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琰
接到鄭老師電話時,說需要我寫篇文章談下學習心得。說實話,書法的學習體會可能還沒我打王者榮耀有體會。
一來是因為學習的時間不長。2017年12月,我跟隨金海東老師學習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剛接觸魏晉小楷時,第一眼覺得并不好看,也沒有理解它的妙處,學習之后才發現確實是高古樸拙,變化豐富卻又法度嚴謹。古人留下的東西確實很多都是經典,需要慢慢的去發現和領悟。二來我從事的工作、交往的圈子跟書法并沒有交集,相比其他書友的“近水樓臺”,我沒有什么捷徑來更多地接觸書法相關的資訊。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不厭其煩地讀帖,仔細研究字體結構,筆畫的起行收;臨帖,每天保持200字以上的書寫量;背帖,拆分跟再結合,從而進行創作。感謝金老師,讓我覺得書法并不是簡單重復的疊加。書法的“法”,不是固定的法,而是變化的法。妙趣橫生,處處有小心思,運筆變化多端。一旦體會到這種樂趣,就會更加喜歡書寫。
對我而言,寫字就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會有領悟時的開心,也有止步不前瓶頸期的自我懷疑。痛苦是大于樂趣的,但是每戰勝一次痛苦,就會有新的快樂。一年的學習,讓我從一個買鋼筆的愛好者變成了“筆盡其用”的臨創者。
得知中鋼大賽征稿啟事時,我已經是孕后期,手麻浮腫的厲害,又不甘心因為身體不適而錯失這次機會,咬咬牙用了兩天時間選內容打底稿做排版,結果很幸運,堅持總歸是好事。
我曾收到一位朋友的私信,非常感動,他說:“微博上很多辣眼睛誤人子弟的江湖體,沒有入門卻已經在發帖授課,追捧的人還不少。雖然存在即合理,但誤導一些人對書法的正確認識。看到你們這些真正的書家還是很感動,不管是否在影響別人帶動別人,你們的存在就是在散播書法之美,感謝你們,給你們點贊。”分享這段話給浮躁環境中還堅持認真臨帖從而創作的書家們。

蘇東坡《記承天寺夜游》

屈原《九歌·湘夫人》

節錄《九疑山賦》(﹃曰﹄后脫文﹃娥皇﹄)

節錄孫過庭《書譜》

節錄《黃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