平臺,創建新型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建穎.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8(2):105-108.
[2]姜恩來.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09(6):59-61.
[3]楊曉慧.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09(7):43-44.
[4]王湘云.試論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9):70-72.
[5]丁姍,鐘靜.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調整[J].中國高等教育,2012(z1):34-35.
[6]陳麗云.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幾個問題研究評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