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艾蔻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06-02
我的電腦里,不說數以萬計,數以千計的閱讀清單一定有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追逐專家、達人的意見,搜集孩子每個年齡段的閱讀書目,花了很長很長時間。
不可否認,這些讀本肯定是適合孩子的,唯獨沒有考慮孩子的意見。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符合孩子的能力和特質,不能統一規格,否則孩子跟不上。
我小時候愛讀《三國演義》《西游記》,便給女兒買回一套,準備每天陪讀幾頁,可她一點都不喜歡。結果,晚上的故事時間慘淡無比,最后她說: “媽媽,別讀了,給我放音樂吧,我睡覺了。”
沒過三天,沒轍了,我問: “你想讀什么呢?”“《米小圈》好看,你給我買一套吧。”這怎么也比不過四大名著呀。可是,孩子內心都淘氣、喜歡有趣呀。
果不其然, 《米小圈》買回來,不用我讀了,她自己每天看得津津有味。
看過一些專家寫的兒童閱讀的文章,提到兒童文學如何面對淺閱讀時代,說要培養孩子高雅的閱讀,甚至提到孩子對圖書的選擇也許是最不可靠的。
我的理解是:書確實有血統,但孩子連閱讀都沒愛上,就談閱讀名著,不具備操作性啊。好書,不是幫你培養乖孩子,而是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讓孩子感受成長的種種:如《米小圈》讓孩子感到幸福、快樂,如《逃家小兔》有些叛逆、孤獨、釋懷,也如《三國演義》帶給深度閱讀的愉悅。這也是我們希望孩子成為的方向:陽光快樂、勇敢樂觀。
無論是 3 歲,還是 30歲,我們讀到同一本書,還可以感受到一樣的感受。前提是,你和孩子高度同頻,你心里住著活潑自信的孩子,而不是被功利、焦慮、對比扼殺的那位。
慢慢,我將選書權更多交予孩子,從心底認同她們的選擇。
親子閱讀,讀的是書,更是親子關系的濃情與淡意。
至于引導,得先“親近”后再實施。
(摘自《海外星云》2018年第 21 期 圖 / 張文發)